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管理模式结合目标分解法在新护士岗前操作 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05 10:22宋杏花高连娣邢黎艳袁旭彭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总带护理部科室

宋杏花 高连娣 邢黎艳 袁旭 彭飞

上海长征医院护理部 200003

近年来,现代医学的发展推动了护理模式的转变,促进了优质护理的开展。另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法制意识的逐渐增强,对护理服务水平、护理行为规范、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1〕。护理工作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护士素质的培养是决定医疗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2〕。岗前培训是护士职业规范化培训的首要阶段,完善的培训体系不仅能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且其培训效果的好坏也将影响新护士的临床工作质量〔3-5〕。其中,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衡量护士是否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熟练、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不仅能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还能防范医疗纠纷,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现今,护理队伍日趋年轻化,尤其是新护士的比例逐年增长,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小压力,因此,如何对这批新生力量进行岗前培训,以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6〕。本文拟探讨三级管理模式结合目标分解法在新护士岗前操作培训中的效果,为提高临床适应能力提供指导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度及2018年度上海长征医院新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该院实习的新聘护士,②岗前理论考核成绩≥80分。排除标准:①岗前理论考核成绩<80分,②岗前培训期间离职的护士。共有252名新护士纳入本研究,按招聘年度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28人,观察组124人。两组新护士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新护士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传统操作培训方法。培训时间3个月,第1周岗前理论培训期间,将各项操作理论知识进行集中授课,第2周进行操作实践的集中培训。将128名新护士分为4大组、16小组进行交叉分组培训,利用4 d时间,每天培训1大组,操作项目共10项,包括心肺复苏术、血糖仪使用技术、口腔护理、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静脉采血、经口鼻腔吸痰术、给氧技术、留置导尿术、静脉输血技术、除颤术。护理部选取10位工作年限≥5年、具有护师职称并取得临床护理师资证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护理师负责培训示教,每位护理师负责1项操作,示教前护理部总带教对护理师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每位护理师示教后,随机选择1名新护士进行操作,操作后护理师予以指导,新护士再进入下一项操作培训。新护士培训结束后在各自科室自行练习,科室护士长在新护士考前进行摸底考核,并予以指导, 每月第4周进行护理部操作考核。岗前培训3个月期间,每人考核5项,其中心肺复苏术与血糖仪使用技术为必考项目,其余项目中随机抽考1项;第1个月、第2个月各考核两项,1项必考、1项抽考,第3个月抽考1项。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三级管理培训模式结合目标分解法进行操作培训。操作培训及考核项目同对照组,具体方法如下。

1.2.2.1制定操作培训计划 经护理教育委员会讨论后制定操作培训计划。培训时间为3个月,操作项目共10项,采用院级、片级、科级的三级管理模式进行培训。此外,新护士操作培训前,先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理论知识的微课堂授课。

1.2.2.2组建培训师资队伍 建立院级、片级、科级即护理部总带教-片区总带教-科室总带教的三级操作培训管理体系。在全院进行护理师资选拔,要求:①政治素质过硬,热爱教学工作,护理技术操作扎实;②大专以上文化程度;③工作年限≥5年;④具有护师职称;⑤取得临床护理师资证。首先进行科内选拔,每个科室选拔1名为科室总带教,共47名。由护理部组织全院科室总带教进行考核,考核内容:①护理技术操作理论授课,题材自选,限时5 min;②护理技术操作考核,10项中随机抽考1项,融入情景模拟,设置操作陷阱,并现场提问相关操作的理论知识及操作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置。考核结束按成绩排名4个片区,每个片区各选2名教员担任片区总带教,共8名护士组成操作培训小组,此外,片区总带教所在科室另选教员担任科室总带教。

1.2.2.3具体落实培训计划 (1)进行目标分解:目标分解主要包括操作项目、时间节点和参训人员。①将10项操作分为三组项目,每组项目3~4项;②将培训时间分为三个阶段,1个月为一个阶段,细化阶段培训时间节点;③将参训人员分为三个层级,逐级落实培训内容。(2)实施三级管理:①每月第1周星期一由护理部总带教负责对操作培训小组的8名片区总带教进行操作培训示教,每次3~4项;②每月第1周星期四由片区总带教负责对该片内各科室总带教进行操作培训示教,片区总护士长及护理部总带教参与操作督导;③每月第2周星期一对新护士进行操作相关理论的微课堂授课;④每月第2周星期四由科室总带教负责对本科室内新护士进行操作培训示教,科室护士长及片区总带教参与操作督导,培训后新护士操作一遍,总带教点评并指导后新护士自行练习,科室护士长及总带教不定时督查新护士训练情况并予以指导;⑤每月第3周由科室护士长及总带教进行摸底考核,发现存在问题,及时予以指导,严格督促训练;⑥每月第4周进行护理部操作考核。岗前培训3个月期间,每人考核5项,其中心肺复苏术与血糖仪使用技术为必考项目,其余项目中随机抽考1项;第1个月、第2个月各考核两项,1项必考、1项抽考,第3个月抽考1项。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1.3.1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应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表由监考老师A对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操作考核,考核项目共计10项,分3个月考核,每月考核项目3~4项,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必考项目均为心肺复苏术、血糖仪使用技术,抽考项目根据当月考核项目随机抽考1项,3个月共抽考3项,抽考项目成绩按3项操作平均分计算所得。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85分为考核合格。

