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共话行业未来

2021-08-05 08:38刘哲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眼视光视光眼镜

文 刘哲宇

6月30日下午,由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独家冠名的“锐视野”群贤汇集·观点碰撞环节里,围绕着“后疫情时代眼镜门店发展路在何方?”“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中途之战怎么打?”这两大热点话题,第15届中国眼镜零售业高峰论坛特邀来自眼镜行业各领域的6位嘉宾,进一步激荡思维、开拓视野,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观点:

“眼视光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眼镜零售店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去发挥其作用。”

陈路怡

依视路仪器部大中华区副总裁陈路怡在《视光技术创新,赋能视觉定制》主题分享中,回顾了从眼镜行业发展之初到现在的几十年间,消费者的视力健康服务需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把清晰作为配镜的唯一需求,到不同年龄段截然不同的主诉,眼镜零售行业走过了长远的路。长足进步背后亦有空缺:在遭受近视困扰的约1亿1300万儿童青少年中,使用近视防控产品的仅有670万人,仅占6%;在19岁~40岁年龄段的青壮年戴镜者中,防疲劳或舒缓镜片占比仅为6.6%;而45岁以上的中年戴镜者中,他们所适合的成人渐进镜片的渗透率则更低,只有3.7%;光敏感和有害光线防护的镜片产品,在适宜人群中的保有量同样很低。

可以看出,眼视光行业的上游供应商,在研发与技术的领域投入了大量时间、资金,为行业持续不断地带来了更有效用的产品和服务,但这些产品和服务却没有大面积地落实到消费者端。陈路怡认为,视觉技术的创新,要真正为广大消费带去福祉,离不开上游供应商与眼镜零售企业的深度协作。未来眼镜零售行业的发展之道,也在于为让眼镜零售企业和上游生产、研发企业一起,为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提供客观筛查、需求洞察、解决方案、市场支持等四大服务。

“眼镜零售企业需要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专业支持,用心地打磨出一个成熟的店内服务流程,才能让我们行业的专业附加值为消费者所知,才能让我们的行业更加康地发展,真正做到向镜而生,镜界不凡。”陈路怡如此总结。

观点:

第三,统筹协调机制缺失、资源封闭且缺乏共享。三地高校师资培训项目的属地化管理格局明显,缺乏系统统筹和协调沟通,存在着培训资源重复建设、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师资力量不流动、优化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教育主管部门间缺少一个超越地区利益的国家层面的领导机构,类似于美国西部州际高等教育委员会(WICHE),来实现整体布局,区域统筹。传统的培训组织间自主、松散、协商的“联合模式”不具有政府主导的“集中模式”的行政约束力和强制性。

“规范、合理的视光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行业各方合力打造。”

李岩

专业和人才,永远是眼视光行业甘之如饴的第一需求,要秉持眼镜行业半医半商的独特属性,创新视光技术,更好地透过眼镜零售门店去辐射消费者,离不开足够数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视光人才。针对行业教育及人才培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眼视光中心主任李岩以《产教融合共育视光人才,“医企”携手规范眼健康管理》为题,首先对我国眼视光行业人才培养与供应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1所大学开设了五年制眼视光学专业,29所大学开设四年制眼视光学专业,74所院校开设三年制眼视光技术专业,尚无院校开设配镜师专业。他指出,我国的眼视光行业人才体系尚不规范,眼视光从业者面临着“视光师有专业无职称,配镜师无专业无职称”的窘境,人才储备和供给严重不足。

李岩还回顾了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国家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对于眼视光从业者职业技能的认定方式变化,并简要分析了其原因和对行业的影响。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人才体系的发展情况之后,李岩呼吁,我国眼视光行业应该建立分工明确的“眼科医生、视光师、配镜师”三师体系,培养有专业知识技能,有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观点:

“我们要打一场‘系统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近视防控之战。”

苑书怡

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首次提出“全社会共同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动员令,八部委联合下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近视防控”这个概念已经走过3年,经历了全社会各阶层的感知消化、各领域企业的实践探索,下半场的近视防控工作理应进入更深入、更高级的实践阶段。有关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中途之战怎么打,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河西分中心主任苑书怡结合实践经验现身说法。

