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诊所

2021-08-03 02:49
奇妙博物馆 2021年6期
关键词:纱衣板子君王

青岛市 何思雅(13岁)

我听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这样轻薄的一件衣服,不知道辛追夫人当年是怎样穿着它的呢?

關于素纱禅衣的穿法,考古学界一直都存在争议,其中最普遍的说法是“外穿说”,也就是像人们在夏天穿防晒衫一样,将它罩在衣袍的最外层。根据专家研究,素纱禅衣没有被染过色,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稍稍发黄的颜色,这是丝织品氧化以后呈现的颜色。想象一下,这样一件轻薄飘逸的纱衣,辛追夫人将它套在衣袍外,走起路来微风吹拂,纱衣下的锦衣纹饰若隐若现,是不是别有一番美感?

但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素纱禅衣应该是穿在里面的衣服。证据就是,马王堆一号汉墓里出土的其他棉袍尺寸都大于这件禅衣,辛追夫人怎么可能将一件小衣服套在大衣服的外面呢?还有学者认为素纱禅衣太瘦小了,不能用于实际生活中,它应该是丧葬仪式上的“复衣”,是专门用来祭祀鬼神的,仪式结束后会被放入棺材。当然,这几种观点目前都只是猜测,素纱禅衣真正的穿法究竟为何,还需要更多的考古资料来证明。

博物咖/陈哲涵

常州市 沈慕云(10岁)

我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那里面穿着古代服装的官员们上朝,手上都要拿着一个长条形的板子,向皇帝进言时,还会把这块板子高高地举起来,看上去可真有意思。请问,这块板子叫什么名字?官员们是因为“害羞”才拿板子挡住脸的吗?

这块“板子”叫笏(hù),又叫朝笏、笏板、手版等。相传从商代开始就有官员执笏上朝的制度了,直到清代才被废弃。

笏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充当“提词器”“备忘录”:官员们在上朝之前,会悄悄把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上,以防自己说的时候紧张忘词,当然,空着的地方还可以记录君王的旨意,以便回家后仔细琢磨。

而笏的第二个作用,就是用来挡住自己的脸。在古代,仰面直视君王是一种不敬的行为,所以官员们上朝时只能看笏,也是表达对君王的敬意呢。

当官员们奏事完毕,为了方便,他们会将笏插在腰带上,这个动作叫“缙绅(jìn shēn)”。“缙”也写作“搢”,是“插”的意思,“绅”就是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当然啦,因为是每天要用的东西,慢慢地,笏就从单纯的实用工具,变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唐代时五品以上的官员拿用象牙做的笏,而六品以下的官员就只能拿用竹木做的笏了。

清 无款万笏朝天图卷(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这卷画被叫作《万笏朝天图》的原因之一就是画中山石林立,很像上朝的官员们拿着笏的样子。

“好奇心诊所”里有无数博物“大咖”坐镇,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快通过“《奇妙博物馆》QQ读者群”向我们提问吧。

猜你喜欢
纱衣板子君王
打“板子”开“方子”,受处分人员“回头看”
微童话
姜太公钓鱼
橘子
信息泄露谁该挨“板子”
问责的“板子”怎么打?
烽火戏诸侯
老子与治国
晚霞
艺术加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