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国内一流强区

2021-08-09 10:56褚孟形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字建设

褚孟形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更需新作为。今年2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在海曙调研时强调,要人一我十勇争先,拼搏奋斗攀新高,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国内一流强区。面向“十四五”,海曙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争当“重要窗口”排头兵,以打造未来产业引领区、城市门户品质区、千年甬城核心区和整体智治示范地为主抓手,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国内一流强区,为宁波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增光添彩。

聚力打造未来产业引领区,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快人一步。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数字经济、实体经济、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一是增创全域创新优势。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开展硬科技创新行动,主动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建设“一核一带多节点”创新空间,构筑工业互联网、时尚服装等科创高地,做大做强聚智引才“蓄水池”,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型城区。二是增创产业集群优势。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改造和工业互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提升现代商贸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区域竞争力,形成以数字经济引领未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临空经济和流量经济特色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增创企业竞争优势。实施企业培育“双三十”倍增计划,精准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链主型企业,形成“龙头引领、骨干支撑、小微创新发展”的格局。实施全域产业整治,统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深化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

聚力打造城市门户品质区,在塑造城乡品质上优人一等。坚持“东优化、中聚合、西提升”,加快形成“一心两城四片”的区域统筹发展格局,巩固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一是突出功能提升。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大战略,加快提升机场、高铁站、公路客运中心等枢纽集聚辐射功能,以空港、陆港、数字港“三港”联动促进区域流量汇聚。实施交通强区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宁波机场四期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空港枢纽,构建多元立体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自贸区临空联动片区建设,在营商环境打造、制度型开放上加大探索力度。二是突出品质导向。全面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改造,全力推动丁家湾、南塘三市云谷、五江口滨水活力区等重大区块开发。坚持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高标准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三是突出融合发展。完善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科学布局城区、城镇、产业、生态空间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每一个片区都能各扬所长、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村庄环境整治,创建一批具有江南水乡韵味、浙东民俗风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聚力打造千年甬城核心区,在建设人文城区上胜人一筹。传承和发展好海曙“一城山水、千年海曙”的优秀历史文化,打造最具宁波味的中心城区。一是强化甬城文脉底色。以宁波建城1200周年为契机,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力争形成更多海曙特质的文化地标。实施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提升行动,推进秀水、永寿、中医药特色街区等项目建设,不断擦亮“千年海曙”“书香海曙”金名片。二是强化幸福民生成色。坚持共同富裕,补齐资源布局、质量、效能短板,办好教育、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住房、就业、社保等民生实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更高水平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供给。三是强化生态文化亮色。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抓好“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和环境问题治理,打赢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四明山“大花园”打造成浙东唐詩之路典范区,构筑起人文与山、水、城和谐共荣的美丽图景。

聚力打造整体智治示范地,在推进社会治理上高人一招。坚持党建统领、改革牵引,实施整体智治能力提升行动,提高区域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高效化水平。一是立足党建为纲。突出政治引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深化“锋领海曙”全域党建,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完善比学赶超、奖优罚劣、关心关爱、容错纠错等机制,营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持续深化清廉海曙建设,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立足改革为先。坚持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撬动各领域改革,按照“规定动作接得住、自选动作有创新”的要求,推进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大系统建设,深化提升81890服务能级,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与应用系统的衔接,为省、市数字化改革贡献更多海曙元素。三是立足善治为要。优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高效协同治理模式,深化社区“激活行动”,推广“开放空间”等民主议事模式,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完善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工作,为大庆之年营造平安环境。

责任编辑:杨 芝

猜你喜欢
数字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数字
答数字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