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组织混合Bio-oss在垂直向骨增量中成骨效果的观察

2021-08-10 07:12张礼敏方郁程张立群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牙体骨量种植体

张礼敏 方郁程 张立群

随着种植外科的进展,大量垂直向和水平向骨增量技术得到发展。大多数种植患者会出现垂直向骨量不足的问题,需增加垂直向骨量,垂直骨增量比水平骨增量困难,因此骨增量越来越受到重视[1]。据统计,牙周病导致牙齿缺失约占50%,已成为我国成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2]。种植体在种植后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是种植成功的重要条件,这需要种植体区域有足够的骨量,骨质疏松症、牙缺失后牙槽骨吸收萎缩、上颌窦气腔化也会引起该区域骨质不充足,特别是残余牙槽骨高度不充足,从而使种植难度增加[3]。本文探讨牙体组织混合Bio-oss在垂直向骨增量中成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牙体种植患者100例,纳入标准:通过X线片、锥形束CT发现种植区域存在骨缺损。患者磨牙缺失伴牙槽骨缺损;可以拔除制作牙体组织的牙齿。排除标准:有骨质疏松、高血压、精神性疾病、全身重要器官系统性疾病;妊娠期、经期、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口腔卫生环境、依从性差者。按照分层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2.28±12.82)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38.95±10.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项目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牙体组织制作过程:取出浸泡在75%酒精中的自体牙并冲洗,在术中拔出牙齿并清洗干净,牙齿上的充填物、牙齿周围的软组织、龋坏组织等采用高速涡轮手机去除,将完整的牙齿采用专用工具敲击然后使用直径符合规格的牙粉颗粒,将Bonmaker放入制备,19 min 50 s后成功,将一部分与Bio-oss骨粉混合均匀备用。(2)治疗方法:两组均行种植修复手术,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口腔、面部消毒、铺巾,术区局部进行浸润麻醉;在种植区域牙槽峭顶行水平切口,延伸1~2个牙单位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黏膜采用骨膜剥离器分离,将黏骨膜瓣翻开,露出手术区域,修整牙槽峭,球钻定位,确定种植方向及深度需要结合模板、咬 情况、骨峭的基本形态等,扩大孔径植入相应直径、长度的种植体。对照组将牙体组织植入,观察组将牙体组织混合Bio-oss骨粉物植入,使用Bio-Gide胶原膜覆盖。术区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复位黏骨膜瓣,严密缝合切口。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采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漱口7天。

1.3 观察指标 (1)牙周指标检测:检测种植后3、6、12个月改良出血指数(mSB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其中mSBI分为0、1、2、3级,3级:出现自发性出血或探诊时重度出血,2级:探诊时龈沟内出现线状出血,1级:探诊出现散点状出血,0级:探诊时无出血。PLI分为0~3度。近牙龈区牙面上无菌斑为0度;近牙龈区牙面上有薄的菌斑,且在探尖滑过时才可以观察到为1度;牙邻面或龈缘区肉眼可以观察到中等量菌斑为2度;邻近牙面、龈缘区或龈沟内可观察到大量软垢为3度。PD评价:将上海康桥牙周刻度针缓慢插至患者植体牙周袋中,在平行植体长轴的方向行探诊处理,紧贴在植体,并沿着龈沟内进行短距离颤动,最后确定牙周袋深度。(2)牙周炎症情况评价:取两组患者种植后3、6、12个月龈沟液,采用ELISA法检测龈沟液炎症指标IL-1β、TNF-α、ICAM1水平,设置10个标准孔并就让相应水平标准品,设置1个空白孔及若干待测样品在10 μL待测样品中加入40 μL样本稀释液,封板膜封板,置于37℃水浴箱温育30 min,清洗反应板5次,间隔30 s/次,拍干,在除空白孔以外的各孔中加入酶标液50 μL,封膜温育30 min,清洗反应板5次,间隔30 s/次,拍干,在各孔中加入显色A液、B液各50 μL,震荡混匀,37℃避光环境下显色15 min,在反应孔内加入终止液50 μL/孔以终止反应,450 nm波长测量每孔吸光度,检测IL-1β、TNF-α、ICAM1水平。(3)骨增量检测:采用CBCT测定种植前、种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骨高度,并计算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骨增量。(4)骨厚度、骨密度检测:采用CBCT测定种植前、种植后3、6、12个月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8 mm处唇侧骨板的厚度、骨密度值,计算平均值。(5)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过敏、排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6)骨组织再生:种植体修复体牙功能正常水平,种植区域无疼痛、红肿等症状,采用X线检查显示种植区有新生骨覆盖并与种植体紧密结合,种植修复体颈部骨组织未出现吸收现象。(7)种植体成功标准:无感染、疼痛等感觉;四周未见X透射影,稳定性良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周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牙周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牙周指标水平比较(±s)

?

