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生巧“思”,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2021-08-09 01:23张梦
教育界·中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昆虫记导图文本

张梦

【摘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有效,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思维工具。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选择有效的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有质量、有深度的阅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的优势,以进一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阅读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有效,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思维工具。根据文献资料表明,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此,思维导图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处于核心地位。但从国内外研究阅读教学的论著中发现,阅读教学仍停留于教师“教”的这一单一行为,过程单调且忽视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这一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需求、学生的学习发展产生了矛盾。

阅读能力是学生不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而形成的,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就是学生自我阅读图式的建构。因此,若维持教学现状,学生阅读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探究思维导图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从而形成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借图激趣

思维导图是思维形象化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文字、图片和线条等来表示,加强了教学的生动性,激活了课堂結构。针对小学生心理特征发展的特点,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更加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其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

在教学《蝴蝶的家》时,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便利用思维导图,用蝴蝶作为中心点,从而“开枝散叶”,让学生去文本中寻找蝴蝶的家在哪里,并用图片取代文字,张贴在蝴蝶周围,文章脉络一目了然。同时,在希沃媒体的帮助下,我把蝴蝶做成动态形式,从“主人公猜想蝴蝶的家到底在哪”这条教学线索出发,将重要的段落以知识点的形式直观呈现,学生的兴趣点得到了激发。

案例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产生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发现知识重点,在阅读中体验快乐,阅读能力自然有所提升。

二、借图提效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课文所呈现的教学点是需要反复推敲和挖掘的,它所内化出的人文性仅凭课堂是无法展现的。而思维导图正是运用图示原理,将发散性的语文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形成一张知识网络图,牢牢地印刻在学生的大脑中。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解决阅读教学的难点,打破阅读教学的困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着眼文本,提纲挈领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多为“内容分析式”的教学,学生和文本已经疏离。虽说教师也是对文本进行逐词逐句分析,但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琐碎的,不是学生主动建构、主动整合的。但,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性,从文本这一着眼点出发,能够连接各级各类的知识,提纲挈领后浓缩成一个形象化的图示,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让他们在言语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习得阅读策略,做一个主动阅读者。久而久之,思维导图会在学生的大脑中深化为阅读策略。

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时,教师借助思维导图,从宏观和整合这两方面来梳理文本,既让学生掌握了“少年”,也让学生掌握到了“事”。借助这种气泡式思维导图,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例举其他少年的事,这就通过思维导图把整篇小古文的内在要素都展现了出来。

(二)架桥铺路,推进交流

传统的“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仅是师与生一对一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对多”的互动等极少存在或是浮于表面。

结合思维导图开放、探究的特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学生深度参与阅读,个个有事做、个个需动脑,在积极的朋辈效应下自行、自主阅读。在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有大碰撞,情感体验更丰富。结合中、高年段的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提前精心分组,成员间取长补短,再以绘图探究的形式独立分析文章,不仅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也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成为阅读、探究的享受者。

在教学《漏》时,教者以“漏”为中心,根据课本中提供的空间转化顺序图,绘制出初步的树状思维导图,为学生复述课文作铺垫。教师提前分组,要求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在组长的分配下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最终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故事的复述。在热闹的课堂里,每个孩子都像思维导图的起点一般,向多点发散,剥丝抽茧。如此一来,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减少了学生无效性阅读的时间。

以上案例,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直观感受到了文本折射出的知识点。清晰的图示对于学生而言,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生成多元的知识结构,在无形中且又高效率的情况下,扩充了教学的知识量,推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效率自然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借图思辨

学贵有疑,有疑则有思,结合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一特点,学生的思维力可以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策略中有提升。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自能探究。这时,就需要设计一张“质疑—探究”式的思维导图。

例如,针对《梅兰芳蓄须》这一课,可以从题目开始质疑,呈现这样的思维导图:

该思维导图的绘制以学生产生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开始发散,推进了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当然,思维导图的分支是无尽的,学生可以在图的基础上继续思辨。比如,文章写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做了五件事,为什么却只以蓄须为题?为什么重点写自伤身体?原因是什么?写这么多事的目的是写出梅兰芳的什么品质呢?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呈现最终的思维成果,更深层次地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内涵。

因此,有效的思维导图就像是振聋发聩的闪电,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撬动学生的思维力。

四、借图外延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大价值,这与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是不谋而合的。

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反作用于教学,帮助学生提取并整合关键信息,并不断将知识向外延伸,超越文本的界限。因此,思维导图对教师进行群文阅读以及拓展阅读教学有很大裨益。

(一)群文阅读教学《走近鲁迅先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先生》,基于“全息阅读”的教学理念下,我们进行大单元教学。

【教学片段】

师:这一单元一共选择了四篇文章,编者为什么又以这样的顺序来安排呢?

生:因为这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鲁迅,概括了他的一生。

师:你多会阅读啊!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思考题。

①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梳理鲁迅的一生?

②我们可以用什么形式来梳理他生平的经历呢?

生1:我们可以用时间轴的方式。

生2:我们还可以用鱼骨图。

生3:思维导图也是个好方法。

师:那现在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梳理,绘制完成以后进行模拟解说。

(二)拓展阅读教学《昆虫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全息的教学视界下,教师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进行了《昆虫记》的教学。

【教学片段1】

让小组跟着“导图”去阅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圈画,圈画出关键信息,了解导读内容,同时以这样的形式来交流。

例:导读说________,我想知道________,所以我打算________。

生:(交流)

師:原来导读可以带给我们这么多的信息。那除了作者和作品,你还关注了什么,是什么让你还想好好读读这本书呢?

生:达尔文是如何观察昆虫的?有哪些吸引人的地

方呢?

师:请你们继续完成思维导图,想得越多越好,思维导图越丰富,就说明你们的思考越丰厚。

生:学生继续绘制思维导图。

【教学片段2】

师:自读《蟋蟀的住宅》篇章,思考文章写了蟋蟀的哪些方面,尝试画出简要导图,请看要求。

①自主阅读

②圈画出妙趣横生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吸引你?

生:(绘制思维导图)

师:《昆虫记》这本书介绍了许多的昆虫。课后,希望同学们继续阅读,去了解更多的昆虫,把今天的思维导图变成自己的一本小小昆虫记。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中,教者从《蟋蟀的住宅》这一文本出发,借助思维导图,激发孩子对法布尔《昆虫记》这本书的阅读,把一本书,变成了一张图,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关键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与此同时,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打破书本的界限,在阅读过程中思辨、探究。所以,应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高效、合理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高斯涛,陈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11):83-86.

[2]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5.

[3]王慧.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生活教育,2011(11) .

[4]张会清.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教学实效[J].小学语文教学,2014(28) .

[5]郭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 .

猜你喜欢
昆虫记导图文本
Book Review on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重读《昆虫记》系列一:勤劳的“铲屎官”——蜣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