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现代派小说高考阅读攻略

2021-08-09 02:00万敏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现代派处境朝圣

万敏

2021年八省聯考语文模拟试题的文学类阅读《秋雨》,是一篇新感觉派小说,属于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南京市2021届高三年级调研考中的《朝圣》也属此类。下面以这两篇文本为例,一展现代派小说高考阅读攻略谈。

一、高屋建瓴

1.处境说

与传统文学的典型环境不同,“人物的处境”既不表现时代特征和历史进程,也不为塑造典型人物服务,只是提供主观感受和自由选择的条件,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领,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甚至有时把人物置身于危机四伏、生死攸关的“极限境遇”,着力渲染人物对于生存环境的恐惧感。

了解了《秋雨》中人物律子的处境——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小时候拒绝了手术,虽然二八芳龄,但随时可能死去,从事模特职业,光鲜亮丽,也就不难理解一种生命的感觉——短暂脆弱,却倔强坚韧,这是文中的律子精神。同样,《朝圣》中“我”的处境是,从小就目睹了太多生命的终结,后又从一场死了很多人的血腥中逃生而活,沉浸在痛苦中,痛恨自己的懦弱,追求自由,去往没有终点的前方。可见,文中人称“我”“你”的变化和切换,就是一个人的自我对话,像屈原行吟泽畔与渔父的对话,也像司马迁与任安的对话,还像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对朝廷的表白,实际上都是一个人做了有悖世俗的事情,构成奇耻大辱,对一个“有道德洁癖的人而言就是滔天罪恶”,于是自我内心产生矛盾冲突,就必须自我对话,努力说服自己,保留人格体面。理解了人物的处境,便把握了人物的话语角度。

2.情境论

与传统小说不同,因为缺乏典型环境,现代派小说主要通过情境来表现主题的情节及境况,同时需要读者通过对人物“设身处境”的体验,对人物形象进行审美判断。

回看《秋雨》,律子的两次“不和悦的目光”,第一次是在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医院里,第二次是在凝望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时,读者设身处境地体验一番,律子对生命的感觉就分明了。而《朝圣》中,可以从文本清楚找到的只是“朝圣”对于自由的追求,火车上相遇的老者,似乎与“朝圣”关系不大。但厘清“我”与老者的关系情境之后,读者就能明白路人总是在各说各话,走各自不同的路,朝圣的路上人们是多么的孤独,这便丰富了“朝圣”的内涵。

二、有的放矢

1.抒发性语句

本来一篇文学文本中议论和抒情的句子,往往就是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等,是理解题旨的抓手,何况现代派小说又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叙写人物的感情和心理。要理解《秋雨》下文中“我”为什么本想驱前探问,可终究还是踟蹰不前,可以从上文交代的心理文句中找到答案“我对那位母亲说出这种唐突的问候,也是因为住院患者之间的互相体贴而疏忽了的缘故吧”。《朝圣》中的抒发性语句,就更是多见了,自我剖析比比皆是。

2.写景语句

文学中的景语皆情语,这一点在现代派小说里仍然非常有效。《秋雨》中对“我”在前往看望律子时,有一段集中写景“雨敲打在客车车窗上的声音……越来越激烈了。流流停停,停停流流,显得很有节奏……”渲染出既静谧又热烈的氛围,既哀叹了生命的脆弱无常,又有着对命运顽强抗争的礼赞。《朝圣》中有两处环境描写,一处是出站后的旅店肮脏破旧,一处是火车上让人眩晕的气味和难以忍受的圆舞曲广播,烘托出旅途的艰辛和疲惫感,而终点则令人倍加失望。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朝圣”的内涵——路途是曲折艰辛的,追求没有终点,人始终在路上。

3.象征性语句

象征手法的运用离不开文化传统,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常识性表达。《秋雨》中的小姑娘身裹着山茶花图案的和服死去,在日本文化中会以山茶花的凋零象征“生命美好”的逝去,而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也暗示她的生命将逝去。又以“幻影”“秋雨”等意象来象征暗示人生灰暗,生命易逝。《朝圣》中“朝圣”也有着象征含义,“所谓朝圣,就是在苦难中剖析自己,觅得笼罩在对自由的渴求之下的心灵处境。”结合文化传统、文化常识来理解文本中的一些意象,深入挖掘其中的象征、暗示含义,可以助力现代派小说的阅读鉴赏。

猜你喜欢
现代派处境朝圣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腾讯公益:去西藏,完成一场没有尽头的朝圣
主持人语
朝圣
画与理
朝圣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的思想艺术特征
千年龟
现代派绘画教堂尝试
现代雕塑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