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共赢促道德与法治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021-08-02 17:21何要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师徒陈老师徒弟

何要蓉

摘 要:青年教师毕业刚进入工作,阅历少,工作经验不足,理论知识有待实践,教学科研有待提升,仅靠自身单打独斗,自身生长难以快速有效提升专业。“师徒结对”是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实践表明,“师徒结对”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效果最为快速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字:师徒结对;道德与法治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有活力,有热情,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以老带新,师徒结对,无疑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广泛而又重要的途径。在结对过程中,增加了沟通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在实践教学中“传技、传艺、传德”,在“传、帮、带”亦师亦友的互助合作中共同成长。作为模仿学习,结对需要注重引领,同时尊重个性;作为提升进修学习,需要层层递进与全面发展;作为合作学习,需要教学相长与合作共赢。

一、结对共赢之注重引领与尊重个性

作为一种模仿学习,结对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引领发展示范,青年教师应有的敬畏之心、谦虚的心态。同时,有效“师徒结对”的实践展开,也需要进行问题分析、需求分析、“师徒”特征分析。道德与法治课青年教师问题师徒结对后问题结对共赢之打破单打独斗在结对过程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及青年教师自身个性,制定指导和提升计划。一方展现个性、潜心学习、自我反省,一方注重引领、倾囊相授、画龙点睛,定能事半功倍。

今年在学校教研处的安排下,我校新一年的师徒结对开始,年轻有上进心的陈老师科班出身,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她总是有一些困惑存在,如道德与法治课的新课程改革内容,教材课程标准、教材知识重难点、知识框架整体脉络不熟,限制了她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陈老师教师也想在基本功方面有所进步,针对自身优势和所带徒弟的需求,师徒共同探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能取长补短。师傅徒弟共同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引导陈老师把握整个三年教材内容逻辑,认真学习本校的五步教学法。一年下来,虽只上课了一个年级,但是对整体的宏观把握和课程设置的理解高度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二、结对共赢之层层递进与全面发展

青年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一个过程,通常有“一年熟悉,角色转换;二年合格,看学思做;三年成熟,综合提升;五年优秀,个性教学;八年骨干,教研融合;十五年名师,引领教育”的教师职业发展历程。

在青年教师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从小着眼,逐步改进,模仿优化,虚心请教,同时能把握重难点,以点带面;通过听课——上课——说课——评课,“启智杯”大赛——实战——检验,增加“前置性备课”,对比研讨学习,反复思索试验,能举一反三,反复调整,反复教学,与师傅及老师反复研磨议论,逐步完善。做到多听多看、多反思、多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教学技能成长与培养。教学技能提升见效较快,但将做过的说出来用理性的理论表达出来又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写教学反思、论文撰写,提炼理论总结能力,积极参与师傅及学校课题研究,促进教科研能力成长与培养,感悟教育能力成长与培养,达到专业能力的多层次递进,全方面发展。

在陈老师的成长培养过程中,首先,查找和模仿模仿写优秀教案,听课模仿过渡用词、教材处理,模仿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知识点,讲课的流程和设计教学活动,模仿课堂管理、把控课堂,保持学生注意力等。通过模仿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提升。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课中通过模仿师傅的优秀教案,与师傅的反复研磨,处理好教学环节问题、活动设计问题,理清宪法与公民权利的逻辑关系,点透劳动权、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控制好课堂时间,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参与等,使课堂饱满充实、生动、活泼、有效。课后,她做好反思总结,积累素材,在此过程中体会教书育人的快乐。

三、结对共赢之教学相长与合作共赢

在师徒结对中,师傅注重引领,徒弟结合个性悉心学习,层层递进与全面发展,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共同体中,同时成就了师傅与徒弟,是一个着眼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又不忽视生长人性和人格的生长共同体。在此过程中,师徒之间除基本的学业发展之外,兴趣爱好、身体锻炼、道德发展、思想认知、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等都可以成为师徒结对这个生长共同体的内容。师徒结对不仅仅是师傅与徒弟的结对,更是徒弟与师傅们、科组、学校的结对,是徒弟與团队、学校育人环境的融合,所有主体的共同钻研,思维的碰撞,经验的互补,教学相长与合作共赢,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分析初任教师的成长,同时也对影响带教效果。

陈老师的师徒结对,不仅是与师傅何老师的结对,更是与师傅团队、与政治学科的所有老师、与整个学习和学区的教育环境资源的结对,“启智杯”赛课比赛中陈老师参赛的《依法行使权利》获得提升的校内和校外资源,校内和校际交流培训有了更多的提升机会。比赛中陈老师运用集体智慧的结晶,组织好教学,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在交流磨合的结伴同行过程中提升了师徒团队整体的素养和能力。

青年教师的培养任重道远,师徒结对是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着师徒、科组和学校。一年多的师徒结对时间是短暂的,通过结对的平台,教学研讨的气氛浓了,反思改进的多了,发现彼此的优点多了。在这一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中,促进教师在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等方面的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蔡亚平;团队带教:基于师徒制的初任教师培养模式革新[J];当代教育科学;2018年05期.

[2]丁家富;“师徒结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03期.

[3]何松;“前置性备课”:师徒结对带教新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年10期.

[4]王凯;传统师徒制在现代实践教学中的运用[A];“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7年.

[5](英)麦克·格尔森(Mike Gershon),黄爱丽 译;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05月.

猜你喜欢
师徒陈老师徒弟
唐僧师徒的生活经验
Mark Twain
徒弟和保险柜
我的科学老师
容积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八戒吃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