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彝绣成为乡村振兴的好助手
——专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彝绣非遗传承人乔进双梅

2021-08-06 08:04邓立峰
艺术交流 2021年2期
关键词:绣娘花间丝巾

文本刊记者 邓立峰

去年两会期间,在四川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来自四川马边的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讲了一个小故事。

几年前,在乔进双梅创立的马边彝族自治县花间刺绣合作社,乔进双梅拿着她以30元一条的价格从贫困户绣娘那里收集来的彝绣绣品,告诉她的乡亲们:这批丝巾一条能卖1000元。“一条丝巾卖1000元?怎么可能?”乡亲们对乔进双梅的话抱有怀疑。不过,他们还是在她的号召下加入了合作社,一起生产彝绣产品。其实,“一条丝巾卖1000元”是乔进双梅向大家撒的一个谎:她还没有将这批丝巾出手。不过,乔进双梅想让这些贫困户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价值,用彝绣手艺来脱贫致富,为了让贫困家庭的绣娘增强“劳动致富”的信心,乔进双梅才撒了这个谎。在贫困家庭的绣娘们加入合作社后,乔进双梅自掏腰包,把大家开始时生产的不合格彝绣产品买了下来。

慢慢地,绣娘们的手艺越来越好,合作社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一条丝巾卖1000元”的谎言已经变成了现实。“在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与很多公司都签订了合同。”乔进双梅告诉记者,她们绣出的彝绣精品,已经可以达到“千元”的级别。

“让彝绣走出深山,让彝族妇女通过彝绣脱贫致富”是乔进双梅长期以来的梦想,也是她成立花间刺绣合作社的初衷。如今,在乔进双梅和合作社同仁的努力下,数百个绣娘已经实现就业和脱贫。乔进双梅也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39岁的乔进双梅出生在四川乐山马边彝族自治县高卓营乡高卓营村,她从小就对彝绣感兴趣。“小时候,我喜欢坐在妈妈身边,看她一针一线认真刺绣,慢慢地,我也开始喜欢上了刺绣。”乔进双梅动情地说,也是因为这份爱好,她下决心从事与彝绣技艺有关的工作。上学时她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不过,突然而来的家庭变故让贫困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乔进双梅只能放弃自己的兴趣,开始按部就班地上班,甚至开始尝试创业开饭店。

“但在我的内心,从来没有放弃过彝绣,我也想让这门彝族人特有的手艺发扬光大。”抱着这样的想法,2015年时,乔进双梅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创业方向。

今年39岁的乔进双梅出生在四川乐山马边彝族自治县高卓营乡高卓营村,她从小就对彝绣感兴趣。“小时候,我喜欢坐在妈妈身边,看她一针一线认真刺绣,慢慢地,我也开始喜欢上了刺绣。”乔进双梅动情地说,也是因为这份爱好,她下决心从事与彝绣技艺有关的工作。

Qiaojin Shuangmei, 39, was born in Gaozhuoying Village, Gaozhuoying Township,Mabian Yi Autonomous County, Leshan,Sichuan. She has been interested in Yi embroidery since she was a child. "When I was a child, I liked to sit next to my mother and watch her embroider carefully one by one. Slowly, I started to like embroidery."Qiaojin Shuangmei said emotionally. It was also because of this hobby that she made up her mind to engage in the related work of Yi embroidery.

乔进双梅在村民家中进行彝绣指导

乔进双梅在马边彝族自治县高卓营乡集中培训村民

恰巧在此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一时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流行的热词。这也使乔进双梅内心非常激动,她积极响应号召,与几个同伴一起筹得2.5万元启动资金,于2015年11月成立了马边首个刺绣专业合作社——马边花间刺绣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乔进双梅召集贫困家庭的绣娘加入其中,为他们开展义务培训,一起生产彝绣服饰和手绣工艺品。渐渐地,合作社的刺绣队伍越来越壮大。有了生产的保证,如何开拓销路?这成为合作社面临的新的问题。

好在当地县委县政府及时伸出了援手:他们主动帮忙联系外地企业,牵线搭桥,帮助马边花间刺绣合作社与四川省内、省外的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合作社在2017年就实现了产品销售收入40多万元。

想要产品卖得好,当然要符合市场需求。乔进双梅在经营花间刺绣合作社的同时,也在反思如何对产品进行改进。“在我小的时候,我们的彝绣产品是很难卖出去的,因为做工比较粗糙。”乔进双梅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后,她们首先尝试改进彝绣产品的做工,抱着生产“精品”的信念来做刺绣。

在改进做工的基础上,乔进双梅也对彝绣进行了创新——“如今的彝绣产品和以前的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保留了原先的技艺,但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乔进双梅表示,以前的彝绣以黑、红、黄等亮色为主色调,看起来比较单调,所以她们尝试对配色进行改进,按工艺品的标准来生产。同时,合作社也开拓了彝绣产品的生产范围,除了传统的服饰生产之外,如今绣娘们生产的彝绣抱枕、包、围巾等旅游产品也成为合作社热卖的产品。

如今,花间刺绣合作社的产品已经成为刺绣市场上的“热点”,虽然从去年年初开始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合作社依然实现了一年200多万元的营业额。如今,马边彝族自治县已经有了10家生产刺绣产品的公司或合作社,售卖彝绣产品的店铺也多达50余家。去年年初,马边达到退出贫困县标准,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希望我们彝绣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好助手。”乔进双梅说。

猜你喜欢
绣娘花间丝巾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优雅丝巾
套路
你送的丝巾,我要找理由带着
花间炫舞
绣娘
张蓓:花间堂只是我的一个阶段 会朝着下阶段继续努力
张蓓:花间堂只是我的一个阶段 会朝着下阶段继续努力
丝巾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