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流传的智慧传奇

2021-08-09 02:21冷玉斌
阅读(中年级) 2021年6期
关键词:麦草阿凡提哈密瓜

同学们,你一定听过“阿凡提”这个名字吧?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看的一部动画片就是“阿凡提”,等到长大了,才知道阿凡提是传说里的一位智慧人物,这些传说主要流传在我国新疆一带。其实不仅在新疆,还有别的一些地方,在当地的民间传说里也有这么一位“阿凡提”。总之,不管阿凡提是哪里人,他在人们心中始终是一个机智、快乐的人。

赵世杰,新疆人民出版社汉语编辑部副主任、编审,被誉为“阿凡提之父”。1952年,赵世杰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次听到阿凡提的传说,这个智慧风趣、富有正义感的传奇人物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从此他深入民间,广泛搜集有关民间故事,并翻译成汉语,让阿凡提这个人物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在你的印象里,阿凡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先来看几个小故事:

经文学堂的老师问阿凡提:

“阿凡提,人的哪一颗牙齿最后出来?”

阿凡提略微思索了一下,回答道:

“假牙最后出来呗。”(《假牙最后出来》)

有一年,阿凡提种了几亩哈密瓜,乡里的首领三天两头来到瓜地,成口袋地摘瓜驮回家吃,但从来没有给过钱。

一天,阿凡提坐在集市上卖哈密瓜,那位首领又走过来了,他一连切开几个尝了尝,说:

“阿凡提,你的哈密瓜怎么没有味儿呀?”

“我的伯克,”阿凡提说,“白吃的东西当然没有味儿啦。它的味儿在你的兜里呀!”(《味儿在兜里》)

你看,阿凡提就是这么一个人,读了这两则故事,你怎么想?很显然,机智就好像是阿凡提的“标签”,老师问“哪颗牙齿最后出来”,一般人肯定会绞尽脑汁去想,可是就算知道嘴巴里的每一颗牙,也说不上来是哪一颗最后出来啊。但这根本难不住阿凡提,他竟然能灵机一动,从嘴巴里的真牙想到装进去的假牙——是这样,没错,肯定是后来装进嘴里的假牙最后出来啦。

有时候,智慧的问答,不在于对原来的问题答得多深刻,而是有一个创造性的思路,解开这样的谜题,以阿凡提这样的机智,脑筋一转,回答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这里,提问的经文学堂的老师显然就是想为难阿凡提,不然,好好的,问什么“哪一颗牙齿最后出来”啊——要是你来回答,你会有更好的答案吗?

阿凡提除了机智,还有很多幽默。《味儿在兜里》这个故事中,首领仗着自己的权势,吃哈密瓜不给钱,太霸道了。阿凡提就是一个平头百姓,看起来,也只能心里计较,说不出口。但是,等到这一回首领又来吃瓜,阿凡提有主意了。你能读懂阿凡提的智慧与幽默吗?

原来,阿凡提是在暗暗地提醒首领:“白吃的东西没有味儿”,因为你是白吃的,所以才没有味道;怎么样才有味儿?“味儿在兜里”,就是说,从兜里掏出钱来,付了钱,就有味儿了。你看,因为是首领,阿凡提不能硬生生跟他要瓜钱,于是用了这么一句幽默的提醒。

故事里,阿凡提還是一个充满了正义感的人,跟地主老爷有过很多言语交锋,让老爷们不能欺负百姓、欺负自己,比如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阿凡提给村里的一位财主当长工。到了年底,财主想找个茬儿不付工钱,有一天吩咐阿凡提说:“我从房顶上倒一口袋麦草下来,你可要接住喽,不要让一根麦草掉在地上。”

接着,财主扛了一口袋麦草爬上屋顶。阿凡提毫不在意地站在院里等着。财主倒下来的麦草统统飘落在地上,阿凡提伸手抓住最后一根麦草,望着财主说道:“财主老爷,瞧,这一根麦草没有落在地上啊。”

财主有口难辩,只好照付给阿凡提工钱。(《一根麦草》)

为什么阿凡提还是拿到工钱了?那些麦草不是都掉在地上了吗?你是不是可以读懂阿凡提言语里的机智呢?

一直以来,阿凡提的故事受到大家的欢迎,不只是因为阿凡提的机智和聪明,更重要的是他的正义感、他对普通人的同情、对那些作威作福的人的嘲讽和蔑视,所以,你来读一读“阿凡提”,除了笑一笑,更要学一学他的好品质。

(冷玉斌)

阿凡提确是维吾尔族众口称赞的一个智囊人物和代言人。他是一名勇于反抗剥削阶级和各种歪风邪气的斗士,举止幽默,笑话连篇,甚至有些傻气,却是真理的化身和人民的代言人。他确是一个“世界性的笑话大师”。

——贾芝(民间文学研究家)

这是一本让中国人笑了1000年还停不下来的经典幽默笑话集。很多笑话在宋代就广为流传,到清代形成完善刻本,是清代至民国刊刻版本最多的民间笑话书,至今依然广受人们喜爱,被誉为“宋元明清一千年来,谁看谁笑的古代笑话之集大成者”。

一个木偶被仙女赐予了生命,因为他逃避上学读书,屡次不听人们善良的劝告,在坏孩子的引诱下到处闯祸,吃了许多苦头,险些丧了命。最后他接受了教训,改过自新,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猜你喜欢
麦草阿凡提哈密瓜
“甜蜜产业”
阿凡提的奇缘之旅
我最喜欢吃哈密瓜
阿凡提巧装盘子
足智多谋的阿凡提
闪烁
麦草畏距离大宗除草剂还有多远
新疆第十三届哈密瓜节开幕
马铃薯麦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