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在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1-08-06 01:48刘双凤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髋骨人性化手术室

刘双凤

河南宏力医院手术室,河南 新乡 453400

髋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其主要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该疾病患者,但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将影响手术的实施,不利于预后。故选择适宜的护理干预较为关键。有研究显示,于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转变医护人员的服务观念、营造舒适的环境等措施,促使患者获益[2]。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基于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在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0月在河南宏力医院手术治疗的髋骨骨折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奇偶法进行分组,奇数组纳入观察组,偶数组纳入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8.79±3.50)岁;骨折部位:左侧20例,右侧19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48.96±3.61)岁;骨折部位:左侧18例,右侧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经X线检查确诊为髋骨骨折者;患者认知能力正常,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手术适应证者;治疗依从性较好者。(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心、肝等重要器官受损者;患有精神疾病者;骨折前生活就无法自理者;非初次接受手术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步骤,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积极沟通,缓解其内心恐惧、不安等消极心态;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组采用基于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手术室护理:(1)术前护理:术前1 d,给予患者手术通知单,使用温和、积极热情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其手术的流程、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度,同时观察患者的神情等,评估其心理状态,通过例举成功案例等,缓解患者对手术存在的恐惧、不安等消极心理,提高患者手术治疗配合度。术前,将手术所需使用的器械等,进行专业清洗、消毒、杀菌,后运至手术室。(2)术中护理:设置手术室温度为22~24℃,湿度控制在55%左右;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手术人员面带微笑,迎接患者;可通过握手等方式给予患者适当安慰。在手术操作前,给予患者被褥、保温毯等,覆盖在除了手术部位的皮肤上;术中医师操作需做到轻柔、稳定,减少手术器械发生的声响;还可在手术室播放轻音乐,以安抚患者。(3)术后护理:术后使用温水擦洗患者皮肤血迹等,帮助患者穿好衣服;移动患者至病房时,注意各管道的连接,减少撞击。到病房后,向病房护理人员详细交接工作,告知家属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每日按时查房,查看患者的伤口状态,管道的连接情况等;与家属一同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温水擦拭皮肤、按摩患肢等。根据患者机体状态,为其制定专属饮食计划,多食用高维生素、蛋白质、易消化类食物;同时鼓励患者术后早日下床活动。

1.4 观察指标

(1)于干预前、干预后(出院前1 d),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量表含有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制,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分数越高,患者抑郁程度越高。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量表包含20个条目,量表分界值为50分,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69分以上重度焦虑,分数越高,患者焦虑程度越重。(2)干预后(出院前1 d),应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Cronbach’sα=0.870,重测信度为r=0.831,量表总分100分,十分满意为86~100分,满意为60~85分,不满意为0~59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好。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且两组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 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 P<0.05。

时间干预前组别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P干预后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P SDS 52.06±6.13 52.10±6.08 0.029 0.977 41.56±1.46a 45.13±1.05a 12.397<0.001 SAS 52.40±7.15 52.32±7.01 0.050 0.960 38.00±1.37a 43.60±1.30a 18.517<0.00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44%)较对照组(79.4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髋骨骨折具有较高发病率,且由于其是突发性创伤,故患者身心应激反应较大,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骨折患者稳定性较差,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后需长期卧床休养,多数患者心理素质较差,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心态,进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5]。故选择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较为关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可减轻髋骨骨折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人性化服务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采用一系列措施,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舒适度,促进患者机体康复的干预方式[6]。术前与患者积极沟通,告知其疾病、手术等相关信息,可提高患者认知度;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例举成功案例等,可有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利于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提高手术配合度,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7]。术前医护人员使用温和语气迎接患者,术前简单的与患者交流沟通,告知其手术的大致步骤,并着重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以最佳心态迎接手术;术前保证手术相关器械的消毒、清洗,可有效控制患者机体受感染风险,利于手术的进行[8]。术中设置适宜的手术室温湿度,给予患者被褥、保温毯等,可有效减轻因低温导致的机体应激反应,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9]。术后及时清洗患者皮肤,连接好各种管道,给予其全面的措施干预,可有效让患者感受到呵护感,进而有效减轻焦虑等消极心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

综上所述,基于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髋骨人性化手术室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每个人都有个包
分娩让女性更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