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争当“十四五”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先锋

2021-08-09 10:56杨勇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慈溪十四五建设

杨勇

“十四五”时期,是慈溪奋力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既面临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大变局,也迎来“高铁时代”“前湾时代”“长三角一体化时代”等重大战略机遇,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慈溪将深入开展“三争三拼、六大赶超”行动,以争先进位的姿态,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争当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努力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走前列当标兵,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打造开放包容的长三角黄金节点城市。一是抢抓“前湾时代”战略机遇。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勇担新使命,以通苏嘉甬铁路建设为契机,谋精谋深“接轨上海、联杭融甬”文章,高水平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创新区,力争“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奋力冲刺3000亿元,在全省各县(市、区)和长三角县(市)中实现争先进位,巩固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地位,今年作为开局之年要力争增长10%以上。树牢“一盘棋”理念,加强与前湾新区、余姚市联动发展、融合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前湾新区南部产城服务核和前湾创新城,集聚会展商务、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等高端业态,全面打造面向未来发展的主平台和增长极。二是优化城市功能品质。构建“中心辐射、双核联动、三片发力、全域融合”市域空间格局,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坚持“三生融合、宜居宜业”理念,以重大区块建设带动城市提质扩容,深度推进新城河区块、环创经济区、前湾创新城等重点区域开发,“十四五”时期确保改造城中村500万平方米,“注形塑魂”推动城市品质整体跃升。聚焦城市经济发展方向,构筑“135”服务经济高端化集约化发展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三是加紧补齐交通短板。全力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十四五”时期将重点实施铁路与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路等九大类百余个重点建设项目,安排综合交通建设投资超500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7倍以上。构建“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和“三横六纵”快速路网,形成海陆空立体化、沪杭甬同城化、全市域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打造长三角黄金节点城市。

夯实实业兴市根基,打造活力澎湃的浙江创新智造示范区。一是增强创新驱动力。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放大中科院两大平台、中以(慈溪)创新技术研究院、温医大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等院所平台“研发+转化”效应,实施“上林英才”计划升级版,加快建设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推动发展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十四五”时期,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70%,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以上。二是增强产业竞争力。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兴市导向,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高水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前瞻构建“3+3+X”先进制造业体系,加快培育智能家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六条标志性产业链。抓住园区整合契机,纵深推进制造业全域治理,绘制产业地图,集聚集成发展,改变“村村點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系统构建面向未来、更高能级、更强竞争力的“123”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末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150亿元,成为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三是增强项目引领力。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强化项目投资在后疫情时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坚持以大招商聚大项目、以大项目促大发展,抓紧抓实大招商体制改革落地见效,形成从谋划储备、招商签约到落地开工、建设投用“环环紧扣、压茬推进”的良性循环。“十四五”时期,力争每年签约项目总投资350亿元以上,每年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5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争取引进百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打造美丽幸福的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一是探索推动共同富裕。慈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民生事业整体发展水平处在全国全省前列。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新要求,要继续巩固均衡发展的比较优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振兴农业农村,推动城乡发展同质同标,加快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共交通、住房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努力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上示范先行、创成样板。二是提升市域治理水平。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打造整体智治的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市。同时,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加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优质公共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等问题,科学精准配置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积极吸引高素质人才和年轻人流入,让城市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活力。三是加快“美丽慈溪”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久久为功狠抓生态治理,特别要聚焦大气、水等生态短板,深化国土空间规划整治和“低散乱污”行业整治,持续推进“蓝天保卫战”“碧水行动”“净土行动”和“无废城市”创建,确保“十四五”时期创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责任编辑:刘怡然

猜你喜欢
慈溪十四五建设
寒露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慈溪山水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慈溪市近十年酸雨变化情况分析
My Little Cat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