2.2 牙周炎症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牙周炎症情况比较(±s)

表2 牙周炎症情况比较(±s)

?

2.3 骨增量、骨密度比较 见表3。

表3 骨增量、骨密度比较(±s)

表3 骨增量、骨密度比较(±s)

?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5 种植体成功率、骨组织再生成功率比较 见表5。

表5 种植体成功率、骨组织再生成功率比较[n(%)]

3 讨论

种植体周围剩余骨量、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决定了牙种植的成功或失败,后牙种植体的稳定性除了取决于局部骨密度外,大多数取决于种植区剩余的舌牙槽骨的厚度和距上颌窦底或下牙槽管的骨高度[4]。临床研究证实,40%~80%的患者骨量不足是由于后牙缺牙部位的生理、外伤致骨缺损,从而导致种植体植入较为困难,尤其是因牙周病引起牙缺失伴随齿槽骨的患者在垂直向、水平向同时重度缺损,并增加上颔间的距离[5]。

Bio-Oss骨粉是一种去除有机物质的小牛骨,吸收缓慢,可作为新骨形成骨骼;与骨、牙骨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结构相似,能正常快速形成血管化,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有利于引导纤维蛋白原吸附;稳定血凝块,维持成骨空间和成骨环境[6]。Bio-Oss骨粉还能起到骨诱导作用,使成骨细胞和血管进入;当后期诱导能力不足时,牙体移植物继续释放BMP,诱导新骨形成;在早期新骨替代速度不足的情况下,Bio-Oss骨粉也可以起到骨支撑作用,维持缺损区域的空间结构[7]。在操作的过程中,Bio-Oss骨粉可修复骨缺损,弥补牙片与骨缺陷不能完全关闭等缺陷,完全消除手术腔的区域,避免软组织入侵影响成骨修复缺陷的面积,也减少在操作区域感染的风险[8]。许东亮等[9]研究显示,牙槽骨骨量缺损患者牙种植体联合植入Bio-Oss骨粉,可维持种植体周围正常神经功能,显著提升牙种植修复效果,有效改善生活质量。王毅等[10]研究显示,联合应用CGF纤维蛋白液体、Bio-Oss骨粉可有效促进新生骨形成,有助于抵抗种植义齿术后骨吸收,提高种植义齿的成功率。提示CGF纤维蛋白液联合Bio-Oss骨粉治疗上前牙缺失合并唇部骨缺损是有效的,能有效促进新骨组织的生长,提高骨形成质量。李雪倩等[11]研究显示,联合应用rhBMP-2、Bio-Oss骨粉对前牙美学区不同程度的骨缺损位点行种植修复,取得较好的成骨、美学效果,效果较为理想。单纯使用牙体组织效果不佳,联合Bio-Oss骨粉效果较为理想,本资料显示,牙体组织混合Bio-oss在垂直向骨增量中成骨,可促进缺损区成骨,有效提高种植牙修复成功率,效果较为理想。

IL-1β、TNF-α、ICAM1等细胞因子是牙种植体中重要的炎性因子,IL-1β是评价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对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的标准,TNF-α可增强MHC-I抗原的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粘附内皮细胞,刺激局部炎症反应,TNF刺激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合成IL-1、TNF本身,调节MHC-I类抗原的表达[12]。TNF-α还可以作用于破骨细胞,减少骨基质钙化,促进破骨细胞合成及骨吸收。在种植体周围组织中IL-1β、TNF-α、ICAM1等炎性细胞因子广泛存在,提示其可能参与种植体围周炎症的免疫调节[13]。本资料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修复后3个月牙周炎症指标水平较低。表明患者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充血、红肿等炎症表现有效缓解,牙体组织混合Bio-oss治疗,可有效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症,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牙体组织混合Bio-oss可有效提高垂直向骨增量,可促进缺损区成骨,有效提高种植牙修复及骨再生成功率较高。

猜你喜欢
牙体骨量种植体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不同部位微种植体支抗钉矫治成人露龈笑的效果比较
激光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差异性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椅旁CADCAM系统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
骨量测定,走在骨质疏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