在阳光下成长:新中国民族美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

2021-07-30 07:51吴洁琼中央民族大学2019级美术文产方向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族创作儿童

文/图:吴洁琼 中央民族大学2019级美术文产方向硕士研究生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推动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为该地区少年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方面呈现出新气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诞生的民族题材美术作品,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见证。其中,许多美术经典真实再现并还原了民族地区少年儿童日常学习、娱乐、生活等场景,成为记录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在党和国家的呵护关怀下茁壮成长的珍贵资料。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希望广大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些民族艺术典藏将再度唤醒我们的民族记忆,让我们一同领略这部生动丰富的视觉变迁史。

一、童心向党 茁壮成长

翻开尘封的历史画卷,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广大少年儿童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羸弱、无知、落后的儿童形象充斥着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放眼生活新中国的各族少年儿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时刻准备着。

饥饿 李桦 版画 20.9cm x 23.2cm 1937年

创作于1959年的版画《东方红,太阳升》,描绘了西藏和平解放后儿童的幸福生活。弹琴伴奏的青年女教师被安排在画面中心,孩子们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围绕“圆心”载歌载舞。活泼欢快的热烈气氛借助向心圆形象表达,圆圈象征明亮的太阳,围绕中心的圆圈则代表着拥抱幸福生活的少年儿童对党的衷心拥护。大家紧紧牵起手,象征着党领导下各族人民牢不可破的团结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地区风貌焕然一新,人人拥有学习先进纲领政策的机会,在画家官布创作的《听毛主席的话》中,蒙古族群众围坐在一起学习毛主席的讲话,一名儿童在他们正中间,他居于整幅画面中心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话内容,画面一侧在襁褓中的婴孩也幸运地浸润在这次思想学习之中。作品所传达的民族地区群众浓厚的思想学习氛围,以及跟党走、听党话的信念决心令人动容。

中国共产党依靠“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油画《毛主席、周总理和各族人民在一起》由蒙古族艺术家旺亲创作,描绘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作为党的领袖会见各族人民代表,坚定地与人民站在一起,同人民亲切交谈的场景。作品表现了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群众的血肉深情,人民对党的坚定不移的信赖、拥护和支持。作为会见党的领袖的群众代表,一名身着蒙古族服饰的女孩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她未因年纪轻显露任何怯懦,拥有女性和少数民族儿童双重身份的她,昂首挺胸,目光灼灼,红领巾在胸前紧系,展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采。同时,她被创作者有意置于画面中央,也昭示了祖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光明前景。

画家周令钊曾与夫人陈若菊合作了《开国大典天安门毛主席画像》,后又于1950年参与中国共青团团旗设计,其所创作的《侗家琵琶歌》描绘了广西侗族军民一家亲的温馨场景。丰收的谷物、红色的奖状、悬挂厅堂中央的毛主席像象征着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侗族人民红红火火的日子。军民一同围坐在火堆旁,男人们手执乐器弹唱欢乐歌谣,女子纺织烹饪,共享喜悦欢馨。值得关注的是画面中布局的不同年龄、神态各异的儿童,他们有的躲藏在长辈身后,有的专心致志聆听歌谣,有的学习织绣工艺,有的帮忙生火做饭,也有佩戴红领巾在一旁看书识字的儿童及尚未脱离襁褓的婴孩,创作者将代表希望的众多孩童置于一画,预示着侗家充满欢乐、希冀的未来之路。

难童的午餐 蔡迪支 版画 14.4cm x 20.6cm 1944年

侗家琵琶歌 周令钊 水粉画 68.5cm x 52cm 1965年

1973年,杨孝丽与朱理存在作品《叔叔喝水》中以中国画的形式创作出一位乐观积极、热情开朗的少数民族女孩形象。画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藏族女孩热情迎接参加麦收的解放军战士的场景,整幅作品构图简洁,墨色对比强烈,烘托出团结喜悦的热闹氛围。在党的领导下,女孩高昂起头,脸上洋溢出灿烂笑容,胸前的红领巾在风中飘荡,拥抱属于她的光明未来。同年,在艺术家黄旭创作的《阿姨到我家》中,广西民族地区的孩童们热情地引领一位远方的“阿姨”到家中做客,三名儿童簇拥在解放军同志的周围,他们身着民族服饰,佩戴红领巾,少年想要帮阿姨分担肩上的行李,女孩儿们则紧紧牵起“阿姨”的手……这些作品无不点明了童心向党、军民一家亲的深刻主题。

二、海绵吸水 探索新知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各民族地区几乎没有现代学校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率领各族群众努力拼搏,艰苦创业,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实现了从初创到义务教育有保障为标志的历史性转变,教育事业整体步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在党中央的关怀下,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1959年,王树艺创作了版画《书摊上的新顾客》。一个孩童正站在几乎比自己还要高的书摊前,从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挑选自己心仪的图书。该作品体现了民族地区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同时表达了从温饱到教育,民族地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少年儿童提供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得以真正如海绵吸水般浸润在知识海洋之中。

