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原理、方法及应用研究

2021-08-13 11:22赵亦平
艺术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植物造景改造

摘要:通过对南京林业大学西潭进行系统的场地分析与植物统计,针对该场地的现有问题,根据植物造景原理及方法对其进行更新与维护,旨在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态景观。

关键词:植物造景;改造;南京林业大学西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1 南京林业大学西潭环境概况

本次调查项目地址位于南京。南京处于北亚热带地区,气候潮湿,有明显季风,四季分明[1]。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交替季节,此两季南京天气干燥凉爽。场地位于南京林业大学报告厅后方,围绕西潭,内部光照充足。受西潭影響,局部小气候湿润,植物长势良好。调查区域面积大约为800平方米(见图1)。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 植物统计及多样性分析

2.1 植物多样性分析

该区域共计乔木15种、灌木12种、草本植物9种。其中,乔木以水杉和悬铃木为主,灌木以锦绣杜鹃为主,地表植被丰富,吉祥草与沿阶草不规则分布于场地四周。这些植物完美适应了南京的气候环境,与当地生态系统的融合度较高,地域特色明显,能够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2]。

2.2 上层植物分析

10米以上的树种有悬铃木、水杉,8至10米的树种有枫杨、枫香树。在这些上层植物中,悬铃木、水杉、枫杨等分支点高,冠幅大,能遮住阳光,制造出大面积的阴凉空间,但正因为遮住了阳光,中下层植物长势受阻[3]。

2.3 中层植物分析

5至8米的树种主要有圆柏、淡竹、垂柳和樱花,2至5米的树种有鸡爪槭、桂花和构树。该场地的中层植物中,桂花占据多数,且成团种植,十分茂盛,遮住了视线与阳光,下部空间紧凑。同时,其余部分树种受上层植物影响,长势受阻。

2.4 下层植物分析

3米以下的树种有锦绣杜鹃、八角金盘、女贞、吉祥草、扶芳藤、常春藤、麦冬等。下层植物分布在不明朗,高低错落,又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大片植物交杂在一起,形式单一,层次不明,许多地表裸露[4]。

3 植物造景原则

3.1 自然优先关系

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在进行植物布局的时候,需要先统计调查场地内的植物[5]。在不同的场地内,植物间的关系会产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合理把握植物与植物间的自然关系,并合理安排园林植物的布局[6]。

3.2 因地制宜关系

在开始植物设计前,我们需对所有植物有一个整体把握,方便选取出最为合理的植物进行种植,并要确保其成活率[7]。在考虑场地中的自然因素的同时,还要将居民活动等非自然因素考虑在内[8]。因此,在进行植物设计时,必须做到全方位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3.3 色彩适宜关系

在种植植物前,应将其与周边环境联系起来,考虑到不同层面色彩的变化,确保种下的植物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统一与和谐[9]。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利用植物的颜色优化周围环境。因此,植物色彩的选择也是极其重要的。通常来说,在不同环境中,人们的情感体验也不相同。所以,植物种植还应与人类情感相连,确保人们走入这片场地后,心情是愉悦的、舒适的[10]。

3.4 季相适宜关系

在种植植物前,我们要考虑到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所以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季节的变化[11]。在当地环境中,每个季节都有其代表性的物种。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考量,让植物在不同季节都可呈现出最美的一面[12]。

4 植物配置美学原则

4.1 多样统一原则

园林艺术的多样统一原则指的是园林中的各个部分,其颜色、线条、形式、体积、风格等都要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或相似性[13],给人以统一的感觉。

4.2 协调与对比原则

园林艺术中需要协调的方面有许多,例如身形、颜色、虚实、比例、线条、明暗等,都可以当作需要被协调的对象[14]。植物的协调性必须相互关联,且包含着共同的因素或是相同的属性[15]。

