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和策略研究

2021-08-04 04:26陶亚萍
时代金融 2021年18期
关键词:驱动因素金融发展互联网

陶亚萍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发展 现状 驱动因素 策略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依靠自身灵活性、快捷性与普惠性变成我国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沿。然而,其经过短期繁荣后,我国互联網金融行业发生很多风险事件。追根溯源,主要因为人们未能真正意识到互联网金融发展驱动因素的重要性,应当将互联网金融发展创建在理论认知层面。基于此,本来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驱动因素和策略展开全面探讨,期望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又被称之为非银行支付,兴起时间最早,其是对银行传统业务提出挑战的一种互联网金融业务。第三方支付属于非银行机构,将通信、计算机以及信息安全技术为依托,在用户和银行支付结算系统之间创建连接的一种电子支付模式。当前,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发展速度极快,已成为囊括线上线下且应用场景十分丰富的综合性支付工具。截至2017年,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整体交易规模超过120万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104.7%。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整体交易规模已经达到28万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40.8%。并且,第三方支付复合增长率也已经达到80%,而同一时间美国复合增长率要远低于我国。同年,我国银行卡笔单消费金额均值已经超过6000元,而利用第三方支付单笔均值不到1000元。由此可见,单笔均值存在的差异性,意味着以往银行卡已经逐渐退居到大额交易支付途径。在2017年,利用银行卡进行支付消费为1400亿笔,而应用第三方平台进行电子支付,消费则已经超过1600亿笔。由此可见,将第三方支付作为主要支付方式的网络电商已占据我国零售销售的40%以上,其中移动支付已拿下90%以上的市场份额。网络移动支付逐渐从线上发展到线下,当前超市、药店甚至小摊小贩都普遍运用移动支付收款。

(二)借贷类业务

借贷类业务即指网络借贷,囊括P2P网贷、互联网小贷,另外,将供应链金融作为代表的商业贷款也包含在网贷之中。所谓P2P,就是个体相互间根据互联网平台进行直接借贷。从2009年至2017年底,我国P2P贷款整体交易规模从最初1.5亿元增加到2.7亿万亿元,同年复合增长率已经超过200%。2016年,因行业风险日益暴露,国家政府加强对网贷的监管与整治,使得P2P网络平台开始转型,行业增长势头逐渐回落。近些年,正常运行的网络平台数量也在不断下降,截至2018年末,据相关数据显示,P2P网贷正常运营数量只剩1021家,与以往相比下降50%。所谓网络小贷,即指通过网络平台来获得借款客户的一种小贷公司,是以往小贷“互联网+”产生的结果。根据相关规定要求,网络小贷不可汲取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源自于股东缴纳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金融组织的融入资金等。互联网小贷应用网络平台来搜集用户经营、网络消费及交易等一系列行为数据,并以此为基准分析评判借款客户个人信用风险,明确授信方式与额度,而且整个贷款流程都在线上完成。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驱动因素

(一)科学技术的驱动

近些年,随着网络经济不断推进,与之相关的金融行业也进入到迅速发展的轨道中。将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为基准的互联网技术推动着金融行业在原有领域外开拓全新形式与业态,进而为现代互联网社会企业开展各项业务提供更好服务。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让大数据、社交网络、信息技术与多种金融业务进行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市场信息失衡的问题。譬如,某金融公司以数据为资产展开全面分析,转变以往资金融通形式,根据剖析平台内部大量数据,来深入发掘各大银行所忽略的小型企业及相关客户群体的特有价值。特别是将大数据与云计算运用在金融领域中,把信息和金融关键点进行有机融合。大数据能够确保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计算应有的全面性与精准性,而云计算则能确保大量数据与信息发掘、加工以及分析量化的快速处理能力,进而能够对网络金融各项数据和信息展开深层次挖掘,有利于设定更为完善、健全的风险分散及资产配置模型,并以此为基准进一步增大交易规模,拓展交易边界,让金融业务与金融服务实现高效化、现代化与智能化,实现“金融创新螺旋”这一发展理论。

(二)企业发展的渴求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诸多中小型企业是实体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单元与“微细胞”。中小型企业与客户大多处在贫困与落后地区,在实际发展进程中因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其信用等级相对较低,担保抵押能力薄弱且经营风险较大,无法获取相应资金支持。故而,对创建具备普惠性质与公益性质的互联网金融具有特殊渴望及驱动力。在金融发展中,普惠金融对个体创新创业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初创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融资成本过高与融资渠道短缺,在面临宽广的市场发展前景中,无法获得相应资金来扩展市场规模,也难以有效实现企业投资意愿与投资行为,进而导致这些企业在社会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发展的契机,使其生存发展陷入困境。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不断壮大,使金融服务与资源包容性更强,其普惠金融特点更加明显。基于此体系下,享受各种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社会企业及个体,不会受到创业类型、企业经营规模、风险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被排斥在外。最关键是,在现代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下,中国农村地区应摆脱限制,能够真正参与到各种金融活动与服务中,并快速获取家庭生活所需资金扶持以及实现家庭财富的升值保值。

(三)经济利润的驱使

互联网金融要想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现代互联网技术企业的大力推动,这部分企业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创立的主要发起者与践行者。社会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压力与对经济利润价值的追求向往,驱使这些企业真正参与到相关金融体系与活动中。伴随社会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以京东、百度等作为代表的相关电商业务、搜索引擎与电商物流业务亟需寻找全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及经营项目,从而使企业能够做到转型升级,并获得更多经济利润。社会市场经营压力增大与资产财富的不断追逐,均加快了现代互联网企业内部经营业务发展突破的速度,而经济利润丰厚且庞大的金融行业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渗透与拓展自身业务的关键行业。现如今,在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市场中,现代互联网企业开始逐渐进入金融行业,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实现:第一,与金融企业进行协作;第二,创建子公司;第三,推行金融信息服务;第四,拓展金融业务领域与规模,囊括银行、证券、征信、贷款与保险等金融涉及的多数领域,使其真正成为具备金融“综合业务”的互联网集团,并具备显著的金融集团化与混业经营特有属性。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一)营造金融生态系统