叔叔喝水 杨孝丽 朱理存 中国画 117cm x 64cm 1974年

阿姨到我家 黄旭 中国画 136cm x 68cm 1973年

书摊上的新顾客 王树艺 版画 26cm x 21cm 1959年

乡村小学 梁长林 中国画 92cm x 83cm 1978年

艺术家梁长林擅长以书法入画,他笔下人物蕴藏传统的笔墨精神和中国独特审美意境。画家生前创作了许多儿童题材的绘画,其作品《乡村小学》表现了云南边寨小学的教学场景。因民族地区教育正值起步阶段,画面中的儿童神态各异,年龄不一,相聚在同一课堂学习文化知识,老师的背篓中还有年龄最小的婴孩儿,未到入学年龄的他,一同受到了知识的浸润和洗礼。党和国家为民族地区的孩童提供了干净温馨的课堂,胸前的红领巾更加坚定了孩子们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决心。作为为数不多记录民族地区的教育新貌的作品,表达了教育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核心思想。

詹建俊创作的油画《小学生》和照日格图的版画作品《蒙古族女学生》均生动地刻画了蒙古族小学生形象。在詹建俊的作品中,内蒙古小学生头戴军帽,身着民族服饰,脸颊圆润,充满希望与活力。照日格图则将民族特色凸显,蒙古族女学生斜挎书包骑在马上,一手牢牢抓着缰绳,目光直视前方,充满朝气与活力,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这些成长在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充满朝气活力,象征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刘文西所创作的中国画《傣族中学生》描绘了云南一名傣族女中学生形象,此前傣族女孩虽多次作为艺术形象被记录,但大都以劳作或嬉戏的场景出现。画家在这幅作品中省却繁芜场景,女孩身着秀丽温婉的民族服饰,无任何矫揉造作,身上焕发出新时代女孩的独立、知性与坚韧。画家谭权书在作品《放学》中以木刻版画的形式表现了内蒙古地区欢快的放学场景,马儿在草原上自由地驰骋着,马背上的孩子们收获了新知,脸上绽放满足喜悦的神情,他们是民族的未来,将要奔赴的前方充满光明……

放学 谭权书 木刻版画 30cm x 45cm 1979年

远方的客人来到咱草原 金高 油画 128cm x 245cm 1979年

三、福利惠泽 生活多彩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的发展,强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与社会现代化的辩证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大力扶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使民族地区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民族地区少年儿童的生活丰富而多彩。

高帝创作的《姊妹俩》表现了两名蒙古族少女喂养羊羔的温馨场景。在党的政策扶持下,民族地区依靠更加专业化的畜牧产业走上安定富饶的道路。新生的羊羔不仅象征着富足,它们和儿童一样更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远方的客人来到咱草原》描绘了国际友人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考察的场景。草原人民热情亲切地同非洲友人交流。一个小小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这位草原小姑娘牵起一位非洲女士的手,神情好奇而喜悦,或许机会和希望的种子已经在她小小的内心悄然播下,侧面反映了民族地区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

20世纪70年代开始,广西美术界掀起创作热潮,一批中国画艺术工作者深入民族地区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画家张达平创作的《苗山新绣》就是其中之一。该作品描绘了戴着红领巾的民族地区儿童认真学习苗绣技艺的场景。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多样灵动,色彩艳丽,此项传统技艺却因绣工复杂或面临失传。“苗山新绣”的“新”不仅是技艺的发展,题材的创新,还是苗绣作为文化符号在一代代人手中的传承与更新,画家借作品表达自己对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美好寄寓。画家董克俊的版画作品《传艺》则记录了贵州民族地区少年儿童学习传统技艺的场景。画中的女孩淳朴坚韧,神情专注,干劲十足,展现出新时代少年儿童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良好品质。

2000年后的一些优秀作品反映了民族地区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如龙力游《天边的信息》描绘了蒙古族小女孩在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写信的场景,掌握了知识文化的她,通过书信传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思,一旁的小狗静静地陪伴着少女,象征着忠诚温良的马儿位于画面中心位置,坚定地站在女孩儿身后,传达出祥和静谧,令画面之外的观者身心愉悦。画家另一幅作品《初生的牛犊》表现了农场中祖孙两代其乐融融的场景,初生的小牛犊为草原一家带来了富饶吉祥,它和画中小女孩一起给草原带来欢乐安康,作者以此表达对国家明天与未来的衷心祝福。

结语

2021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中勉励孩子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各族青少年儿童的祝愿与期许,也是每一位少年儿童应当汲取的精神之钙。一幅幅美术经典,带我们领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少年儿童成长生活的新气象和新面貌,期待更多艺术家创作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民族题材美术作品,绘就反映民族地区儿童快乐成长的崭新画卷。

初生的牛犊 龙力游 油画 120cm x 160cm 2008年

猜你喜欢
民族创作儿童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一墙之隔》创作谈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创作随笔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创作心得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