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岩石力学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学术专题

2021-08-13 05:49
矿业科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国矿业大学力学岩石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快重塑世界,学科交叉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发展,正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始终围绕国家工程建设的重大需求,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极具行业特色的科研成果及技术,特别是在采矿岩石力学及城市地下空间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软岩隧道大变形NPR 锚索控制及多源智能监测、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与防治、煤矿岩石井巷安全高效精细化爆破、巷道ACC 支护及强帮强角技术、采矿岩石宏细观破坏行为及非线性破坏理论、地铁施工沉降风险智能分析管控系统、盾构施工引起地层位移的分层测试及控制等,为国家和企业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为了不断提升学者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创新思维,交流共享最新科技成果,《矿业科学学报》编辑部特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何满潮院士和刘波副校长担任客座主编,左建平教授和吴丽丽教授担任客座副主编,组织和策划“采矿岩石力学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学术专题。围绕采矿岩石多尺度破坏力学、煤矿巷道支护技术和地下空间工程地铁盾构施工工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征集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最终录用12 篇。

客座主编:何满潮,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俄罗斯矿业科学院院士、阿根廷工程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提出了“缓变型”和“突变型”大变形灾害的理论体系,研发了多套大变形灾害机理实验系统,创建了深部岩体力学实验室。形成无煤柱自成巷110/N00 工法技术体系,引领了矿业科学技术第三次革命。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中国专利金奖1 项。

客座主编:刘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北京市优秀教师、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岩土力学、矿山建设及城市地下工程教学科研工作,发表SCI、EI 等学术论文20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8 项,出版专著5 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 项,承担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横向科研项目等40 余项,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奖16 项。

客座副主编:左建平,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从事采矿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基础研究,建立了岩层移动类双曲线模型,提出了深部围岩等强支护理论及全空间协同支护技术。发表论文187 篇,其中SCI 论文76 篇(JCR 一区37 篇)、EI 论文87 篇;出版专著4 部,授权专利30 项;获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7 项。入选2021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首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科学成就奖和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称号。

客座副主编:吴丽丽,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入选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越崎杰出学者”。从事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地下工程支护结构及装配式结构等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项,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动力灾变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等科研项目。发表SCI、EI 论文8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 项,出版专著3 部,参与翻译专著1部,参编国家规范1 部。获中国钢结构协会“创新人才奖”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 项。

猜你喜欢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岩石
库克岩石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真假月球岩石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基于GNSS—R的土壤湿度反演研究
岩石背后伸出的巨爪
依托校企优质资源推动机械工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探索与实践
力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