金融生态系统的塑造,即指在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中,把互联网企业对应的消费者、内部金融运行环境与经济市场相互间存在的共生环境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在这经济生态系统之中,要使企业内部各产业链实现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最终目标,使企业内部产业链可以共同承担风险和利润,为企业日后更好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唯有从全方位对互联网金融内部生态系统展开优化,才可有效整合企业经济发展项目,持续提高企业在社会市场竞争中占据的优势,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营造生态系统:第一,利用产业集群化模式,推动多项企业进行协作,从而做到产业联盟与经济控股,渐渐构成产业生态系统。第二,提高平台能力,增强互联网金融内部平台经营模式,从而让互联网金融可以从平台角度出发推动经济生态建设。第三,提高互联网金融在社会经济市场中具有的满意度,继而有效减少金融发展问题与风险。第四,提高信息公平度,因互联网金融具体操作运行模式是以互联网形式为基准,其经济操作形式始终处在信息不对称的位置,影响客户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和认识,也无法提高广大客户对现代互联网金融的认可度。因此,基于虚拟环境下,要注重提高经济交易应有的可信度。此外,现代互联网金融无法与用户方创建相对客观且科学的信用评价体制,而且金融运营平台和用户信息数据库相互隔绝,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故而,要想创建健康有效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则必须以创建经济发展诚信体制为中心,以此加强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

(二)创新金融商业形式

所谓互联网金融就是在科技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金融和互联网进行有机结合及发展构成的一种经济产物。从经济发展模式而言,金融模式主要囊括以下几种类型:其一,互联网理财;其二,互联网支付;其三,互联网融资。要想推动互联网金融得以持续发展和进步,单一模式的经济发展远远不够,唯有在持续创新和变革下才能使金融行业快速崛起。近些年,许多社会企业均涌现出诸多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形式,这部分产品均是对互联网金融的改革和创新。另外,要想推动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创新,则应当从社会企业内部入手,充分掌握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变化,科学合理制定平台发展战略。在创新金融模式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将客户需求作为导向,重视用户感受和体验,从而促进行业不断发展。另外,伴随科技持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时代来临,提高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并将现代科学领域和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有机融合,从而真正实现经济业务发展的资源共享,为我国互联网金融日后更好发展提供宽阔空间。把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充分满足用户的一系列需求,不仅能够拓展用户获取所需信息和资源的渠道,而且还能摆脱时空限制,为用户更好运用互联网提供帮助。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既丰富了社会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充实了群众的精神世界。伴随5G手机用户整体数量不断增多,手机里各种金融软件为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由此可见,将互联网运用在我国金融行业中,能够充分发掘互联网内在潜力和作用,为推动金融行业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行业的广泛运用,更多企业被其所吸引,比如工行、平安等各大银行逐渐开通网银与微信银行,以此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

(三)注重应用长尾策略

互联网发展主要源自可持续的经济收入,因此庞大的用户交易量是现代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任何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均是如此。另外,交易意愿要超过某个最低水准,用户规模与交易意愿才可以相互作用。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点即是吸引投资者并提高交易意愿,提高用户规模以及交易频率。从本质角度而言,互联网金融尽管具备互联网与金融两种属性,然而其创新则注重互联网科学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实际运用,因此,重视互联网金融衔接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优化金融服务与产品质量、减少用户搜寻成本及交易风险、提升产品经济收入、吸引潜在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投资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心。例如,2014年,支付宝衍生出的余额宝,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支付宝的经济收益,致使支付宝实名认证用户获得飞跃式增长,其在互聯网支付市场所占据的份额也在不断提升,投资者大幅度增加,进而延展出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长尾”。其次,互联网金融若想获取经济收益,则必须为用户创造较高的价值,其源自于互联网所提供的一系列业务与它们相互间发挥的作用,而这些均会影响投资者自身的交易意愿。采用科学措施提高投资者交易意愿,所有投资者具体交易数额与频率均会大幅度提高,进而使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长尾逐渐向上移动,以此形成更肥厚的“长尾”。为了有效提高投资人的支付意愿,现代互联网金融必须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中心,可为不同用户提供相应工具、平台、匹配服务等,激励投资人员参与,使投资者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并不是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进行简单结合,而是以金融元素为依托,展开平台化创新,亦是金融产业标准化、专业化与规范化分工演变而形成的结果。针对互联网金融来讲,必须注重驱动因素与长尾理论发挥的作用,以此推动互联网金融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与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J].商讯,2021(14):67-68.

[2]张娜.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演进、挑战及对策[J].海南金融,2021(5):82-87.

[3]戴晓娜.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J].现代商业,2021(14):157-159.

[4]韩梦雨.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控制[J].中国储运,2021(5):109-110.

[5]程雪军.人工智能深度介入消费金融:动因、风险及防控[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8(3):67-76.

[6]孙嘉黛,包兴妮,邹含乐.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及风险防控[J].中国集体经济,2021(14):91-92.

作者单位: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驱动因素金融发展互联网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驱动因素与模式研究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因素分析
公司EVA现状及EVA驱动因素分析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冲击的对策探讨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