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方法,学会理解词语

2021-08-09 02:00杨秀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关键字字典荷叶

杨秀明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的关注点。中年级阶段,词语尚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了无生命的。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从而真正理解词语的深刻内涵。

一、借助插图理解词语

小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总有一些插图。这些插图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遇到某些不理解的词语,如果细心地看看插图,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许就想出来了。

如,《渔歌子》一文中有两个词语——“箬笠”“蓑衣”,如果没有见过,我们很难理解。字典中对这两个词的解释分别是“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和“用草或棕毛制成的雨衣”,也很模糊。如果看看插图,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老翁头上戴的就是“箬笠”,老翁身上穿的就是“蓑衣”。

二、三步法理解词语

三步法理解词语,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理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

第一步,先用拆字法把词语拆开。如《庐山的云雾》中有这样一句话: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中的“千姿百态”,就可以拆为两组:千和百、姿和态。

第二步,就是理解。“千”和“百”都可以理解为许多、多种多样的意思。而“姿”和“态”呢,可理解为姿态、样子等。

第三步,把词语的意思加起来,也就是“词语相加”。这样,“千姿百态”就可理解为多种多样的样子或姿态。

三、学用分解组合法理解词语

分解组合法即把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解释,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如“远近闻名”,我们先拆开来理解单个字的意思,“远”的意思是远处,“近”的意思是近处,“闻”是听到的意思,“名”的意思是名字。把这些字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再如“顾名思义”,“顾”就是看的意思,“名”指名字、名称,“思”的意思是思考、想,“义”可解释为意义、意思。连起来想一想,“顾名思义”的意思就很清楚了:看到名称就能想到它的意思。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等。

有时,因为词语中的某个字我们不理解,因此就没法准确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这时,我们就要想办法理解关键字的意思。比如“狐假虎威”这个词语,如果不明白“假”的意思,就解释不出整个词语的意思。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向字典请教了。字典中关于“假”的意思有好多个:①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反;②借用,利用;③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我们该选哪一个义项呢?联系寓言故事,我们应该选择“借用、利用”。“假”字理解了,“狐假虎威”的意思也就很清楚了。

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一些词语,如果不理解意思,就可以联系生活,想想自己在什么情况下用过这个词,或者什么情况下符合这个词的状态,想方设法变抽象为形象,加以理解。

如《荷花》一文中有一句话——“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如何理解“挨挨挤挤”呢?我们就可以回忆,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你很容易想起菜市场、商店、公共汽车里的情景,这些地方人挨人、人挤人,这就是“挨挨挤挤”。 课文中说荷叶“挨挨挤挤”,当然不能理解为人挨人,人挤人了,应该是荷叶挨着荷叶,荷叶挤着荷叶,指荷叶长得很多,非常茂密,生机勃勃。

另有一些词语,如“络绎不绝”,我们不妨想想节日里商业街上的情景;理解“体贴入微”,我们可以想想关心我们的长辈们是如何對待我们的;理解“同心协力”,我们可以想想班级中的每个同学是怎样为班级荣誉出力的……

当然,要准确而快速地理解词语,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训练,以此来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因为凭语感解释词语,这才是最有效理解词语的方法。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猜你喜欢
关键字字典荷叶
荷叶像什么
成功避开“关键字”
字典的由来
大头熊的字典
荷叶圆圆
正版字典
荷叶游乐园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
智能垃圾箱
从搜索量看关键字效果 区别竞价花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