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演化与创新

2021-08-09 04:52朱峰
时代汽车 2021年13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朱峰

摘 要:深化改革至今,因时代变迁,使得大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正随之产生深刻、长远的现实性革新。以话语对象的变革举例,其已实现系统化趋向复杂性的演变,话语载体同样将以往单一性完成多元化发展。這一客观性大趋势就新时期下大学生特有的思维意识发散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政学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授课新挑战。特别是在当前极力推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时代社会大环境中,高校思政教师应就大学生针对思政学习呈现出的大量问题展开重建思政教育、教学的话语体系,为高校思政教育领域话语体系搭建的优化、完善有效助力。对此,本文将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演化、传承与创新的进行着重阐述,旨在协助高校思政教育事业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周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体系

The Evolu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Zhu Feng

Abstract:Since the deepening of reforms, due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undergoing profound and long-term practical innovation. Take, for example, the change of the discourse object, which has realized the evolution from systematization to complexity, and the discourse carrier has also completed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unity of the past. This general trend of objectivity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ivergence of the unique thinking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oses a serious new challeng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new era of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should rebuild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response to the large number of problems presented by college stude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rning, and provid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optimiza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field discourse system is effectively assisted.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evoluti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aim of assis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40th anniversar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ourse system

大学生思政教育推出的话语体系简单来讲就是思政教师将诸多社会主流意识指导作为执教根本点,向学生多方位讲解、灌输、解释、宣扬思政教学内容的语言符号性质的系统。基于践行改革开放理念的40周年社会大背景中,因各地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基层阵地。思政教师应精确捕捉到近年来该学科话语体系持续演变的常规性历史规律,透彻了解目前话语体系直面的各类别困扰、难题,兼顾思量怎样在实现传承、创新任务间推动思政学科话语体系的长远发展、实效探索。紧握意识形态的主体话语权,促进我国早日达成建设现代化一流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其提供有利的内在精神驱动。

1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演化

在深度实施改革开放观念后,截至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领域设置的话语体系可概括分为五大时期:一是1978-1983年的“拨乱反正”阶段、二是1983-1989年间的“曲折前进”阶段、三是“健康发展”阶段的1989-1999年、四是1999-2012年的“全面建设”阶段、五是从2012年直到当前的“创新发展”阶段。自此,改革开放推进到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话语体系经历了基本成形、不断完善、自成体系等过渡时期。且可多维度反映出我国社会演变以及“三观”向健康方向积极发展的历史历程,也可彰显出高校思政教育一直以来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的大量阶段性新进展[1]。

1.1 话语方式的权威性向民主化发展

理论知识灌输作为较为高效的思政教学话语形式,思政教师对其的科学、合理执教,将会发挥出该教学措施的最大功能性与价值,但任何知识点的传授灌输并非为单向性的“教师说、学生听”的填鸭式被动教育法。纵观高校思政教育史发展脚步,在长时间内,高校思政教师未精确把控“灌输教育”与“实践艺术”二者间的平衡尺度。盲目将具有“权威”含义的理论知识讲解教学办法设定为“教化”的主流形式,将教学过程无形间增添了“工具感”,且欠缺一定的“教育性”。这类教学话语模式的显著不足体现在思政教师在解说话语内容中较易就会因缺乏教学界限的正确把控脱离理论知识灌输的这一话语形式的实质内涵、作用,无法充分满足社会运转、学生学习的核心诉求,造成良性话语交互渠道的闭塞。

随“人本理念”教学观念被高校思政教育领域一线教师的逐渐接受、认可,话语主体逐渐向社会进步大形势贴近、匹配。思政教师在执教中注重采取“对话式”及“生活化”的话语类别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有效调动了大学生群体对具体话语内容的自主内化、认同转变,实现了强化思政教学效果。

