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油田降沟—石家老庄长2油层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

2021-08-04 00:35段武兵郭艳琴何子琼王美霞赵灵生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辫状河石家沉积相

段武兵,郭艳琴,何子琼,王美霞,赵灵生

西安石油大学 a.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b. 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5

0 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资源量丰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类型为大型多旋回叠合克拉通盆地,占地约37万km2[1]。研究区内的主要含油层系为长2层,长2油层组地层厚度薄,为差薄油层,但随着市场对油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该层有了勘探开发的价值[2]。本次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野外剖面、井下岩心、测井资料,岩性剖面资料等的分析,确定了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及其特点;通过绘制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砂体展布图与沉积相展布图,明确了砂体展布规律及连通情况,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便利[3]。

1 区域地质概况

子长油田构造位置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伊陕斜坡,构造单斜,倾向西,倾角较小,坡度较小,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研究区内构造简单,多发育小型鼻状隆起[4-5]。子长油田地理位置上位于延安市子长县境内,油田主要由六个区块组成,降沟—石家老庄区在中央区域,左邻安定区,老草湾区;右挨芽坪区,余家坪区[6-7](图1)。主要含油层系为长2油层组,沉积体系为河流沉积体系,平均深度400~500 m,地层厚度较薄,属于典型的差薄油层[8-9]。

图1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单元划分及研究区位置图Fig. 1 Location map of the study area

2 测井相研究

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子长油田三叠系延长组经历了晚三叠世湖盆演化,到了长2期湖盆收缩后沉积演变为河流沉积体系[10-11]。根据研究区沉积背景及沉积特征,结合野外剖面资料,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岩性剖面资料等,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进行沉积相划分,最终确定研究区内长2油层组沉积相为河流相,辫状河亚相。

辫状河亚相往往在坡度变化相对较大的地区中发育,辫状河的河水携带大量泥砂,河水裹挟泥砂的方式往往以推移质为主,其河道分叉多,流量变化不一致,沉积速率垂向较快,往往在河道中形成河道砂坝微相,在测井曲线上自然电位曲线通常表现为负异常,曲线形状呈箱状,曲线变化幅度较大且往往呈突变型;泛滥平原微相不发育,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曲线幅值低,曲线形状呈小锯齿状,岩性主要为薄层的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12-13](图2)。

图2 7102-1井辫状河测井曲线特征Fig. 2 Log characteristics of braided river in Well 7102-1

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研究区长2储层发育河流沉积,沉积亚相为辫状河亚相,物源方向主要为北东方向,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通过对岩心剖面,测井,岩心剖面等资料的分析,可将辫状河亚相分为以下两类微相(表1)。

表1 研究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分类表Table 1 Sedimentary facies classification of Chang 2 oil layer group in the study area

(1)河道砂坝,从垂向上看,砂体由多个旋回反复叠置而成,每个旋回都具有由下而上由粗变细的趋势,并依次发育粒序层、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以及一些沙纹交错层理[14-15]。

(2)泛滥平原不发育,仅在河道间沉积了薄层的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因此砂泥比大,在测井曲线上自然电位曲线呈顶底突变的箱状负异常[16]。

4 长2沉积相展布规律

4.1 长22油层组的沉积相与砂体展布

本期沉积相为辫状河沉积,研究区内可见河道砂坝和泛滥平原沉积。从沉积相图分析,研究区主要有2条辫状河河道自东北方向流入该区,河道呈东北—南西向展布,分别自7106井区和7166井区进入研究区,前者在子27井—7143井附近分支为三条河道,分别自7452井区、7405井区和7409井区流出研究区。砂体的展布受控于辫状河道的延伸,向南西方向展布,砂地比值平均51.7%,最高可达99.5%,砂厚平均为18.9 m,最厚可达51.3 m(图3,图4)。

图3 降沟—石家老庄区长22沉积相展布图Fig. 3 Sedimentary facies layout of Chang 22 in Jianggou-Shijialaozhuang area

图4 降沟—石家老庄区长22砂体展布图Fig. 4 Sand body layout of Chang 22 in Jianggou-Shijialaozhuang area

4.2 长21油层组的沉积相与砂体展布

本期沉积相仍为辫状河沉积,研究区内可见河道砂坝和泛滥平原沉积。从沉积相图分析,长21河道的形态与长22河道形态类似,继承性良好。砂体的展布受控于辫状河道的延伸,向南西方向展布,砂地比值平均47.2%,最高可达79.2%,砂厚平均为17.3 m,最厚可达30.5 m(图5,图6)。

图5 降沟—石家老庄区长21沉积相展布图Fig. 5 Sedimentary facies layout of Chang 21 in Jianggou-Shijialaozhuang area

图6 降沟—石家老庄区长21砂体展布图Fig. 6 Sand body layout of Chang 21 in Jianggou-Shijialaozhuang area

降沟—石家老庄区块在长2期为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发育,泛滥平原面积较小,河道砂地比值较高,各小层累积砂体厚度较大,砂体在垂向上和横向上连续性较好,在北东—南西方向上连续性较北西—南东向更好(图7),体现了研究区北东方向物源的特征。

图7 降沟—石家老庄长2沉积微相剖面图Fig. 7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profile of Chang2 in Jianggou-Shijialaozhuang

5 结论

(1)研究区长2油层组发育2个沉积旋回,分别为长21和长22油层组。

(2)研究区长2油层组为一套河流相沉积,长21和长22期为辫状河沉积,研究区内可见河道砂坝和泛滥平原沉积。

(3)研究区内河道砂体发育,泛滥平原面积较小,河道砂地比值较高,各小层累积砂体厚度较大。

(4)研究区内长2砂体在垂向和横向上连续较好,在北东—南西方向上连续性较北西—南东向更好,物源方向为北东向。

猜你喜欢
辫状河石家沉积相
基于储层构型的辫状河剩余油分布规律
——以渤海湾盆地L 油田馆陶组为例
基于注采模式的水驱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以N油田为例
定边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辫状河沉积模式
重庆市城口高燕矿区锰矿沉积相特征及成矿条件
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辫状河砂岩储层内部结构解剖方法及其应用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
终结者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Secret that Cannot be Told
辽东湾北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一段层序沉积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