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抒怀写性灵

2021-08-06 04:46许烨鸣
当代人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写意花鸟画笔墨

许烨鸣

伍立军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探索无论从题材和表现形式上,都焕发出了时代的新气象,在学习和传承传统花鸟画精华的同时,紧扣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精神,向花鸟画至高至难的大写意领域发起挑战,经过不断尝试探索,逐渐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花鸟名家不乏其人,如何跳出前人的窠臼,有所创新和突破,是摆在伍立军先生面前的一大课题。伍立军先生自己说过:“我喜欢大写意花鸟画,大写意花鸟画的大包容很多,它不是单纯的笔头大、黑块大,应该是大境界、大开合、大气势、大心胸、大风范。大写意花鸟要宁直毋圆,宁涩毋滑,宁粗毋细,宁黑毋淡,宁整毋碎,宁厚毋薄,宁稚拙毋草率,宁单纯毋繁琐,宁可画面上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也不要追求笔墨上的十全十美。大写意花鸟画在达到很高境界时,画家本人在作画过程中并不完全是在画画儿。其实是通过作画的方式将其对自然、人生、艺术、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宣泄于画面,借物抒情。”通过这段话,不难看出其精神境界之博大、艺术追求之深远,古人云: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伍立军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北人,身上蕴含着一种侠士的风骨,大气豪爽,唯有励志求变方能彰显个性,突破传统,突破自我,方能追求大我的境界。

伍立军先生紧紧抓住对自然特有属性的形态观察和解析,通过主观的艺术化归纳、夸张、取舍,用笔墨意象进行表达,以意抒怀畅写性灵。下笔既是笔墨,又是物象,形色与笔墨,意趣与形态得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比如他在荷花这个传统中国花鸟画题材上,就画出了自己的感悟和新意,通过笔墨来表达荷花生机勃勃的一种生命形态,画面构图奇特,或奇中寓正,或平中见奇,或险中求韵,十分着意画面空间的布白和线面的疏密穿插,使画面在线与面、黑与白的节奏中多了一份现代构成的意味。他用笔用墨大胆细心而又不失法度,巧妙利用变化丰富的墨色来宣泄自己的精神感应,把大黑、大白、浓淡、干湿有机地融合起来,给人畅快淋漓的艺术感受,又比如葫芦系列,用笔老辣苍劲,有吴昌硕和齐白石的影子,但又自出胸臆,取象于似与不似之间,以行草笔意入画,敢于墨色互破,将色彩融汇到水墨中,丰富并加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可谓相得益彰,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貌。

一个有大追求的艺术家,必然会牢牢抓住两条艺术生命线,一个是传统,一个是生活。传统花鸟画言情达意,以象征、隐喻、暗示、寓意为主旨,它之所长,就在于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在于作品所体现的强烈的人格魅力,因此,花鸟画不仅可以赏心悦目,而且可以陶冶心灵,传统是一座大山,有无穷的宝藏可以汲取。伍立军先生早年痴迷国画,最早对花鸟画的认知和入门竟然是从芥子园画谱开始的,这是他艺术的开端,曾经下苦功临摹梅兰竹菊,后来倾心于郑板桥的墨竹和兰花,陶醉于吴昌硕的梅花和紫藤,笔耕不辍,得以窥探花鸟画的堂奥,2016年进入国家画院深造,师从郭石夫老师学习写意花鸟画,在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广泛涉猎历代名家画作,潜心临习,刻苦钻研,在艺术审美和笔墨技法方面,受益匪浅。在不断地学习中,認真思考艺术的发展之路,离开传统,妄谈创新如无根之萍,离开生活,妄谈艺术个性,无疑痴人说梦。李可染先生有句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指出了学艺者的必经之路。伍立军先生深谙此道,他每年拿出大量时间深入生活,进行写生活动,从大自然中找寻属于自己的表现题材和笔墨语言,面对自然中纷杂的物象,他注重提炼和艺术加工,摒弃写实版的照抄,认真观察自然,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他眼光独到,思维敏锐,善于捕捉自然中最精彩的部分,精心构思,大胆实践,不断实现自然视觉向笔墨意向的转换。面对自然,过于写实失于意境,过于写意则易于陷入程式,他能够从写生中获取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写生,画画时把握写生的意象,再将笔墨倾泻其间,从近期的西双版纳写生四条屏就可以感受到,伍立军先生已经从单纯的写生,升华到对景创作,画面构图饱满,设色大胆雅致,笔力遒劲富有张力,墨色则干湿浓淡,交相辉映,酣畅淋漓,将南国植物的湿润和生机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伍立军先生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开拓思路与视野,认真汲取其他艺术的营养,不断充实自己,他认为,花鸟画的突破与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花花草草,还要走近大山,参悟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感受大山水的纵横感和宏阔的气势,加以借鉴和吸收,为我所用,定会对大写意花鸟画有新的拓展和突破。有鉴于此,我们相信并期待伍立军先生在不断求新求变中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特约编辑:刘亚荣

猜你喜欢
大写意花鸟画笔墨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
一拳打破古来今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