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元节

2021-08-12 08:19胡笑兰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15期
关键词:目连河灯广府

胡笑兰

中元节放水灯 资料图

农历的七月十五,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俗之一,中元节。在古汉语中,“元”通“圆”,有“十五月圆”的意思。所谓“中元”,是源于道教经典中的“三元”之说: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

在我的家乡,人们很少提到中元节这个名词,而是直呼“七月半”或称“鬼节”。而此日的节俗活动内容丰富,其中就有乡人拜土地神、祭奠先祖亡魂、设食荐享孤魂、庙观设开斋蘸会、放河灯等。这些活动由道教或佛教的宗教观念参与,虽然附着了些迷信色彩,但是也构成我国传统神学与文化深层意义上的天人合一、阴阳感应等逻辑体系。

“七月半”祭祀之俗,各地也略有差异。沿江河湖海,从事水运行业,仍有放河灯的习惯。亡魂在轮回途中,要经过无边的苦海冥河,在水上斋会仪式上,超度、解脱亡魂时,在水域中点灯,以指引亡魂平安过渡。此俗也由来已久,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禁中赐钱,差内侍往龙山放江灯万盏,州府委佐官就浙江税务厅设斛,以享江海鬼神。”到清朝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两岸观者数以千计。”可见现场相当热闹。

《中华风物志》中有诗云:“礼魂本楚俗,设食哦灵篇。”这祭祀亡魂之俗本为楚地风俗。这祭祖、祭鬼神即源于古楚“秋禊”之礼与“秋尝”之俗。古人有春夏秋冬“四时之祭”的习惯,七月十五,即是“月半”也是“年半”了,人们将新收集的谷物果品,制作供品,用来祭祀之用,以示“尝新”。这一天,乡人必备新稻米、新豆类谷物煮饭,杀当年生已经开鸣的公鸡等佳肴珍馐置办祭品,是为备菜碗。

祭祀“菜碗”颇为讲究,有三碗与五碗、六碗之别。三碗,公鸡、鱼、肉;五碗,三荤不变,另加两素;六碗,即三荤三素。其中素菜必有豆制品生腐,因为在家乡,生腐乃“升、富”之寓意。在作为祭品时,鱼的选择多用鲤鱼,有跃龙门之寓意。鲢鱼,有年年有余之寓意;鲳鱼,有昌盛发达之寓意,这些无一不寄予祭祀者美好的愿景。

当然,这菜碗是三碗还是五碗、六碗,完全取决于祭祀者的家境实力。在荒年旧时,食不果腹的穷苦年代,乡人无力置办菜碗,独一碗新稻米饭,也一样可以完成祭祀仪式,心诚则灵吧。

菜碗准备就绪,于傍晚日落时分,在门前路口,或野外孤魂野鬼碑前,将菜碗、饭碗、酒杯、筷子等依次摆好,烧表纸,冥票,点香烛,燃炮。祭祀主人领家人双手作揖拜,跪拜。祭祀仪式完毕,收菜碗时,挑些饭菜,弃于路口,请那些路过的胆小鬼。就“七月半”祭祀菜碗供品来说,各地也不尽相同,我的老家备菜碗多有新稻米粉粑,此俗当源于同是“鬼节”的三月初三,有吃粉粑能“粑魂”的寓意。

《东京梦华录》记:“宋时,中元节,先数日,市井买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是说专为此日祭祖准备祭品,要提前准备,在宋朝是很隆重的事。《帝京岁时纪胜》记:“中元如清明仪,舁清都城城隍像出巡,祭厉鬼。”民间相传,七月十五是阴间放假之日,鬼门大开,人鬼之间的幽隔之路打开,旧鬼可以回家接受祭享,而新鬼于此日可魂归地府。同时,为了不让那些游荡的野魂孤鬼来人间作恶,古时用城隍之神像出巡,以祭之。这便是祭家祖、祭孤魂野鬼的出处了。

关于“七月半”开斋蘸会习俗,最初是因外来佛教对中国本土道教影响所产生的结果,佛教作盂兰盆斋(会)。盂兰盆,为梵语音译,其意为“解倒悬”。“七月半”兰盆斋会的缘起,是始于佛典《盂兰盆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

目连,又名目犍连,摩可目犍连,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盂兰盆经》载:目连母亡,列入轮回六道的“饿鬼道”中。目连以钵盛饭,往饷其母。谁知道饭未进嘴,便化成火炭。目连情急之下问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所奈何,当需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当为七代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赦众僧,皆为施主祝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连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后世便有这所谓的超度解脱在轮回过程中受难的法会,于是,中元节便有了集体性、规模化的开斋蘸会。

市民街边焚烧冥纸冥币祭祖 来源/视觉中国

且说广府人家的中元节。深圳原生居民麦先生给我发来许多图片,用他的夹杂了粤风的客家话和我说:“做中元盂兰就有打蘸属于阳事,中元盂兰盛会属于阴事,但都系度亡。潮州叫盂兰,广府人叫烧大幽。”

踏入农历七月不免会看到有人烧街衣,烧街衣的日子最好在农历七月初一至十四。烧街衣是一种功德,祭祀,凡人为求行善积福。

眼看中元节近了,族里一班老妇人,要求当了奶奶的,好福气的,在祠堂内开始折银宝(冥币),做各种剪纸物品,做祭祀前的准备。七月十四中午做满桌的菜品先拜自己祖先,晚上出门拜孤魂野鬼,在村的出入路口,进行烧祭。芽菜、豆腐、白饭摆起来,各种纸扎物品、衣纸、溪钱等火化,好让这些无依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果腹。

唯开斋蘸会的仪式,人员组织庞大,场面热闹。阎罗小鬼,阴司广府大士,华屋高楼,花床帷幔,箱笼妆匝,莲花宝灯……各种剪纸五颜六色充满了会场。在我看来,也是民间剪纸艺术的一种呈现,民间艺术的另类绽放。

各种传统节日民俗,经过数千年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时至今日,人们在心里还是留有它们的位置。

猜你喜欢
目连河灯广府
岁月有大爱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试论御伽草子《目连草子》对汉文学的接受
寻迹哑目连
河中灯,灯上愿
目连戏的现实性
中元节放河灯
这是天上的街市,还是银河的天灯?
从“广府文化”的发展探索非遗传承的现实方法
“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