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最动人的颜色

2021-08-09 01:34毛思洁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宁波环境保护

毛思洁

良好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与绿色发展并举、生态增容与治污减排并进、制度建设与政策激励联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让绿色成为最动人色彩。未来五年,宁波将如何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绿色发展获得感?为此,本刊记者邀请了相关部门领导为大家解答。

记者: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十四五”期间,宁波将如何坚持生态优先,夯实生态安全基底?

杨斌:夯实生态安全基底,首先是弄清自然生态基础。宁波将加强对重要生态资源的保护,结合宁波地理特征,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构建全市“两山三湾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其次是保护生态空间格局。宁波将重点推进海岸带保护,四明山、天台山等主要山体的保护与利用,保护甬江水系和独立入海小河流,加强世界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宁波将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工作,全面削弱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消除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有效避免同类型问题发生,提升生态环境系统质量。

另外,在保护生态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宁波市还将利用生态资源禀赋,打造名山公园、海岛公园、城市公园等各类绿色空间,并通过绿道把这些公园串成一个大花园空间体系,最大限度发挥生态资源的服务功能,能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

郑玉芳:“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奋力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当好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模范生的重要时期。相应的,未来五年,我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的模范生”的定位、“成为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远景目标来部署,通过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系列举措,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将秉持“四个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引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三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记者: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发展理念和实践的一场深刻变革,对协同碳排放有效控制和环境高水平保护,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期间,宁波将如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郑玉芳: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作出关于碳减排、碳达峰的重要讲话,明确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抓紧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浙江省的达峰行动方案也在研究谋划中。宁波作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十四五”期间将紧紧扭住“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个总抓手,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措施:

一是优化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三线一单”空间管控方案统筹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打造蓝绿交织、山水交融的“三生”融合美丽空间。二是推进产业经济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围绕产业结构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高效化,建立绿色工业体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促进能源行业低碳转型,打好“遏制增量、控制总量、清洁替代、高效利用”四大组合拳,努力打造绿色能源体系。四是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围绕“轨道化、电动化、清洁化”,着力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记者: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十四五”期间,宁波将如何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建设美丽宁波?

劳可军:聚焦水治理,进一步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强化综合治理。一要围绕“河畅”做文章。加大涉水违章整治力度,完成河湖库塘清淤300万方。二要围绕“水清”做文章。推进“清水环通一期”,完成区块微循环工程4个,新增“清澈见底”河道10条。三要围绕“岸绿”做文章。完成生态护岸建设100公里。四要围绕“景美”做文章。推进10条美丽河湖、5个美丽河湖片区、11个水美乡镇建设和110个农村池塘整治。

杨斌:“十四五”期间,宁波将全面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在生态上,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完善城市绿道系统和城市公园体系,加大力度建设星级公园。在发展中,加快推动绿色低碳方式。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增加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在机制上,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两山银行”,健全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完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用体系。

同时宁波将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对宁波废弃矿山开展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减轻大气污染;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重点海湾的综合治理,推进象山港蓝色海湾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入海排污口整治、直排海污染源监管和海上污染治理,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污染场地生态修复工作。扎实做好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摸清土壤污染家底,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打好“清废攻坚战”,编制环卫设施专项规划,统筹布局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淤泥、危险废弃物等分类投放设施,为创建“无废城市”做好空间保障。

郑玉芳:“十四五”是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时期,宁波将贯彻系统治理理念,聚焦“减污降碳”总要求,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强化源头治理、过程治理、末端治理“三驾马车”的协同治理,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整治修复;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三个治污”方针,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确保到2025年,全市PM2.5浓度稳定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3%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持续稳定改善,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十三五”期间,宁波的生态文明建設取得了较大成就。“十四五”期间,宁波将如何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郑玉芳:“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抓手,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公众、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监管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整体智治水平;规范环境服务市场秩序,推进环境治理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健康发展;搭建政企、公众沟通交流平台,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为高质量建设和美丽宁波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姚颖超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宁波环境保护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