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语文要素聚焦事物特点优化任务设计

2021-08-11 18:31王林慧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语文要素

王林慧

【关键词】语文要素,课例研究,学习任务设计

聚焦语文要素,提升教学向心力,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如何打通从聚焦语文要素到落实语文要素的路径,仍然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深感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立足语文要素的学习设计应以系统思维为导向,准确把握和解读语文要素。笔者以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的教学为例,探讨语文要素的落实。

一、解析语文要素内涵,明确目标定位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紧密相关,指向达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段目标。梳理统编教材三年级课文与“理解文章内容”相关的语文要素如下表所示(见表1)。

单元语文要素的编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段到篇的能力进阶,教师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语段理解逐步过渡到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了解全篇内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内涵可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课文写的事物有什么特点,二是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从阅读角度理解“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还要从表达角度学习如何围绕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方法,把阅读和表达统整起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本结构清晰,语言优美生动,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示了世界的奇妙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喜爱之情。描写天空和大地两部分的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围绕不同的景物展开描写,二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从课文构段谋篇的结构来看,全文是“总一分一总”结构,每个段落都围绕具体的事物来写,抓住事物的动态展开丰富的联想,突出其奇妙和有生命力的特点。

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可从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思维发展三个维度确定单元目标,再结合单篇文本特色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明晰语文要素在单元和单篇中的落脚点(见表2)。

二、以构段为基,谋篇为梯,设计落实语文要素的路径

1.从理解“一段话”到“几个方面”,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以句谋篇,总览全文,感知事物的主要特点

三年级学生对“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有学习基础,但还是第一次接触“借助关键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立足学生的学情起点,通过提取和理解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主要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从而引导学生借助总起句或总结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明晰课文中事物的特点,初步培养以句谋篇、总览全文的能力。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特别关注关键句在课文中的不同位置,培养学生寻找体现文章内容显性标识的能力,为高年级更深入地梳理文章的篇章结构打下基础。

(2)以段谋篇,整合信息,厘清事物的不同方面

本单元的选文结构清晰,教学中我们可以发挥文本特点,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或者整篇文章,利用关键句的提取、摘抄、转换、改造等方法,逐步从理解一段话走向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的教学,着重围绕天空和大地的珍藏展开学习,厘清分别写了天空和大地的哪些景物,感受不同景物的奇妙之处。学生理解“从几个方面来写”的过程,首先是弄清楚“写了什么事物”;其次是逐步理解“如何围绕奇妙、有生命力的特点把事物写清楚的”,从不同的景物中感受奇妙之处;最后将这些奇妙的景象串联起来,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事物的“几个方面”应把结构分析和内容理解统整起来,让学生借助关键词句整合信息,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事物特点,避免脱离课文内容和情境的过度理性分析或机械梳理。

2.从关注“构段方式”到“篇章结构”,初步了解课文的篇章逻辑

(1)厘清表达顺序,梳理课文段落之间的逻辑链

三年级学生在梳理事物的不同方面时,往往会出现信息提取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因此在梳理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顺序,如《我们奇妙的世界》描绘天空的景物时是按照一天中时间变化的顺序写的,描绘大地的景物时则是按照四季更替的顺序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明晰逻辑线索,帮助学生发现“几个方面”之间的内隐关联,从而让学生厘清篇章的逻辑结构。明晰事物几个方面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表达,不仅能做到“言之有物”,从几个方面来写事物,还能“言之有序”,学习条理清晰地表达。

(2)优化板书设计,外显课文谋篇布局的思路

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以文字与图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围绕事物特点提取关键词句并将其进行归类和整合,再以直观的图示表现出来,从而理解文章是如何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板书为支架,结合不同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流程图、鱼骨图、表格等不同形式的图示来梳理文章内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天空珍藏的奇妙景象以“景物+动作”的形式概括出来,形成“太阳升起、云彩飞行、雨点降落、余晖变幻、群星闪烁”这些奇妙景象的画面,从而帮助学生说清楚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的,感受事物充满生命活力的特点。

