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对比增强MRI联合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鉴别诊断Ⅱ级与Ⅲ级胶质瘤

2021-08-12 09:20姚巧丽梁知遇李晓丹严承功许乙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勾画通透性胶质瘤

姚巧丽,梁知遇,朱 凯,李晓丹,严承功,2,许乙凯,3*

(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广东 广州 510515;2.广东省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515;3.南方医科大学精神健康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515)

原发性脑肿瘤中,胶质瘤占多数[1]。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Ⅰ~Ⅳ级[2],其中Ⅱ级与Ⅲ级胶质瘤细胞形态学特征和强化特征较为相似,鉴别诊断困难。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MRI, DSC-MRI)的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可用于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3],但将其用于鉴别Ⅱ级与Ⅲ级胶质瘤的研究较少。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与血管通透性密切相关,与DSC-MRI优势互补。本研究观察DCE-MRI联合DSC-MRI鉴别Ⅱ级与Ⅲ级胶质瘤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10月47例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Ⅱ级及Ⅲ级胶质瘤患者,男37例,女10例,年龄16~64岁,中位年龄43岁;其中Ⅱ级31例(Ⅱ级组)、Ⅲ级16例(Ⅲ级组),星型胶质细胞瘤2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3例。Ⅱ级组男25例,女6例,年龄27~63岁,中位年龄43岁;Ⅲ级组男12例,女4例,年龄16~64岁,中位年龄44岁。纳入标准:①术前均接受常规序列、DCE和DSC MR检查;②检查前均未接受颅脑手术、放射及化学治疗等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神经系统肿瘤;②MRI伪影严重,不能满足诊断要求。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ngenia 3.0T超导MR仪,8通道头部相控阵列线圈。先行常规平扫T1W、T2W、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采用快速场回波(turbo field echo, TFE)序列采集头部DCE-MRI,首先分别行1期FA为5°及15°扫描,再行FA为8°的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50个期相;自第3期相始采用高压注射器以流率2 ml/s经肘静脉注射加乐显(Gadovist,Bayer,Germany),剂量0.1 mmol/kg体质量,并以相同流率跟注20 ml生理盐水,TR 3.6 ms,TE 1.7 ms,层厚5 mm,扫描时间188 s。以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gradient recalled echo-echo planar imaging, GRE-EPI)序列行DSC灌注成像,TR 1 846 mm,TE 40 ms,层厚5 mm,连续扫描50个期相,自第3期相始时以流率4 ml/s注射加乐显(0.1 mmol/kg体质量),并跟注20 ml生理盐水,扫描时间98 s。最后采集常规增强T1WI,TR 4.1 ms,TE 1.8 ms,层厚0.9 mm。

1.3 图像后处理 由2名影像科主治医师阅片,判定病灶范围;于FLAIR图像所见肿瘤高信号区勾画ROI,并衍生至对应灌注图像(DCE、DSC)。于Philips MRI工作站(Extended workspace Philips Healthcare)进行DSC、DCE图像后处理,将动脉输入函数置于健侧大脑中动脉,在病灶实质区域避开坏死、出血、囊变及钙化区域勾画3个面积为20~30 mm2的ROI,自DCE图像中获得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 Ktrans)、血浆容积分数(blood plasma volume, Vp)、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 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Ve)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下面积(initial area under the 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 riAUC)。对DSC图像进行后处理时,于病灶区域勾画ROI,并于对侧正常脑白质区勾画1个ROI作为参照,检测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对以上参数均取2名医师测值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比较;对计数资料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Ⅱ级与Ⅲ级胶质瘤的效能,再以串联、并联试验分析观察联合采用DCE-MRI、DSC-MRI参数的鉴别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Ⅱ、Ⅲ级组之间患者性别(P=0.72)、年龄(Z=-0.25、P=0.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1 组间参数比较 Ⅲ级组DCE-MRI参数Ktrans、riAUC均高于Ⅱ级组(P均<0.05),DSC-MRI参数rCBF、rCBV、MTT亦均高于Ⅱ级组(P均<0.05),见表1及图1、2。

图1 患者男,31岁,Ⅱ级脑胶质瘤,星型胶质细胞瘤 A.T2WI示病灶呈高信号; B.T1WI示病灶呈低信号; C.增强TIWI示病灶内条片状轻度强化; D、E.分别为DCE-MRI参数riAUC(D)及Ktrans(D)的伪彩图,riAUC=1.82 mmol/s,Ktrans=0.34 min-1; F~H.分别为DSC-MRI参数CBF(F)、CBV(G)、MTT(H)的伪彩图,rCBF=1.67,rCBV=2.10,MTT=4.87 s (箭示病灶)

表1 Ⅱ、Ⅲ级脑胶质瘤DCE-MRI、DSC-MRI参数比较[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

2.2 诊断效能 ROC曲线结果显示,对于鉴别Ⅱ级与Ⅲ级胶质瘤,DCE-MRI参数中Ktrans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最大(0.75),诊断阈值为0.26 min-1时,敏感度68.75%,特异度74.19%;DSC-MRI参数中rCBV的AUC最大(0.80),诊断阈值为3.29时,敏感度87.50%、特异度70.97%。对Ktrans和rCBV行联合试验,二者串联鉴别诊断Ⅱ级与Ⅲ级脑胶质瘤的敏感度为60.16%,特异度92.51%;二者并联诊断敏感度为96.09%,特异度52.66%。见表2及图3。

