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探析

2021-08-09 04:20许阳程彦芬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布鲁诺鲍威尔马克思主义

许阳 程彦芬

摘   要: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批判以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从思辨唯心主义哲学出发,大张旗鼓地进行“批判的批判”所著的有关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酝酿中的关键性著作。其中,显露出的“不是批判哲学家的思维创造了历史,而是处于现实社会中的现实的人,也就是群众通过实践活动创造了历史”的观点。这对于揭露批判哲学的虚伪、激发群众意识的觉醒,号召广大群众联合起来反抗压迫,为实现“人类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

关键词: 《神圣家族》   布鲁诺·鲍威尔   马克思主义   群众史观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9月至11月在法国巴黎第一次合作撰写,并于1845年2月在法兰克福以单行本出版的早期论著,在当时虽然没有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关注,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该书的写作既是对此前马克思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表示过的要对鲍威尔的“批判的批判”进行批判的兑现,又可以在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二度合作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找到《神圣家族》中已经蕴含的群众观继承与发展的诸多痕迹。可以说,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极其敏锐的眼光、善战的笔法辛辣地批判了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思辨唯心主义,揭露了他们既“不屑与群众为伍”又不得不借“救群众于苦难之中”的光辉形象出现的虚伪。同时,在费尔巴哈宣扬宗教改革、人本主义以反对宗教神学的继承与超越中,对最终实现其由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由唯心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者转变,起到了催化剂作用。换句话说,虽然马克思同时期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喻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208-209),但马克思和恩格斯走向新世界观的第一步是从《神圣家族》迈开的。

一、揭露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对群众创造历史的否定

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中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布鲁诺·鲍威尔,坚持认为历史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批判精神所创造的,在毫不避讳极力抬高自身历史地位的同時不遗余力地抹杀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是怎样用“自我意识”为中心的思辨唯心主义一步一步掩盖群众创造历史的真相的?

(一)以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思辨逻辑贬低群众的历史地位

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自以为超越了黑格尔哲学的局限性,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是黑格尔哲学的改良版,甚至走向了极端的唯心主义。尤其是布鲁诺以“绝对的批判”的身份贬低和否定群众历史地位,并且认为,进行“绝对的批判”的不应是别的批判哲学家而是他本人。在这里,我们看到,布鲁诺扯下最后的遮羞布,在继承黑格尔宣扬“绝对精神”是“宇宙万物之本”的基础上,宣称“绝对精神”就是他自己。也就是说,在布鲁诺看来,宇宙万物都是从他的“无限的自我意识”中生发出来的,作为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化身——他自己,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由此,按照他的逻辑,历史不是由别的什么现实力量创造的,而是由英雄人物(这里指布鲁诺自己)的自我意识这种脱离现实的人独立存在的“积极的精神力量”创造的,群众这种“消极的物质力量”在历史的发展中无足轻重,是历史的无知群氓。如此,在精神与物质、英雄与群众之间划开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对于“绝对的批判”也有了充足理由。

(二)在论证“精神”与“群众”的关系中打压群众的历史作用

批判哲学家极力推崇“精神”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一味地贬低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甚至布鲁诺认为“到现在为止,历史上的一切伟大的活动之所以一开始就是不成功的和没有实际成效的,正是因为它们引起了群众的关怀和唤起了群众的热情”[2](99,102)。在布鲁诺看来,群众是历史上一切伟大活动不成功的罪魁祸首,正是因为有了群众的热情,即群众热衷于在现实的社会中进行现实的实践活动,不是如批判哲学宣扬的“自我意识”的精神活动,以致群众成了“精神”的真正敌人,所以才酿成了历史的悲惨结局。因此,应该用“纯批判”批判群众,也就是用批判哲学的精神力量改造群众。如此,才能使群众脱离现实的物质活动俯首于批判哲学构造的精神世界,这显然是一种在“颠倒了的”思辨哲学框架下思考群众在历史中作用的荒诞之说。

(三)在与群众的矛盾关系中凸显批判哲学家的虚伪与狡诈

对于布鲁诺而言,一方面,批判哲学要通过批判确证“自我意识”是人的唯一本质,主张以“无限的自我意识”取代“活生生的历史的人”,把“自我意识”看成可以脱离现实的人独立存在的实体、主体,这是一种绝对的唯心主义。可以看出,高傲自大的批判哲学家正是以一贯标榜的“绝对的、彻底的、纯粹的”批判,认为,如果和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由天上跌入人间,就会使“高尚的、完善的”批判哲学坠入“堕落的、腐朽的”深渊,如此在他们看来一定是耻辱的,是极其不幸的。另一方面,因批判哲学是空乏的、虚无的,思想中的“画饼充饥”终是无法代替现实的物质利益需要的。所以,他们的很多思想不攻自破,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站不住脚,以致举步维艰。迫于现实压力,批判哲学表面上还不能与群众彻底决裂,但终究掩饰不了他们对群众具有的现实力量深入骨髓的蔑视。可见,批判哲学反对群众的立场是根深蒂固的,他们极不情愿与群众为伍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其有限的妥协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体现了批判哲学家的虚伪与狡诈。

