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构建市域统筹发展新格局

2021-08-09 01:34胡珊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宁波建设发展

胡珊

记者:“十四五”期间,宁波如何突破利益藩篱,建立长效机制,激发内生活力,推动各区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

张文杰:我认为实现协调发展,宁波应以强化区域统筹为统领,以统一城乡规划、统筹土地调配、统合交通网络、统领项目招商、优化资源集聚、提升服务共享为推进路径,推进全域都市化高质量发展。其中,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深度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统筹发展。

深度参与长三角一體化,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全方位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区,深度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落实沪甬合作协议,推动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实体项目落地,高水平共建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高起点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工程,打造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链接全世界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引领建设浙江大湾区。高水平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宁波前湾新区等高能级平台,积极推进“万亩千亿”平台建设,引导石化、汽车、装备等产业大项目向沿海集中布局。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加强与浙江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建设联动,围绕省扩区方案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宁波片区建设方案,明确“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功能定位,提升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牵引能级。

做实做强宁波都市区。健全浙东经济区和宁波都市区协作机制,构筑与定海、三门、天台、新昌、嵊州、上虞等毗邻区域紧密联系的核心圈层,增强对舟山、台州、绍兴、金华、嘉兴等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落实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大都市区标志性工程,推进甬舟、甬绍、甬台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

其次,要扎实推进内部区域的均衡化和高质量发展。

全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强化国际化形象塑造,创新构筑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新平台、新动能,努力建设具有全球辐射力的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具有创新策源力的海洋科创中心、具有综合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聚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开放合作中心和具有海洋人文感召力的品质生活中心。

优化市域城镇发展格局。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推动“东揽、西拓、南融、北强、中优”,加强主城区与外围组团统筹联动,提升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和创新浓度。提升沿姚江、奉化江城市发展轴,加快建设以甬江为主轴的创新发展带,构筑镇海—高新区—东部新城—东钱湖的大东部新发展轴,规划建设江北慈城—姚江新城—空铁新城的城西发展轴。增强核心板块发展活力,精品建设重点板块。加速奉化全面融入中心城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突出高新产业承接功能。

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在综合考虑各类开发区(园区)经济基础、产业特点、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着眼中长期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重点发展平台和高能级战略平台,构建形成“一盘棋”统筹运转的全市开发区(园区)体系,将全市开发区(园区)从298个整合到20个,其中市本级重点打造3个,区县(市)整合形成17个。

统筹优化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城际一小时快速到达能力,加快建设甬舟铁路、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等,规划建设沪甬跨海通道,谋划推进杭甬城际、甬台温高速拓宽、杭州湾货运铁路工程。增强宁波机场、宁波站等枢纽作用,规划建设城区、慈溪等新枢纽,提升对周边地区的客运服务功能。强化主城区与南北两翼的交通联系,推进宁波至慈溪、余慈、象山等市域(郊)铁路项目,推进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谋划第四期城市轨道交通和新一轮市域(郊)铁路建设规划,积极推动全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和多线多点换乘。

记者:在提升宁波城乡品质过程中,如何实现内外兼修,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陈寿旦:“十三五”末,宁波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75%,城市建设进入以内涵品质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宁波住房城乡建设将以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为方向,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为重点,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构建全域统筹发展格局,提升城市能级。围绕“拥江揽湖滨海”城市发展框架,着力优化大都市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一核引领、两翼提升、三湾协同、多极支撑、全域美丽”的全市域统筹发展新格局。同时,稳步提高城市能级,提升区域辐射力,增强泛三江口、姚江新城等核心板块发展活力,打造宁波前湾新区、南湾新区等城市功能能级平台与高品质形象窗口。

打造便捷高效畅通路网,推动交通内联外畅。构建市区“双快”交通体系,市区快速路超过170公里,提升组团间的联系,强化城市发展“骨架”。推进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总里程超过200公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与慢行系统一体衔接和多线多点换乘。加快建设“四横五纵九联”快速路网,强化东部新城、东钱湖新城等重要城市组团的快速联系,提升甬江科创大走廊南北快捷联系。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城市品质内外兼修。营造国际一流的滨水空间。以三江六塘河、环湖岸线和生态海岸线等为重点,推进滨水空间、环湖步道、滨海廊道建设,绿道总里程超2000公里。塑造活力缤纷的居住街区。推进以城市街区为单元的老城区更新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000万平方米。建造更具韧性的宜居城市。

完善住房体系制度,推动“住有所居”。完善以公租房为主、多元化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高水平推进租赁住房试点,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新增租赁住房13万套(间)。

加快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县城人居环境。积极建设美丽城镇,70个小城镇率先达到要求。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达50个。高标准推进农房建设,农房改造达10万户,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记者: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宁波“三农”如何发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既定目标?

李强: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现代绿色都市农业,扎实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争当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领跑者,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应有之义。

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解决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问题,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种业强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攻关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稳定生猪产能恢复势头,加强保障型蔬菜基地建设,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推动重要农产品供给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

实施“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渔港经济区,打造农业集群发展平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推进垃圾污水厕所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塑造农房乡村风貌。探索村庄经营有效模式,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整市试点,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村庄发展活力。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农村综合集成改革,畅通资金、人才下乡通道,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构建城乡区域共同富裕新格局。

责任编辑:杨 芝

猜你喜欢
宁波建设发展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寒露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