三、用好教材的导学系统,优化学习活动的任务设计

统编教材精心构建了导学系统,在导语页中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并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课后练习题围绕课文核心内容设计,指明单元语文要素在单篇课文中的训练点。课堂作业本是对本课核心内容的巩固与提升,起到加深语文要素习得经验的作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整体梳理回顾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方法,并在词句段运用中加以延伸和拓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统整单元内部各部分间的关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的认知规律,加强单元教学的系统设計,实现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地。

1.聚焦课后练习题的核心问题,提升学习任务的指向性

梳理第七单元的课后练习题,不难发现习题设计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能力要求循序渐进。《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后练习题第一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以“有感情地朗读”作为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边读边想象中感知、理解事物的几个方面;第二题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指向深入理解事物的特点,打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文本世界,渗透对生命意义的探寻;第三题“读句子感受这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再来写一写”,指向从读到写,迁移表达,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寻找普通事物中的美,感受世界的奇妙。

正確理解课后练习题的编写意图,可以更好地把握本单元语文要素在单篇课文中的落脚点,从不同角度落实“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因此,从课后练习题的编排来看,其体现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规律,从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层层推进,可以帮助学生从发现局部结构到掌握整体结构,通过事物的不同方面来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语文要素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和困难,结合具体课文展开解决问题式的学习任务设计,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经历感知、理解、分析、运用、评价新知识和概念的学习过程。围绕《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后练习题“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介绍天空和大地”,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自由朗读写天空的第3~8自然段,找一找让你感受到奇妙和有生命的语句;发现不同景物的动态和作者的联想情境,朗读感受到奇妙的景象;借助板书图示,连起来说一说,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空的珍藏的。三个学习任务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逻辑,又符合语文学科逻辑,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构建,边读边想象奇妙的画面,从一幅图到几幅图,再串联画面体会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解决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因景物多而逻辑混乱、事物混淆的真实困境,让厘清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教学始终与文本、情境、任务紧密结合,形成语文要素落地的有力抓手。

2.丰富图示支架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任务的有效性

梳理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练习题,我们发现其多采用图示方式来梳理文章的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事物几个方面的理解。平面的图示、立体的教学,该如何用好这些图示支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发挥图示支架的教学价值呢?这是教学时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丰富学生的理解,运用图示支架展开学习过程,发挥以图导学的功能,在辨析中筛选、比较、分类、整理,厘清事物的几个方面,不断丰富和建构把握事物不同方面的经验、方法。

在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时,基于练习题“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填一填结构图”,我们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任务:在情境朗读体会中感知多种事物;在品读语言、探究表达中形成具象画面;以图示为支架,按照顺序说清楚事物的几个方面。教学中以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天空和大地的奇妙景象。在感知奇妙、有生命的特点过程中,通过提炼描写景物和动作的关键词帮助学生定格画面,将感性经验提升为理性认知,在辨析和比较中厘清与天空有关的事物。因此,梳理画面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内容、体会特点、学习表达的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三个任务层层推进,梯度上升,逐步落实语文要素在单篇课文中的教学目标。

3.立足单元统整的系统设计,体现学习任务的关联性

单元教学中除了要加强单篇之间的横向联系,还应该关注单元导语页、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各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协调有序的教学系统。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指向在习作中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其教学价值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为习作提供词句素材,进一步深化三年级上册“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一语文要素;二是在习作中积极运用积累的语言,借助课文范式开展仿写,提升言语表达。因此,在单篇课文教学中要将“积累语言”与“学习表达”紧密结合,渗透交流平台的学习要求,设计关联性的学习任务。

《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中设计的两个学习任务与交流平台的要求紧密关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生动优美的语句,并将其运用到习作中去。教师教学时,以“珍藏生活中的美”为主题,让学生把文中奇妙的语句摘抄下来,并配上一幅图,做成一张明信片与他人分享。课后留心观察生活,发现那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拍一张照片,写一段文字,汇集起来并做成一本班级相册,进行展示和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后善观察、勤动笔、乐分享,不断提升语言运用和表达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语文要素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