二、分析批判哲学脱离现实和群众的思维方式及其原因

以上我们看到批判哲学家制造了如此多的闹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批判哲学家的狂妄自大和不切实际?纵观批判哲学的发展始末,我们不难发现,批判哲学家之所以是傲慢与偏见的化身,是因为他们把现实的对立变成了思想本身和物质世界、绝对精神和现实群众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恰恰是想象中的对立。正是由于批判哲学家不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而是生活在思辨的精神中。他们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在思想里、精神上构建一座空中楼阁,把想象中的对象当成一切研究的对象,导致批判哲学家在行为上与现实格格不入。如此,批判哲学家把自己架在半空中,上上不去,下下不来,飘忽不定,最终只能落个“孤独寂寞冷”的下场,淹没在历史的狂潮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批判哲学家的批判不是基于现实的对象,而是对准由批判哲学本身在思想里创造的对象,宣扬精神是唯一真实的,认为在批判精神之外再不存在任何真实的内容。如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批判哲学自始至终都没能跳出自我,总是在自我意识中打转,他们拒绝睁眼看世界,是一种典型的“活在套子里的人”。这决定了他们无法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考量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深刻剖析了批判哲学脱离群众、脱离现实的原因。指出,批判哲学一直在精神的范畴内自说自话,批判对象完全脱离了现实世界的,这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真正关心群众疾苦,必然走向群众的对立面,成为所谓的“世外高人”。

三、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归宿的逻辑论证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梳理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以思辨唯心主义哲学为出发点,企图以“精神”代替“物质世界”,割裂“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在剔除腐肉还原真相、有理有据层层剖析原因的激烈论战中一步一步走到群众中,在与群众日益密切的交往中深化认识,逐渐完成世界观的转变,并最终向着实现“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阔步前进。

(一)在批判布鲁诺英雄史观中向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靠近

在批判了布鲁诺英雄史观过于抬高自己、贬低群众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的同时,马克思正面回击,直接论述了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歷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2](103)。历史上一切伟大活动之所以一开始就不成功,不是因为如布鲁诺所说的那样唤起了群众的热情,而是因为这些活动所唤起的群众热情不够高。因此,与布鲁诺所宣扬的思辨精神创造历史不同,马克思认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103)。也就是说,思想不能离开具体的物质利益,物质利益的获取需要依靠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物质生产活动需要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进行,而不是在人的头脑中创造。按照马克思的思路,群众的物质生产实践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群众的思想活动创造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在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活动中,如果能够唤起群众更高的热情,那么,伟大的历史活动就会在群众的伟大力量中取得成功,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不是如布鲁诺所说的拥有思辨哲学思维的英雄人物创造了历史。可以看出,此时的马克思在深入批判布鲁诺的英雄史观的同时已经在有意无意中向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靠近。

(二)在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局限性中向着唯物史观转变

在《神圣家族》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依然把费尔巴哈当作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武器。在他们看来,费尔巴哈摒弃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从唯物主义出发关注了“人”的活动,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让他们感到兴奋。一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费尔巴哈是极尽欣赏的,这是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他们急切地想通过清算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思维方式与思辨哲学划清界限相符合的。但随着斗争的深入,马克思和恩格斯渐渐不像费尔巴哈那样用“人的类本质”这一抽象概念解释人类历史的演变,而是用“现实的人”解释历史的发展进程,认为“现实的人的现实的活动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力量”,开始了对费尔巴哈“还有种种批判性的保留意见”,出现了“超越费尔巴哈”和“进一步发展费尔巴哈”的倾向,并最终叩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门。

(三)在哲学的斗争与革命的斗争中向着实现“人类解放”迈进

《神圣家族》虽说是论战性著作,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批判层面,而是在其中蕴藏着批判的目的——转变思维方式,揭开历史的真相,回归现实的人的现实的社会,最终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9)也就是说,只有把哲学的斗争和革命的斗争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这也是为什么《神圣家族》要对抽象的“批判的批判”进行彻底的批判,是符合当时斗争需要的。由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群众之间建立起了无比亲密的关系,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巨大的精神武器才能救群众于水火之中,只有依靠群众这个强大的现实力量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由理想变为现实。这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传递给我们的斗争精神,对一切不合理敢于说不,对一切歪曲事实真相的行径敢于彻底揭露、批判,让一切阴谋、诡辩赤裸裸地暴晒在世人面前,依靠群众的力量,用手中的武器,摧毁一切以牺牲群众利益换取奴役、压迫、剥削者的利益幻想。

综上所述,虽然距离《神圣家族》第一次公开出版已经过去了170多年,但其中闪耀的真理光辉依然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交汇期,重读蕴含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伟大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著述——《神圣家族》十分必要,深刻领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正是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70年多前指明的“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前进的。今天,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正是对《神圣家族》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生动诠释和赓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总结[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布鲁诺鲍威尔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布鲁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只画圣诞老人的人
只画圣诞老人的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小布鲁诺的疑问:爷爷究竟在哪里?
美国第一位黑人三军主帅——鲍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