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2021-08-02 06:04林灿峰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0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强度混凝土

林灿峰

身份证号码:4412241989****4835 广东 肇庆 526000

引言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混凝土是主材,混凝土本身抗震性能好、方便施工、造价低廉,在建筑施工中占比高、用量大。而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把控必须到位,其质量把控效果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必须加大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监管,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1]。

1 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设计强度的影响

就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使用而言,设计强度对质量的影响是直接性的,设计强度对应的是混凝土自身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的强度成正比,其主材是水泥,正常情况硅酸盐P.062.5的水泥其抗压强度明显高于硅酸盐p.032.5的水泥,同样条件下两者配比的混凝土强度差异明显,前者的抗压强度至少是后者的两倍。此外,混凝土的水灰比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水灰比配比合适对应的抗压强度更理想。因此要想提升混凝土质量,必须确保设计强度合理。

1.2 配制比例的影响

混凝土主要是水泥、水和配料按照特定比例混合搅拌而成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坚固而稳定。这也意味着其质量会受到配制比例的影响,在配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配料的量,按照相关规定选择配料,在配制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施工环境要求,确定最佳的配合比,使得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满足作业需要。在相对特殊的建筑工程中,也可以在混凝土配制时添加一些早凝剂、减水剂、早强剂等,而这些添加剂的比例必须严格控制好[3]。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关注原材料质量,加强质量监管

原材料的性能、质量等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必须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制原材料,在明确混凝土施工作业要求和施工作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配制标准进行合理地配比。对于配制材料水泥而言,其在配制的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如果搅拌不规范可能导致热量无法有效散发,会导致混凝土浇筑时伴有大量的裂缝,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混凝土品质。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提前优选性能好,散热好的水泥品牌,并在配制前进行抽样试验,也要考虑到水泥及其他材料的储存环境要求,确保储存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合适,保证水泥性能和质量的稳定,从而做好混凝土质量的合理控制。

2.2 关注混凝土强度设计,加强强度控制

在混凝土制作中必须加强强度控制。当前我国对混凝土强度有明确的划分标准,设立了C15、C20、C25、C30等14个等级,就建筑施工来说,不同部位结构所需要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差异,在选择混凝土强度时要参考实际的施工作业要求。此外大体积的混凝土建筑部位的施工,也要充分考虑配筋的问题,确保配筋能满足构造要求,确保配筋能有效承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温度应力,在设计制作时也要充分考虑到钢筋的受热压缩应力等问题。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强度受多因素影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可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输到施工场地也会出现水量的变化,也自然影响到混凝土的品质,因此在真正使用混凝土时可以根据其含水量和施工作业的实际要求进行合理地配比调整,一切以满足施工作业要求为目的。

2.3 关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确保浇筑质量

在混凝土建筑施工中也需要做好质量的合理控制。混凝土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规范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标准,关注细节,如混凝土的水平分层问题、斜向分段问题、持续推移问题等。在混凝土浇筑中应采用分层连续浇筑的方法,以便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厚度应控制在50cm以内,在完成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后,要对新一层的混净土进行浇筑,确保混凝土水化热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混凝土施工的外在环境进行合理控制,避免雨季或者严寒天气对混凝土品质的不良影响,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做好局部覆盖保护,才能确保浇筑质量[4]。

2.4 重视后期的养护控制,确保混凝土保存得当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于施工作业,且在用于施工作业的前期要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养护,在一些施工作业中混凝土的养护是贯穿施工全生命周期的。混凝土强度主要是在后期养护的过程中形成的,后期的养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养护措施是要加强对温度的控制,特别是外界温度的控制,防止气温较大的波动,如果气温变化较大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大面积的裂缝,导致其质量持续下降。可以采用保温膜进行混凝土的合理覆膜保护,减少其水分的蒸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混凝土硬化养护的过程中,因为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普遍较快,对硬化的不良影响较大,可以在其硬化的过程中辅助以人工洒水养护,使得混凝土的表面处于合适的湿度环境、温度环境,确保其最终的硬化效果。