苑书怡介绍了天津市眼科医院与天津市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系统化建立儿童眼健康档案的进展。在天津,有关单位从校园专项检查和干预入手,连续3年对辖区内儿童青少年视力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挖掘近视原因,借助人工智能使用检查所采集的眼底图像对个体的屈光状态进行预测,做到“早预警、早干预、早治疗”。除此以外,天津市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还对四川、重庆、贵州三地的试点单位进行对口指导,合作开展了相关科研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近视防控工作的信息化方面,她介绍了天津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所采用的的从智能校园筛查,到专业验配服务,再到多维度库存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的综合服务平台。

苑书怡将近视防控工作分解为两个目标,短期目标是要先做好专业化的技术控制,长期目标则是希望能够显著地降低近视发病率,她指出,近视防控这场仗一定是需要多方配的,包括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家庭以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多方发力。

观点:

“解决我国未学先老、未富先老的问题,让职业教育不再低人一等,产教学融合必不可少。”

王海英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有关眼视光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理念和制度都十分重要,但有一样东西的重要性无可比拟——时间。作为深耕视光专业人才培养多年的资深教育者,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院长王海英教授带来了题为《行、校、企三方赋能,高质量共育视光全域人才》的主题分享。

王海英教授以自己的求学、教学、办学经历为主线,回顾了我国眼视光专业教育一路走来为了培育专业人才所进行的各种尝试。历年来,在中国眼镜协会、全国眼视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大开设眼视光专业院校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批具有潜力的优秀专业人才被派往国外进行进修、学习,归国后作为视光教育的先进种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

王海英教授还着重介绍了2019年国务院推出的20条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提高到了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把产教融合作为主攻发展方向,将对眼视光专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对于一所院校的评价中,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层次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因此院校将非常愿意与行业企业对话,尝试全新的合作方式和方向。王海英教授还呼吁现场的零售企业,更多地关注校企合作,在推动我国专业人才教育的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的专业人才储备提前布局。

观点:

“要做引领者,首先要做好学生;领导者最大的成功不在自身,而是在于所属组织的成功,所在行业的成功。”

张银龙

本次高峰论坛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点进光学培训总监张银龙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对《伟人的领导力时刻——点进光学是如何开展近视防控的》进行了介绍与论述。

张银龙用1935年遵义会议、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全面开展这3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来类比当下近视防控事业中我国眼镜行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他表示,无论是眼镜零售企业还是上游供应商,在近视防控的巨大变革之中,都要怀着谦卑的学习之心,积极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发挥引领作用。最后,张银龙总结了点进光学打造自身功能性镜片解决方案服务商这一定位的过程中的经验:责任和方向、目标和实现、执行和落地。

观点:

“后疫情时代,眼镜零售要从靠天吃饭向靠手吃饭转换,从粗放式管理到标准化管理转换,从经营生意到经营人转变。”

渠浩

面对疫情后全面复苏、升级的消费格局,从业者应该认识到,眼镜零售业的市场竞争,将不再是过去那样门店与门店之间、自己与自己的商业博弈,庞大的眼健康市场里,有更多的玩家加入其中,借助无孔不入的信息传播与营销方式,想分得一杯羹。眼镜零售企业怎样才能于风雨变幻之际傲然挺立,重庆爱成集团董事长渠浩用《传统眼镜门店发展路在何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通过剖析行业现象、分析统计数据,渠浩指出当下眼镜零售业面临着“人流量少、顾客忠诚度低、好人才缺”的困境,他认为要突围破局,最重要的是要顺势而为。而如何定义“势”,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爱成集团所做的,是瞄准了互联网医院与角膜塑形镜验配这一片潜力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合伙人计划。除了选择全新的赛道,渠浩还从组织架构、人才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详细分享了自己对于眼镜零售企业管理的诸多心得。最后他总结,时势造英雄,眼镜零售唯有拥抱变化,才能向阳而生。

猜你喜欢
眼视光视光眼镜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眼镜知识知多少
天津醫科大学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视光科普,任重道远
视光中心离我们有多远
眼镜配饰化——除了视光,就是它!
“视”所能及——近视防控新形势下的视光师培养
眼镜为什么打了折还那么贵
豪雅青少年眼视光白皮书第三站到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HOYA Vison Care
探索眼视光 深化专业路 第三届福盛康斜弱视诊断治疗与近视防控论坛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