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08-10 07:12许燕飞黄金秀陈忠美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血管性耳穴功能障碍

许燕飞 黄金秀 陈忠美

脑卒中后因神经元细胞的损坏及血管病变导致患者认知能力下降[1],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预后。轻度认知异常会影响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并增加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2]。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阶段[3],患者生活能自理,常抱怨反应迟钝、健忘、善忘等。专家共识[4]指出首选心理疏导、音乐疗法及行为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法。早期干预是最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延缓患者发展为痴呆。本文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本院脑卒中后VCIND患者96例。(1)纳入标准:①符合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CIND诊断标准[4];②中医证候诊断为髓海不足证;③40岁<年龄<80岁,男女不限;④简易精神状态评分表评分:17分≤文盲(未受教育)≤20分,20≤小学≤23分,24≤中学≤27分;⑤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5]<26分。(2)排除标准:①符合DSM-Ⅳ痴呆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不符合髓海不足证者;③并发有其他严重心、肝、肺等躯体疾病;④患有精神疾病或不配合;⑤存在严重脑血管病的功能缺损的患者。本项目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同意书。随机分为中医护理1组、中医护理2组及对照组,各32例。中医护理1组男24例,女8例;年龄54~79岁,平均(64.40±6.04)岁。受教育年限3~12年,平均(8.68±2.46)年;中医护理2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6~78岁,平均(63.81±6.86)岁;受教育年限3~13年,平均(7.87±2.88)年。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54~79岁,平均(66.86±1.18)岁;受教育年限3~15年,平均(7.76±2.79)年;3组患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治疗。由康复治疗师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并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1)对照组:由康复专业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专科护士协同制定康复处方。包括:二维及三维游戏(如采摘水果等);超市购物情景模拟训练;通过观看视频和纸牌游戏实施视觉刺激训练;由中医专科护士指导八段锦练习15 min/d;认知训练30 min/d。4周为1疗程。(2)中医护理1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取肝、心、脾、肺、肾五脏俞穴,酒精常规消毒后,使用华佗磁疗贴)贴敷于所取的穴位,逐穴以中等力度按压2次/d,3 min/穴至胀感为度。单耳贴压,更换交替1次/3 d,4周为1疗程。(3)中医护理2组:在对照组及中医护理1组的基础上,由中医专科护士选取背部五脏俞穴心、肾、肝、脾、肺俞穴,配穴取足三里,三阴交,悬钟;穴位周围1 cm皮肤涂抹适量烧伤膏,用底面直径约0.3 cm,高0.5 cm的圆锥形艾炷置于穴位上;线香点燃;燃至患者感觉灼烫时换1壮,每个穴位灸9壮,灸毕后再予涂烫伤膏保护皮肤。1次/d,4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效果评价。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用于评估患者的认知力,分数高则认知力强,>26分为认知正常。ADL评定量表[6]用于评价患者进食、洗嗽、如厕、大小便控制、爬楼梯等的表现情况,总分100分,>60分表明患者生活能自理,不需要大量协助。

1.4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判定,以临床症状等级积分量表得分为主要参考指标,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70%;好转≥30%;无效<30%;恶化≥-20%。显效+好转均统计为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比较行配对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和ADL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MoCA分数、ADL分数比较(±s)

表1 三组治疗前后MoCA分数、ADL分数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中医护理1组比较,&P<0.05

组别 n MoCA分数 ADL分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医护理1组 32 17.76±1.32 22.34±1.72 *# 60.07±9.80 69.76±6.07 *#中医护理2组 32 18.00±1.63 23.32±1.53 *#& 60.47±9.28 73.06±4.94 *#&对照组 32 18.06±1.28 21.41±1.93 * 58.87±9.55 66.72±6.19 *F值 0.370 9.364 0.228 9.052 P值 0.693 <0.001 0.796 <0.001

2.2 三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论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指由血管因素导致的尚未达到痴呆的早期认知功能障碍[8],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阶段[9],有研究表明VCIND所导致的精神行为等症状严重影响老年人群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经济负担与心脏疾病和癌症的相当[10]。随着全社会老龄化的加剧,VCIND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全球约有4700万老年痴呆患者,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预计2050年患老年痴呆的人数将达1.31亿人[11],而脑卒中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可达50%~75%[12]。研究表明VCIND在疾病早期是可逆的[13],中晚期的治疗效果不佳[14],因而早期发现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延缓患者向血管性痴呆(VAD)发展,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15-17]。

目前针对VCIND的治疗方法较少,药物治疗对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欠佳,尤其是在长期疗效方面[18]。越来越多研究倾向于采用非药物防治[19-20]。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对改善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22],但老年患者因身体不耐受、甚至晕针等不良反应,因此积极预防、科学预防和护理干预成为预防和改善痴呆的重点[21]。

祖国医学[23]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归属“不慧”“喜忘”范畴。多数学者认为VCIND老年患者病因病机主要体现为肾精亏虚,肾、心、脾受损,生化无源,脑府无以充养,髓海失充,发而为病。其病理机制认为与虚、痰、瘀有关,病位在脑,与肝、肾、心、脾相关。脏腑经络的失调反应于耳,通过刺激与脏腑对应的耳穴,可以调节各脏器的功能活动,使归于和。现代研究[24]表明,心穴具有宁心安神、调和营血等功能;肾穴可滋补肾阴,滋水涵木;肝穴有疏肝理气、清泻肝火等效果;脾穴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消积化食、化生营血;肾穴具有镇静安神、利眠的作用。五脏俞穴具有填精益髓,滋补后天之功,其中心俞穴具有养心安神,调理气血,调节神明之功效;肾俞穴是肾精之气转输、汇集于背腰部之处,有补肾充脑,填精益髓之功。耳部诸穴合用,可以达到平衡阴阳,调情畅志,疏通经脉气血的功能。灸法具有补肾益精、调神醒脑功能,可有效激活分子蛋白活性[25],改善患者的症状。麦粒灸主穴取心俞、肾俞,配穴取足三里,三阴交,悬钟;双耳耳穴压豆,主要取穴心、肾、交感、皮质下、神门。麦粒灸联合耳穴压豆作为一种可推广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方法,具有药物治疗、针刺治疗等所不具有的优势。 VCIND患者进行五脏俞麦粒灸联合耳穴压豆的中医护理,通过早期干预,调神益智、补肾通络,改善脏腑功能。本资料结果表明,治疗前后的MOCA评分较治疗前提高,ADL评分改善较明显,能改善患者在注意力、语言、定向力等,效果优于对照组和中医护理1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管性耳穴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