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1-08-05 10:23刘冬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专病服药出院

刘冬霞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静配中心 277599

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原因尚不确定,通常认为与不良饮食、遗传、肥胖、环境等因素相关。目前,高血压治疗主要为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用药较为复杂,治疗周期长〔1〕,甚至需要终身服药控制血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老年人占50%以上,但这部分患者因为家庭和社会关注不足、经济欠佳、受教育程度低、记忆力变弱等因素导致其不能按医嘱服药,常常有漏服药、随意增减药量、不服药等行为〔2〕,甚至有患者认为:降压药长期服用可能会上瘾,因此拒绝服药。不按医嘱服药,轻者造成患者血压不能维持在理想血压范围,重者会使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衰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有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仅为30%左右〔3〕。因此,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对其血压控制、身体健康及生命均有重大意义。本次研究将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以期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且年龄≥65岁;②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病史;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①认知与语言能力障碍者,②肝、肾功能障碍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观察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62~77岁,平均(72.74±8.61)岁;病程4~13年,平均(8.17±2.06)年;受教育年限7~14年,平均(9.47±2.38)年。对照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60~79岁,平均(72.88±8.54)岁;病程5~11年,平均(8.31±2.09)年;受教育年限7~12年,平均(9.33±2.3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等基本资料方面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包括血压监测管理、降压减脂、饮食管理、戒烟戒酒、出院后电话随访、门诊复诊等〔6〕。观察组采用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包括:①建立专病一体化管理小组。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心血管科医生1人组长,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生3人、专职护士1人、药师1人作为组员共同组建高血压一体化管理团队,组员共同制定专病的管理内容、随访计划与方法、评估方法及调查问卷等〔7〕。组长统筹全局,划分责任,组员分工明确,扎实完成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并接受组长及其他组员监督。②专职护士的责任。专职护士在入组前经过专项培训,以便高质量完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出院后随访、熟悉调查问卷和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包括老年高血压的基本知识、血压控制、自我管理及药物知识等,详细记录患者住院及出院后的心理状态、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患者的异常症状,并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③出院前评估。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整理有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评价随访计划在实施中的优劣势。④网络随访。通过电话、微信、QQ等网络信息交流工具〔8〕,专职医师及时予以指导,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同时解决了患者在日常中存在的问题;专制护士在群内组织患者讨论治疗情况,并邀请血压控制有效患者与病友进行经验交流。⑤门诊复诊。由主治医师和专职护士共同对患者实施诊疗服务,1次/月,主治护士评估患者病情,调改治疗方案;专制护士根据主治医师的评估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再培训与健康指导。

1.3 服药依从性评判标准〔9〕

完全依从:完全遵医嘱用药;部分依从:有漏服药、不规律服药情况;不依从:经常不规律服药或拒绝服药。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与出院3个月内服药依从情况;出院3个月时检测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入院时(干预前)、出院3个月时(干预后)分别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10〕(ESCA,包括自护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4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在0~40分,得分越高,自护能力越强)评估患者的自护能力。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间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自护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及健康知识等自护能力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等SF-36量表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实际需求为工作重点”的分阶段护理方法,从患者入院、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院外随访、网络跟踪、门诊复诊等多方面实施一体化护理〔11〕,深化护理工作,实施护理责任制,确保护理工作取得更好效果。

3.1 “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通过反复、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到疾病的相关知识,认识到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另外,通过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切,病友的“现身说法”,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对治疗树立了信心,积极主动参与和治疗。渠红等〔12〕的研究显示:对心衰患者营养管理中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模式,患者营养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本次研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也显著提高,与文献〔12〕结论一致,说明“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治疗依从性。

3.2 “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效果

“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深化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不良习惯得到控制与纠正。例如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护理下,有研究显示患者戒烟控酒患者高达86%〔13〕。刘清艳〔10〕的研究显示:病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增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本次研究中,“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比常规管理更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文献〔10〕研究大体一致,说明“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效果。

3.3 “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

“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使有效的护理服务延伸至出院后的血压控制中,专职护士通过网络随访、门诊复诊等能够及时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健康咨询等,使患者康复中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自护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徐南娇和傅荣〔14〕研究认为:专病一体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陈宏爱〔15〕的研究也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能够显著增强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中,实施了“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自护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及健康知识等自护能力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徐南娇〔14〕、陈宏爱〔15〕等人研究结论大体一致。说明“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明显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

3.4“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显示,实施了“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文献〔11,14〕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内在原因可能是:“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等护理服务,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自护能力增强,负性情绪改善,进而促进护理效果,同时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利于血压控制,还利于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专病服药出院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互联网+医疗”背景下中医专病人工智能诊疗系统的现状及探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服药先分阴阳
专病一体化护理对心衰患者营养管理的影响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