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教学相长

2021-08-02 17:21刘佳立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弹力木块浮力

刘佳立

初中物理力学内容好多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八年级大多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如何处理好知识分晰讲解与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是教的问题。教时,要把易错的问题从学生那里揪出来,有针对性讲解,必要的做反复讲解,反复考查,求量变到质变,让教与学相互促进,让学的效率提高。以下从初中物理力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几个简单易错的问题着手,分析问题存在原因,以供参考,希望问题与教学相长。

一、概念理解不到位的问题

概念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物理知识构建的奠基石,决定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决定着学生的短期学习效果,也对今后物理学习物理知识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例1.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木块,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答案解析:学生有填木块的也有填桌面的。错误原因是由于两个物体形变都较小,弹力到底是由哪个物体产生的弄不清楚。此题并非只考查力的概念,还跨节考查了弾力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相互作用力。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两物体的相互作用看: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对桌面的挤压,施力物体是木块,受力物体是桌面,同时桌面对木块也有挤压产生了支持力;二是从力的性质看:压力和支持力都属弹力,而弹力的概念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所以,弹力应该是施力物体产生的。本空正确答案应填施力物体“木块”。

迁移反思:单个概念思路要清晰,概念间的联系要能够正确区分。换个角度思考,本例两个物体的形变都小,若换成跳板对跳水运动员的弹力就好理解弹力是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了。

例2.某大桥桥墩,水深h = 3 m,泥深2m,桥墩横截面积S=1平方米,桥墩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N。

答案解析:学生有填30000N的,也有填0 N的,填0 N的认为不受浮力。错误原因是:桥墩浸入水中,有ρ液、V排,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原理F = ρ液g v排认为:浸入液体物体,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并计算得30000N。只知道有V排就有浮力,未真正理解浮力概念中的“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即浮力的产生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下表面产生向上的压力,如果液体对物体下表面没有向上的压力,就没有浮力,只有有浮力才能用F = ρ液g v排来计算浮力。所以,答案应该是 0 N。

二、原理理解不到位的问题

初中物理本属探究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引导“学”认识物理概念、现象、规律,通过观察、操作、记录的亲历学的过程,经过逻辑处理、分析、交流、归纳得出正确结论,逐渐形成对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系统并能灵活解决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例3.小鱼所吐气泡上升过程中,浮力将变,压强将变。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学中两个重要原理的理解。一个是阿基米德浮力原理F = ρ液g v排,气泡处于同种液体中ρ液不变,观察图中气泡体积V排变大,所以,浮力F变大,浮力与深度无关;另一个原理是液体压强p = ρ液g h ,气泡处于同种液体中,ρ液相同,观察图中气泡上升,深度h 变小,压强变小。

教学反思:一个图,两个空,涉及两个重要知识原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要求教学时讲透浮力F = ρ液g v排和液体压强 p = ρ液 g h 的影响因素,又要讲清楚无关干扰因素,还要能区别它们两个原理间的异同点,实际做起来需要很多精力的。

三、条件理解不到位的问题

教学要让学生明确:很多物理现象、规律是发生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的,当条件不同,现象和规律可能不同。学习过程,要有灵活的思维准备,把问题多角度、多方位、细微、宏观地思考,分析全面一点,再作定论。

例4.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面上,高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1:2,压强之比为。

答案解析:这种填空部分学生往往是猜着填1:1或1:2或2:1。根据压力公式F = mg = ρvg = ρshg得压力之比为1:1,再由压强公式p =F/S = ρshg/s = ρhg知压强之比为2:1。此题本属于固体压强计算问题,但是由固体压强公式推导出来的最后结果与液体压强公式一样,很容易就得出结果。此时,反思液体压强公式的诞生过程:它是在容器的水中取了一个水柱体,水的密度均匀,求这个水柱体对其水平底面的液体压强,也是用固体公式p =F/S推导出来的,可见,若要把p = ρhg 应用于固体和气体的计算,只要看题目是否满足条件:“正柱体,密度均匀,放水平面”,满足了,就能用,省时间。

例5.医用氧气罐中有一定量的氧气,密度为8kg/m3,用去一半,罐中氧气的体积将(“变大”“变小”“不变”),剩余氧气的密度为kg/m3。

答案解析:第一空有人填“变小”,把“质量”与“体积”的变化混淆了。气体用与不用,体积总等于罐的容积,用后只是质量减少,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应该减小。解答这类题的功夫在于平常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分别探究了木、铝、铁、铜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到几个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相同。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不同。這里只给了一个条件:“同种物质”。接下来,教材给出了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通过水与冰的比较,又可归纳得到结论:3.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给了第二个条件“状态不同”。在密度表的上方还注明“标准气压”,表明:密度还与压强有关,给了第三个条件“压强不同”。第四节演示实验“热空气使纸风车转动”告诉我们:密度还与温度有关,给了第四个条件“温度不同”。在教学过程的适当时候,“教”要引导“学”归纳总结影响密度的因素有: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压强。突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不变”的定式影响。

教学同步进行,教的方法决定学的方法,教重视了物理概念、规律、现象和规律出现的条件的各个细节,教学才能相长。

猜你喜欢
弹力木块浮力
巧用弹力带提升立定跳远能力
大峡谷历险记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弹力球
弹力是什么?
如虎添翼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