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下护理团队在STEMI救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1-08-02 15:52廖雪珍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综述

廖雪珍

摘要:胸痛中心是为急性胸痛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构建的快速救治通道,主要以建设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中心。胸痛中心建设需要多学科协同完成,包括积极配合护理团队的处理,促使高危病人特别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可迅速获得诊治。本文对我院胸痛中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团队规范化救治中的效果,包括急诊护理团队在STEMI的快速分诊及术前准备,导管室护理团队的术中配合,CCU及病房护理团队的术后监护和健康教育、术后康复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的深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团队;胸痛中心;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343-01

非创伤性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症状之一,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代表的急性心血管病变,具有高病死率、迅速变化、发病急骤等特征[1]。在紧急状态下予以PCIke迅速重建血管,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選治疗方式。我国在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建设胸痛中心,为胸痛病人提供治疗快速通道,促使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开始再灌注时间显著缩短。胸痛中心护理团队的建设有助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住院时间和再灌注时间,优化胸痛诊治流程[2]。本文对我院胸痛中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团队规范化救治中的效果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 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救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本理念

胸痛中心的最初理念为促使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发病率降低,目前已延伸多学科概念,包括急诊学科、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科胸外学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等多学科合作[3]。依据快速准确的诊断、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不仅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并准确筛查出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以及ACS低危患者,以减少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现代胸痛中心救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基本理念是整合当地的医疗资源包括统一协调规划具有PCI救治功能的医院、院前急救系统,促使诊疗流程统一,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关键性的治疗。胸痛中心的紧急救治、急诊PCI的特点要求急诊科、导管室、CCU、心内科护理团队相互配合,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护理流程,促使对病人的救治时间迅速缩短[4]。

2胸痛中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护理团队的建设

胸痛中心促使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时间缩短,为病人提供了快速诊疗通道。及时救治病人,提高较佳预后是护理团队的关键工作[5],要求护理团队中的护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护理实践能力和较高的护理水平。要求胸痛中心的护理团队人员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原则、临床特征和常见并发症情况,术前与医师严密配合做好准备,术中增强监测病情以配合手术、术后对病人进行延续性护理和细致观察。胸痛中心护理团队人员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管理全程参与,包括术后健康教育和监护、介入中心术中配合、术前准备、与医师的诊断评估早期协助等[7]。研究表明,救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各个环节中均参与护理工作,对病人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8]。胸痛中心的护理团队工作可提高预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为争分夺秒救治病人提供空间、缩短转运时间、治疗时间、确诊时间,确保了胸痛中心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持续性[9]。

3 救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各个环节中贯穿了胸痛中心护理团队工作

研究发现,优化急诊胸痛的诊治流程需要团队合作工作模式,可促使护理质量的提升,促使AMI病人的潜在性成功救治的优势[10]。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救治全程中应用胸痛中心护理团队规范化工作流程,可提高围术期手术配合、促使团队迅速应答能力,促使心肌再灌注时间缩短,手术配合效率大大提升。

4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一体化护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4.1 急诊护理团队的术前准备和快速识别

欧洲心脏病协会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2017年版)中规定,急救人员、护理人员、急诊医生对病人的首次接触时间,需在10分钟内获得病人的心电图,明确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急诊科护理人员最先接触胸痛病人,要求医护人员准确判读病人的心电图,同时对胸痛类型进行初步快速辨别,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明确诊断后,即刻启动紧急护理流程:予以急救药物、静脉通道的建立、吸氧、监测血压、心电图持续监测,必要时予以除颤、心肺复苏;绝对卧床;根据医嘱予以负荷量冲击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促使抗凝效果增强;予以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在病人和家属同意予以PCI治疗后,做好转运前准备,通知导管室护理人员做好术中准备。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问诊情况,给予首次心电图、心肌生化血标本检查等,通过心电图表现及生命体征特点,判断是否属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给予相应处理。

4.2导管室护理团队-围术期紧密合作

STEMI病人诊断明确后需绕行急诊和CCU,可直接进入导管室予以手术,促使医疗首次接触至开通梗死血管时间显著缩短,全年24h导管室开放是确保胸痛中心工作的基本要求,导管室由启动至开放时间需低于半小时。要求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应用专业术语,通知人员物品准确到位,完成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交接,对病人的心律、心率、冠状动脉压力改变、血流动力学指标、各项生命指征进行严密监测,对心律失常进行及时识别,配合医师完成各种突发情况。要求导管室护理人员熟练完成抢救仪器的操作、提高抢救意识,应用临床用药、监测心律失常、分析冠脉造影图像、使用血管造影机等[15]。

4.3CCU及病房护理团队

4.1.1 术后监护 (1)术后持续性心电监护,实时监测心电图波形节律改变,对心肌酶指标进行动态监测,避免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2)制动术侧肢体,对穿刺部位的渗血、出血情况进行密切监测;(3)对凝血功能、血常规进行严密监测,及早发现是否出现血便、血尿、皮肤黏膜出血、口腔黏膜出血;(4)对抗血栓药和抗凝药的用药效果进行监测;遵医嘱应用预防性排便药物。

4.1.2 延续性护理 (1)出院后随访和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定期有效的家访、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延续性干预护理,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降低病人的再入院率及并发症。

5 小结

规范化建设胸痛中心的工作中起关键作用为护理团队的工作,如STEMI的急诊护理团队的快速分诊、术前准备、导管室护理人员术中配合是否密切、出院后随访和健康教育、病房和CCU的护理团队术后监护等,但我院目前仍缺乏相关护理人员的规范流程,需进一步增强各科室护理团队之间的合作,规范相关科室护理人员的流程,改进优化现有流程。要求不断优化完善各救治流程;循证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和护理能力水平,不断增强整体预见STEMI围术期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识别和预估能力。 综上所述,护理团队在胸痛中心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规范胸痛中心建设中的护理流程以缩短总缺血时间,进一步提高STEMI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叶小红.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效果的作用[J].健康必读,2020,28(1):207.

[2] 钟敏,贾静,沈丽.胸痛中心运行模式下急诊PCI术患者 MDT护理教学查房在临床中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7):202-203.

[3] 刘语嫣,赵春丽,周育丽.胸痛中心建立及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效果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41(4):465-467.

[4] 王荣杰,王立春.在胸痛中心组织建立胸痛护理小组对于胸痛护理质量的优化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8):140-141.

[5] 刘艳萍,杨红蕾,丁艳丽,等.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7):2204-2206.

[6] 罗羽,刘丹,吉春玲,等.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士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救治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1,19(1):83-86.

[7] 盛亚萍,邹姣.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下的急救护理路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5):892-894.

[8] 梁依娜,王帆.胸痛中心的成立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救护理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A4):120-121.

[9] 关伟群,吴翠敏,杨小莲,等.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基于胸痛中心的优化式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2020,41(3):740-741.

[10] 李宣霖.胸痛中心建立及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1):19-20.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