图2 患者女,58岁,脑胶质瘤Ⅲ级,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 A.T2WI示病灶呈高信号; B.T1WI示病灶呈低信号; C.增强TIWI示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 D、E.分别为DCE-MRI参数riAUC(D)、Ktrans(E)的伪彩图,riAUC=3.27 mmol/s和Ktrans=0.4 min-1; F~H.分别为DSC-MRI参数rCBF(F)、rCBV(G)、MTT(H)的伪彩图,rCBF=7.49,rCBV=7.51,MTT=4.98 s (箭示病灶)

图3 Ktrans、riAUC、rCBF、rCBV、MTT鉴别Ⅱ级与Ⅲ级胶质瘤的ROC曲线

表2 各参数单独及联合鉴别Ⅱ级与Ⅲ级脑胶质瘤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3 讨论

脑胶质瘤患者常规增强MRI所见强化是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破坏导致对比剂外溢所致,并不能据以准确区分Ⅱ级与Ⅲ级胶质瘤。随着胶质瘤进展,新的微血管生成,为肿瘤细胞增殖提供营养[4]。微血管存在以下发展趋势:①通透性更高,而灌注无异常;②灌注更高,而通透性无异常;③通透性及灌注均异常[5]。因此,单一灌注技术无法全面评估Ⅱ级与Ⅲ级胶质瘤微血管血流灌注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SC-MRI与DCE-MRI联合诊断时,串联试验鉴别诊断Ⅱ级与Ⅲ级胶质瘤的特异度达92.51%,并联试验敏感度高达96.09%,即二者联合鉴别诊断Ⅱ级与Ⅲ级胶质瘤的效能较单一方式更高。

DSC-MRI是临床常用灌注技术,既往研究[6-7]结果表明其衍生参数rCBV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可间接反映肿瘤恶性程度。rCBV已被广泛用于胶质瘤分级[8]、预后评估[9]及鉴别肿瘤复发等[10];亦有研究[11]认为rCBF对鉴别Ⅱ级与Ⅲ级胶质瘤具有最优诊断效能。本研究结果显示Ⅲ级胶质瘤的rCBV、rCBF、MTT均高于Ⅱ级,其中rCBV的AUC最高,与ANAZALONE等[12]的结果相符,提示DSC灌注参数rCBV可用于鉴别Ⅱ级与Ⅲ级脑胶质瘤。各研究所获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研究间Ⅱ、Ⅲ级胶质瘤中少突胶质细胞瘤与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比例不同。Ⅲ级胶质瘤新生血管较为纡曲,毛细血管网更为复杂,不利于对比剂再循环,导致MTT增加。SANTAROSA等[13]采用DCE-MRI及DSC-MRI对胶质瘤进行病理分级,结果表明Ktrans的AUC为0.98,rCBV为0.93;本研究结果与之存在差异,可能为纳入研究对象的病理分级分布不同。然而常规DSC-MRI可能低估rCBV和rCBF:部分肿瘤因BBB破坏导致对比剂渗入血管外-细胞外间隙(extravascular-extracellular space, EES),造成血管内外对比剂浓度梯度下降,T2*磁敏感效应减低,且EES内的对比剂缩短组织T1效应,导致结果出现偏差[14]。通过预注射对比剂可校正对比剂渗入,使所测灌注参数更精确,提高诊断准确性[15]。本研究在DSC-MRI前行DCE-MRI,不仅有助于缓解EES内T1效应缩短,还能获得血管通透性相关信息。

DCE-MRI的基础为T1弛豫成像。微血管通透性间接反映肿瘤血管增生情况,故可用于评估肿瘤恶性程度。AREVALO-PEREZ等[16]发现Ktrans和Vp、ADC均可用于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但单独以ADC值鉴别Ⅱ级与Ⅲ级胶质瘤的效能较低,而Ktrans的效能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Ktrans取0.26 min-1时,其鉴别Ⅱ级与Ⅲ级胶质瘤的敏感度为68.75%,特异度74.19%。既往研究[16]采用勾画感兴趣体积方法观察整体肿瘤内部组织特点,其中包含坏死、缺氧等区域,结果显示Vp可用于区分Ⅱ级与Ⅲ级胶质瘤;而本研究中Ⅱ级与Ⅲ级胶质瘤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在肿瘤活性区域较强的实质部分勾画ROI有关。一项Meta分析[17]结果显示,Ktrans用于术前分级诊断脑胶质瘤的可信度高于Vp;另有多中心研究[8]结果显示,Ⅱ级与Ⅲ级胶质瘤之间DCE-MRI参数Ktrans、Vp、Ve及ri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Ⅱ级与Ⅲ级脑胶质瘤间仅Ktrans、riAUC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能与采集时间不同有关[18]:上述多中心研究[8]DCE采集时间均>6 min,而本研究DCE扫描持续约3 min。

综上,DCE-MRI、DSC-MRI均可用于鉴别诊断Ⅱ级与Ⅲ级脑胶质瘤,二者联合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但本研究样本量小,灌注技术缺乏统一标准(如场强、采集参数及对比剂等),均可能影响参数测值,且不同软件间亦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勾画通透性胶质瘤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心脏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初探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红景天苷对氯气暴露致急性肺损伤肺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
找一找
我国反腐败立法路线图如何勾画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一次调研清晰勾画——境外资本办医路线图
猪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基因siRNA载体构建及干扰效果评价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