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人 大世界

2021-08-09 20:53钟小敏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7期
关键词:惠山泥料阿福

钟小敏

周璐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她不再需要去宣传和推广惠山泥人,而是安安静静地做个手艺人,在传承手艺、保留传统的同时,敢于走出传统,多做创新,为惠山泥人开辟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历经千年,吴文化创造出绚烂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据说周秦年间,勾吴(即吴国)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得名“无锡”。无锡历史悠久,经济繁盛,曾是明清时期“布商云集、布行如列”的布码头,与汉口船码头、镇江银码头齐名,也是和江西九江、湖南长沙、安徽芜湖齐名的“中国四大米市”之一。

在无锡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用智慧孕育出特有的艺术文化。一片土地两处泥矿,宜兴紫砂和惠山泥人在无锡非遗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两笔。

泥塑大阿福的传说

北宋年间,苏东坡途经无锡,写下“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曾在《陶庵梦忆》中记述:“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 卖泉酒、泥人等货”,足见惠山泥人行业在当时的兴盛。

惠山泥人的泥料,是惠山周边稻田挖下去一米以下,大约三四十厘米厚、沉淀过的黑泥,泥质细腻柔软、杂质很少、硬度极高、可塑性极佳,是国内少数几处不需要烧制便可成形的泥料。在惠山泥人厂设计师周璐的眼中,这里的泥料是国内泥塑业最好的泥,是大自然对惠山人的恩赐。

传说古时惠山丛林密布,一只青狮模样的妖兽时常出没,专吃小孩,村民们每日战战兢兢。上天就派出一对仙童来降妖,仙童对着妖兽微微一笑,妖兽受到感化,飞到仙童手中慢慢变小,于是仙童微笑着把妖兽抱在手中。为表感恩,村民们用当地的黑泥捏出仙童的样子,男阿福、女阿喜,面相饱满,脸露喜色,寓意送福送喜、吉祥如意。

如今的惠山大阿福是惠山泥人的代表,经过历代艺人的多次创作,形态丰富、笑容可掬,肉乎乎的小脸给人福气满满的感觉,衣服上的牡丹花寓意富贵,脚下的小靴子寓意登科,每一处细节都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祝愿。

北有天津泥人张,南有无锡惠山泥人。与泥人张写实、偏宫廷学院派的特征不同,惠山泥人形态夸张,更多地表现出生活的气息。

除了大阿福,惠山泥人还有一些经典形象,比如蚕猫,是蚕农为了防止老鼠偷吃蚕宝宝,用来镇鼠的,就像稻草人;还有五色春牛,农户放在家中祈求五谷丰登。

二十多年手艺路

设计师周璐是惠山泥人厂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造诣颇深。

周璐和泥人的缘分源于父亲。父亲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后来成了惠山泥人厂的厂长。周璐小时候跟着父亲上班,被这些可爱的小人、小动物吸引住了,不知不觉就自己动手捏了起来。当别的孩子用橡皮泥捏花草时,周璐已经尝试捏起大阿福了。

从江南大学美术系毕业的周璐,直接进了惠山泥人厂,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二十多年过去了,周璐说,她从未想过放弃。

想起学艺的那些年,“手捏三年,雕塑三年,十年下来刚觉入了点门,”周璐说,“现在才算是做得还行。”

从早期传统造型开始,周璐的作品中不乏大阿福系列和戏曲人物系列。接受当代艺术熏陶的周璐,也尝试着不同的风格和设计。比如,以红木或核雕的小屏风搭配青花瓷色调的泥人,用迷你的假山竹子打造出“游园惊梦”的满园春色,以红色剪纸风点缀昆曲花旦的服饰,用古琴和江南丝竹巧搭出“非遗面对面”作品……

去星云大师的道场时,周璐迸发出灵感,回来后就做了一款带有一颗小石榴和一颗小花生的挂件,取名“好事会发生”,再挂上不同的生肖,寓意“当年好事会发生”。这款挂件不仅形态可爱,还与中国人祈福的习惯相结合,颇有创意。

“陪儿子吃快餐时看到店里灯箱上的花头,我觉得很好,就把它画到泥人上面。”周璐说,“我看到任何东西都把它记录下来,作为我创作的元素,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的灵感源泉。”

把泥人做进灯饰,再结合如今的智能科技,是周璐近年来的尝试与创新。杜丽娘婀娜的身姿在灯圈中飘逸着,唯美又科技感十足。声控灯、磁悬浮灯……当传统与现代碰撞,当艺术与科技相遇,别有一番雅趣。

“这是一个很大挑战,我喜欢创新。”周璐说,“我想让这原本实用性很低的艺术品和生活用品相结合,走进更多人的家里。”

为了激发创作灵感,周璐不仅在国内各地参观学习,还游历了美国、埃及、意大利等国。周璐说:“这些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带给我很大的启发。”

小泥人中的艺术

看似简单的小泥人,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艺术世界。

采集泥料是有季节性的,刚采回来的泥料泥性很差,不能马上揉泥,要先喷些水敷一敷,用塑料纸盖住,让它自然产生一种化学反应,然后放在保湿的环境中三至五个月。手工艺人要熟悉泥性,知道每个季节里泥料的湿度,再根据泥的湿度和手的温度调整自己的速度。学会揉泥后,手工艺人开始练基本功,比如做手、脚和头部,不断训练,直到师傅点头,然后再练组合,最后学习上色。

惠山泥人早期分粗货和细货两大类,粗货基本上是用两三块简单的模具印制,再加上手绘组合而成,大阿福就是粗货的代表。细货是指“手捏戏文”,多以戏曲人物为原型,两三人为一组。细货讲究手工,有揉泥、捏身、装头、开相、装鸾等15道工序。

“这些是最早的分类。”周璐说,“现在分手捏和雕塑两大类。”简单来说,手捏是加法,从局部到立体,分开做头、手、脚,然后组合在一起。雕塑是减法,从整体到立体,就是在一块泥上雕刻出一個形状,像玉雕、木雕一样。

整套工序中,开相难,上色相对容易。手捏最考验手工艺人技艺。周璐说,手捏泥人必须一气呵成:先做好的部分喷点水把它包起来,再让它缓一缓,组合时要保持各部分湿度相同,才能融合起来不开裂。

想要做好泥人,在周璐看来,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多做,越做越熟练。艺术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几多欢喜几多愁

提起惠山泥人的现状,周璐很担忧,实用性不够、市场占有率不高,导致手艺人越来越少。如今农业用地变商业用地,导致泥料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可用的泥料越来越稀缺,泥质也越来越差。

一件并不复杂的泥人作品,从揉泥、制作到上色,起码要三四个小时。如今,一个惠山泥人百十元的价格,“连人工费用都不够”,实在支撑不起整个泥人手工业的健康发展。“如果仅作为纪念品,市场上外形相似的产品,如石膏的、硅胶的,价格又便宜得多。”诸多因素给泥人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惠山泥人,周璐每年都会抓住一切机会宣传和推广这门古老的技艺,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上这门手艺。让周璐自豪的是,惠山泥人剪纸风的案例,已被编入艺术类本科生的教材内容。

如今,周璐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她不再需要去宣传和推广惠山泥人,而是安安静静地做个手艺人,在传承手艺、保留传统的同时,敢于走出传统,多做创新,为惠山泥人开辟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

猜你喜欢
惠山泥料阿福
先割牛头后砸瓮
先割牛头后砸瓮
最佳拍档
惠山泥人 左手市井,右手梨园
惠山泥人 左手市井右手梨园
惠山泥人
无锡惠山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