1.3.2护理技术操作综合能力考评 应用自制考评表由监考老师B进行操作综合能力考评,包括操作规范性、操作应变能力、操作熟练程度、护患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5个方面,考评成绩采用百分制。

1.3.3教学满意度 自制问卷调查新护士对岗前操作培训的教学满意度,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能力、教学氛围及自身能力提升5个方面,发放问卷252份,回收252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新护士岗前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各项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考核合格率相比对照组提高了4.68%(≥85分算成绩合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护士岗前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2.2 两组新护士岗前操作综合能力考评比较

观察组在操作规范性及操作熟练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在操作应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护士岗前操作综合能力考评比较(分,

2.3 两组新护士教学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在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及自身能力提升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教学氛围的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新护士教学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3.1 传统操作培训方法不利于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

传统操作培训方法将10项操作集中在1 d进行培训,其存在三点弊端:①培训周期短,培训项目多,新护士来不及消化即进入下一项操作培训,吸收知识较少;②操作指导覆盖面小,护理师资示教后,因时间有限,导致新护士亲自动手操作并得到指导的机会过少;③培训后新护士后期练习缺乏督导,大多数新护士积极操练,但存在问题却不自知,个别自律性差的新护士平时不操练,考前突击练习,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传统的操作培训方法,因缺乏教员的及时督导、不断强化的日常训练及严格的个人自律等,严重阻碍了新护士护理技术和操作能力的提升,急需做出适当调整与改变。

3.2 三级管理模式结合目标分解法在新护士岗前操作培训中发挥的作用

①加强了新护士护理操作的标准化管理。三级管理培训模式,是根据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和临床教学师资能力将护理人员分成三个管理层次,采取层层落实培训内容、级级督查培训进程的方法完成培训工作〔7-8〕。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培训模式使各级教员在培训过程中能明确职责、各在其位、各司其职,激发了教员们的责任意识。此外,适时进行操作培训督导,让上一级教员能实时把控下一级教员的培训落实情况,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教学指导,不仅加强了各层级教员间的有效沟通,还有利于护理技术操作的标准化管理,使培训末端的新护士得到规范化的操作培训。三级管理培训模式让新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练好操作是为自己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领悟到标准化操作能让患者获得同质化护理服务,取得患者信任,利于护患配合,促进护患和谐,进而调动新护士操作训练的积极性〔9-10〕。这种模式让新护士知晓规范练习操作的重要性,以激发她们的认同感和践行性,从而使新护士的操作更加规范。②提高了新护士操作培训的有效性管理。目标分解是指将总体目标在纵向、横向或时序上分解到各层次、各部门以至具体人,形成目标体系的过程。这种分解目标的方法将大目标变成一个个小目标,让大目标划到各个时间节点,使大目标分到各个培训层级,不仅明确了目标内容,还限定了目标期限,且确定了目标责任人,为使新护士更好地掌握10项操作这个总体目标得以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中将10项操作分阶段、分层级对新护士进行培训并考核,提升了新护士护理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对提高新护士操作培训效果是有效的。③强化了新护士技能操作的综合能力。三级管理模式的有序进行、目标分解细化的有效实施,使责任层层落实、层层传导压力,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且切实可行的培训模式,使新护士能积极主动地设法实现。护士长和总带教对该科室新护士进行操作督导强化和考前摸底考核,不仅督促新护士加强了操作练习,提高了动作记忆,还掌握了操作关键点,及时发现操作陷阱,正确解决面临问题,使新护士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且重视护患沟通,注重人文关怀,从而进一步提高操作的综合能力。蒲凤萍等〔11〕研究显示,目标教学法有利于新护士提高急救技能操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陈海宾和陈恬〔12〕、杨燕华〔13〕肯定了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价值。④提升了新护士操作培训的教学满意度。组建培训师资队伍时,护理部针对培训师资的严格选拔,促进了优秀师资团队的建立,同时通过院级-片级-科级这种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培训模式,使新护士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同时使其感受到浓厚的教学氛围。同时融合合理的培训周期、目标的分解细化,加上训前的理论微课堂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进而提高了新护士的学习兴趣性和训练积极性,使其操作能力得以稳步提升,从而提升了新护士对操作培训的教学满意度。

综上所述,实施三级管理模式结合目标分解法进行新护士操作培训,明确了阶段培训目标,规范了操作培训进程,强化了标准操作流程,加强了各层级教员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各科室总带教对新护士操作技能的规范培训与正确指导,更利于提高新护士的技能操作水平和操作综合能力,使其更快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且提升了新护士对操作培训的教学满意度。更为重要的是能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14-15〕。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总带护理部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长大的梦
适宜白银高扬程灌区的几种高产高效间作套种模式
新时期下护理部干事的角色定位
推行以总带教老师负责制多元化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