1.2 话语媒介由线上致线下快速转变

高校思政教师在执教中需借助合规性辅助教具以此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这就就需展现话语载体的基本作用。改革开放后,思政教育媒介渠道再不受限于固定式的传统课堂,主流教师开始对“课堂讲解”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措施的科学制定高度重视,如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推崇的“学雷锋”、十四大会议倡导的“发扬孔繁森精神”、十六大提倡的“八荣八耻”、十八大主张的“践行中国梦”等注重具备教育意义的实践学习活动。当下,各地区高校已纷纷就思政教育领域健全建立起程序化、系统性的第一、第二课堂,使二者互相促进,已完成联合性的教育长效机制构建[2]。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注重互联网信息化的创新发展,至当下阶段,新媒体正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兴起。微信、QQ、微博等自媒体线上交互程序软件的“异军突起,”深刻改变了我国信息传输、获取的传统形式,带给了社会大众全新的便捷体验。对此,各级校园将其妥善植入到思政教育课堂中,思政教师以新的教学措施可高效向学生传递话语内容,积极搭建了拥有现代感、信息化、前沿性等综合实效元素的话语体系,大幅增长了学科教学成效。

2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传承

在创新话语体系中发扬传统文化。我国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思想主张在思政教育领域内同样具有促进话语体系重塑的积极作用。我国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中持有诸多现实性的教育意义,思政教师应将其渗透到话语体系的长足进步中,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品质。所以,在加强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为大学生拓展文化认知面的执教过程中,思政教师应将向学生展示、讲解、灌输传统文化精华摆放至授课重点目标位置上,让其积累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如至圣先师孔子,思政教师可将其在伦理、道德、教育、心理、思想等多领域彰显出的优质主张悉心传授于大学生群体。

新时期下高校思政学科的话语体系完善建设应将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着重点,这样可迅速落实高校思政专业科目话语体系的创新、优化的发展目标,并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向学生精心传递,有助于为社会、国家输送富有深刻文化内涵、优良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以精神驱动、社会智慧为社会主义事业加速发展筑牢人才资源基础[3]。

3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

提高思政教育领域话语体系的创新性,一方面,思政教师应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精神走向高度关注,强化话语体系的定制感、针对性。因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祖国多方位建设的中流砥柱,也是民族、国家寄予热切希望的青年群体。思政教师的执教效果将直接与我国实施的社会主义高质建设密切关联,具备重要意义。站在国家统筹发展角度而言,政治、经济等关键领域的健全建设离不开大众“精神文明”的有力支撑。当国家持有的物资资源、精神力量均得到的显著提升后,才可完美契合新形势下社会大众就各领域提出的严苛新标准、新要求,多角度彰显社会主义机制的时代优越性。在改革开放时代历程中,正因我国大众具有的强烈爱国情怀、创新意识等关键性时代精神,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能够在大量客观阻碍下同样获取大量发展新成绩。这一观念也是高校思政教育革新方向的精确指引,思政教师应在课堂授课中灵活运用恰当性执教多策略。强调话语体系、内容的科学性,在潜移默化间引导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心理向健康、积极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新时期的思政教学课堂中,思政教师应突出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添思政话语体系特殊的亲和性。采取顺应大学生当前兴趣点、乐于主动接受的授课语言、教学模式开展实效性思政教育工作,拉近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距离,可与其一同协作探讨更为匹配时下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学习习惯的话语体系建设方式。如思政教师可将课堂问题“你何为选择入党”巧妙更换为“我为何入党,”增长大学生对传递内容的接纳程度,强化其学习效率[4]。

4 结语

综上所述,自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多年来,思政学科的执教工作者对培养高素质大学生无私赋予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达成了大量教学成就。然而,在长期发展中同样无法彻底规避的发生了部分教学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要属一些高校思政教师并未与时俱进的革新自身授课观念、执教手段,忽略了满足社会、国家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综合诉求。仍坚持使用早已不切时宜、陈旧的学科话语体系,淡化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时代稳健进步、学生全面成长。鉴于此,高校思政教师为高度匹配如今教学领域大形势,应迎合领域、社会发展潮流趋向。使话语体系能够契合时下多项学情,积极肩负起新时期下思政教师应承担的社会使命、责任感,为大学生成为当代优秀、高素质青年有效助力。

課题项目: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转换研究 2019SJB622。

参考文献:

[1]钱俊.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演化、传承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1):131-134.

[2]赵鑫全,高雪原,张勇.中国劳动教育研究20年: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演化路径——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劳动教育评论,2020(01):70-79.

[3]王永友,宁友金.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演化历程[J].当代青年研究,2020(05):18-23.

[4]秦蕾,李乾贵.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播及动力机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9,28(06):87-91.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试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