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创新路径

2021-08-11 01:45张少鑫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毕业生一带一带一路

张少鑫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0)

与传统区域合作体系不同,“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近些年来所推出的全新对外战略体系,其战略目标在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相互结合,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平台,而人才培养在这其中一直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问题。由于高校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高校教育在这个时代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替代的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高校教育应当紧跟时势发展,在不断促进教学科研生产建设进程的发展中培养更多优秀的跨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立足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随着该战略的推进与落实,顶层规划设计早已完成,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高校唯有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进行有效创新,才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紧跟形势发展、把握时代机遇、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工作。因此,如何在联系“一带一路”倡议中创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成了全国各地高校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1 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意义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基础,我国劳动力资源也在此之间迎来了一系列挑战与考验。为了能够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崛起培养更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促进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教育始终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在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扩招趋势也在不断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全国各地不断蔓延,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时事话题,然而在此之间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一系列“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常见现象。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现象逐渐从以往的“罕见、新鲜”变成了现如今的“随处可见”,所以做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事实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仅与学生本身的各方面原因有关,更与高校办学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也是高校在发挥人文关怀精神时所需要做到的重要任务。在现如今的新时代背景下,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对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更在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稳定性质量提升当中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意义。

2 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机遇

在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快的今天,各国经济发展程度逐渐成了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我国原本具有庞大的人口红利与传统资源优势,在此之间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均发生改变的大环境下,传统发展模式逐渐出现了一系列局限性问题,因此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模式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落实,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平台作用,人才质量在这其中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关键所在,全国各地高校应当尽快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以便于推动建设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创业项目的创新路径,从而形成更为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与此同时,随着国内高校就业率下降与失业率上升现象的出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质量便显得十分重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也迎来了一系列机遇。

2.1 提供理论指导与智库支持

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也是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资源的就业质量。“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推进与落实,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契机,在此之间必然出现一系列岗位缺口,为本地城市职能的提升带来了更多机遇。因此高校可以及时跟进“一带一路”倡议,在围绕本地经济发展过程中,使“一带一路”倡议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与智库支持作用[2]。

2.2 推动就业创业指导发展

不可以否认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出现为各地高校带来了许多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无疑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重要的就业创业资源。高校如果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资源,再结合国家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可以有效拓展学生们的就业范围与创业面积,这无疑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3 当前阶段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质量不足

就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的专业教育培养现状来看,“重进轻出”“严进宽出”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学生们教育管理质量力度往往不够,加上在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中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引起了就业困难问题。与此同时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认为现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明显质量不足,对自己在就业、创业中的指导作用普遍比较低,导致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3.2 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足

与此同时,随着21世纪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教育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高校逐渐开展了一系列创业教育课程,然而实际创业教育的开设对象仅仅只是少部分学生。尤其在一些地区高校创业大赛中,参加比赛的选手主要是各校精英选手,绝大多数高校生在这样的大赛中普遍以“看客”的身份存在。换而言之,高校对于创业教育明显存在着重视力度不足的现象,即便在一部分创业比赛活动中,主要精力放置在指导操作层面中,并没有将创业教育以实打实的培养目标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当中,导致高校创业教育与实际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出现相互脱节的现象,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普遍大于实践研究,无法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更无法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3]。

4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路径

4.1 提高就业创业理念教育引导工作质量

4.1.1 明确就业创业理念目标

为了有效创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明确基本的就业创业理念目标显得尤为关键。在实际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要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与创业方向,避免出现说空话、不实践现象。尽管近些年来高校教育一直都在不断转型与发展,然而许多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所以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要使高校毕业生正确认识所处环境,能够在就业创业选择中最大化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优势,在引导学生们学会先就业再择业、适当降低自己的就业标准中,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以便于充分体现出高校教育在学生们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指导效果。

4.1.2 从社会实践中接触环境

良好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离不开相应课程的开展,因此高校必须要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正常的学分制管理体系当中,提高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力度,在课程引导下充分发挥就业创业的指导优势。与此同时,随着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知识教育逐渐难以满足当前高校学生们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在这其中大力引进校企合作、减少不必要的校园扩招应付工作,能够将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的第二课堂环境,使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提前接触就业创业环境,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为今后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经验[4]。

4.1.3 互联网渠道加强宣传引导

在近些年来的学术研究中,互联网发展研究一直都是离不开的重点话题。对于高校教育而言,互联网就相当于一柄双刃剑,我们应当正视互联网的积极应用价值,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比如在就业创业理念传播引导工作中,高校可以积极借助互联网渠道大力宣传就业创业理念,做好基本的舆论导向风向标,为学生们传播具备时效性、动态性的就业创业理念导向信息,减少学生们在面临即将毕业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理念,更好地走入社会,为国家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自身价值。

4.1.4 建立完善的就业创业理念指导体系

高校就业创业理念指导是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前提,实际指导主要如图1所示。在就业创业理念指导过程中,必须要始终以分类指导原则开展工作,这是因为高校专业种类比较多,各行各业在人才政策、发展前景、职业空间、企业价值、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要及时构建以分类指导原则为主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以便于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模式等,为学生们在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与就业创业技巧,在专项对口指导原则的应用中,为学生们的就业创业发挥良好的理念体系指导作用。

图1 就业创业理念指导内容

4.2 加强就业创业工作服务机制建设工作

4.2.1 建立就业创业反馈机制

从现阶段国内就业市场需求状况来看,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与当地经济产业人才需求出现相互脱节的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大学生初次进入校园之际,就已经初步定好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然而在大学四年过后发现当初所选择的专业发展前景早已不如从前,相关专业人才的市场饱和度也明显过高,换言之对于许多高校学生而言,在毕业之际面临的重要问题就在于自身专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所以高校必须要尽快建立完善的就业创业反馈机制,能够针对每一位高校学生在招生、培养、就业等过程中实现全阶段反馈跟踪作用,以便于在及时分析就业市场的专业人才需求与技术发展要求中,有效掌握专业市场的变化动态,以便于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在就业创业反馈机制的有效落实中,为高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以便于当地经济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形成一定的协同作用,这样一来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整价值[5]。

4.2.2 完善师资队伍专业能力

师资队伍可以说是影响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关键因素,然而就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来看,这些高校由于未能够重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导致担任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主要以辅导员、思政教师为主,尽管这些老师在沟通方面具有良好的经验,可以指导如何正确与学生进行沟通、如何与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助力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解决一些心理精神层面的问题,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知识,实际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着专业质量不足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属于计算机专业,有的学生属于中文系专业学生,辅导员要面临这两种专业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专业性问题,往往很难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高校必须要重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高对师资队伍专业能力的建设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以聘请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同时提高现阶段师资队伍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为学生们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保驾护航。

4.2.3 在转型发展中推动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绝对不能沦落为形式主义现象,也不能造成专项财政资金浪费现象,所以高校必须要重视校企合作,在校企科研合作基础上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及时了解相关专业、行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与专业标准,以便于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开展一系列的考察调研工作,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就业创业需求。现阶段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落后的现象是每一所高校所应重视的主要问题,在校企合作协议的作用下,使学生们能够尽快从岗位实践中积累一线经验,提高学生们的岗位适应能力,并尽快接触相关行业的技术前沿需求,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就业创业意识与提高学生们就业创业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5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与高校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高校建设生存、地区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困难现象,就必须要尽快从创新现阶段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做起,为国家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目标中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毕业生一带一带一路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带一路”我的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