2.5 做好BIM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

在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中也应关注新技术的运用、传统建筑施工受施工模式的影响、固化管理思路的影响,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不明显。而关注技术的创新,借助“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5],使得建筑施工特别是混凝土质量管理更高效,且质量更有保障。如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企业管理系统,各类建筑施工信息高效共享,各施工环节科学匹配与精准衔接,及时发现问题高效解决,管理实效更高且成本损耗更低。常见的如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发挥切切实实的作用。

3 控制手段在混凝土具体施工实例中的应用

3.1 工程案例

选择某民用建筑施工项目作为质量控制的对象,该工程位于皖北某地,总建筑面积15.91万m2,工程包括五栋高层住宅,每栋11层,建筑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包括32栋多层建筑,每栋6层,对应的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属于建筑耐火二等级,属于七度抗震设防烈度,主要区域施工要求如表1。

表1 该工程混凝土施工区域的具体信息

考虑到该工程既包括框架剪力墙结构,又包括砖混结构,混凝土整体用量大,对原材料质量、模板质量、支撑方式设计精度有较高要求,同样施工工艺执行高标准。在具体的施工中也应重点关注原材料的选择、配比调控、混凝土防护,并重视施工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3.2 具体控制举措

3.2.1 做好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与配比控制。选择强度大于32.5#的粉煤灰硅酸盐,合理规避泌水风险,选择细度模数为2.4的中砂与级配碎石,综合考虑混凝土运输需求及后续浇捣作业要求,选择大粒径粗骨料,以防止后续施工中出现混凝土水化、热缩反应。选择合适的外加剂,主要是于混凝土材料中增添粉煤灰,以提升润滑效果和黏性,及时进行pH值检测,确保混凝土材料抗渗、抗裂性能好。泥土配比环节基于当地气候条件、混凝土运输实际、施工作业环境、工艺标准等,水泥、砂、石、水的比例对应为356∶718∶1123∶203。

3.2.2 进行施工工艺与技术的操作控制。按照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施工环节的逐一审核,确保浇筑面积、浇筑顺序、原材料、工程量等施工信息审核到位,并制定停电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对策。重点进行模板、钢筋质量检查,确保模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等参数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并及时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在明确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查看搅拌机、料斗等施工设备是否齐全,并落实好水电、照明系统的检查工作,制定应急预案[2]。

3.2.3 关注混凝土泵送。提前浸润泵管,用砂浆润管,减少水泥浆流失。控制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坍落度在180mm范围内,结合施工现场温度、距离等进行技术参数的调整。混凝土卸入料斗应持续搅拌混合,减少混凝土中的气泡,规避堵管风险。最后利用泵送机输送混凝土,对整个操作进行全过程监管,浇筑混凝土前提前进行混凝土振捣作业,控制好混凝土振捣的速度、时间,在发现混凝土无泛浆、冒泡现象后停止振捣,避免漏振、过振。混凝土浇筑时应从柱顶入手,浇筑完一半以后再进行振捣,振捣后再进行剩下一半的浇筑作业。梁浇筑应从梁一端开始,循序渐进地浇筑,确保梁两端混凝土初凝前可以合拢。若存在构件深度高、结构狭窄的问题,应先在构件底部浇筑水泥砂浆,再用混凝土浇筑,加强过程监管,防止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情况。及时调整模板、钢筋支架,防止构件出现位移或变形。

3.2.4 重视混凝土养护管理。在混凝土浇筑后的三五小时内用麻袋、麻草进行混凝土表层覆盖,使得混凝土表层处于湿润状态,于施工区域周围做好隔离防护,放置提醒标牌,避免人为践踏,确保混凝土表层的平整度。

4 结束语

综合来说,混净土的施工技术会影响其质量性能,而混凝土的质量性能又对施工效果有直接性的影响,继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其整体使用效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质量控制与管理中高度关注每道作业程序,结合工程的实际要求合理设计其强度,合理控制其配料和配制比,同时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加强行为监管和督导,也要积极做好日后的养护工作,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取得理想的质量控制效果。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强度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