4.3 对称与平衡原则

对称性是艺术中客观世界实际规律的反映,在造型艺术中起着一定的作用[16]。通过和谐的布置,园林整体或部分空间实现了对称,使人们感到舒适和快乐[17]。

4.4 均衡原则

园林由山水、建筑物和植物组成,它们的权重各不相同[18]。在平面上,如果它们重量间的关系适当,则为平衡;在立面上,如果它们重量间的关系适当,则为稳定[19]。根据平衡原理,种植不同大小、种类的植物,景观整体上就显得稳定、顺眼。配植植物的方式有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种[20]。

4.5 韵律与节奏原则

按规律的变化来种植不同的植物就会产生节奏感。植物种类越丰富,节奏感越强[21]。

5 设计与改造

5.1 问题提出

第一,场地内部水流不通,污染严重,土地驳岸裸露。

第二,场地内部种植密度过大,乔灌草比例失衡,群落结构不完整。

第三,场地内部物种丰富,景色优美,但是植物颜色略显单调。

第四,场地内部硬质铺砖老化,部分土地裸露,缺乏管理;场地上的木质护栏风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缺乏维护。

5.2 解决建议

第一,由于环境限制,场地内水流无法与外界水源交汇,所以可进行定期排水[22],同时注入干净的新水源,增强水的流动性,投放清洁性鱼苗和观赏性鱼苗,但是需注意投放密度[23]。对于驳岸问题,可以丰富驳岸植物,软化边界,塑造驳岸过渡区,丰富空间层次。

第二,完善植物群落结构,对比例不均的地方进行调整,定期对植物进行维护、修理,梳理植物层次关系,使植物景观更加整洁优美[24]。

第三,丰富植物颜色,根据植物造景原则配置植物,丰富景观颜色,制造四季变化[25]。

第四,更新场地内的硬质铺砖,对场地内的杂草进行修剪,更换已风化的木质护栏,安排工作人员定期维护和管理(见图2)。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5.3 上中下层植物改造

5.3.1 上层改造

以高大乔木为背景,搭配色叶乔木,添加不同品种的高大乔木,打造多样性的顶部空间。注意规划区分,尽量避免遮蔽下层植物的阳光。丰富树种的同时注意色彩搭配与空间结构,利用植物的明度、灰度等不同特性,打造不同的空间层次[26]。破开场地内原本均分的落葉乔木和常绿乔木,互相穿插,并注意植物在四季中的变化,排列时尽量使其呈自然式划分,使得顶部景观更上一层楼[27]。

5.3.2 中层改造

场地内群落结构比例失衡,灌木过于密集且种类单一。场地内均使用锦绣杜鹃进行围合,数量庞大密集,可以适当修剪和替换,使用不同灌木做颜色叠加处理,丰富中层视觉感受。再搭配种植其他种类的观花植物,可拥有视觉、嗅觉上的双重感受,也可选用藤本类植物对场地内垂直绿化不足的地方进行优化。

5.3.3 下层改造

场地底部因为长期缺乏人工修理,地表植物长势茂盛;部分区域又因为光照不足等问题,出现区域性的植被死亡,地表裸露现象。对此,我们通过改造上层空间以及合理的人工修剪解决问题,继而根据光照排布植物,低矮植物尽可能选用耐阴品种。

6 结语

对南京林业大学西潭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后,采用植物造景原则及配置美学原则对该场地进行了改造。其中,植物设计是景观建设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在开始改造景观前要充分了解当地不同植物的属性,实现与当地环境的完美匹配,最终打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景观。

参考文献:

[1] 董利婷.南京月牙湖公园小水域植物造景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3-104.

[2] 沈乐.浅析景观植物造景配置——以情侣园之牡丹岛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06-107.

[3] 郭牧云,张亚倩.植物景观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70-71.

[4]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5] 张继强,张乘风.建筑与园林中设计形式的美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18-119.

[6] 江文力,熊瑶.江山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瘦西湖徐园造园手法评析[J].园林,2018(03):20-23.

[7] 张澳,梁晶.生态视角下的时装展示空间设计[J].艺海,2020(09):127-128.

[8] 韩薛.浅谈造园的艺术美——以潘安湖湿地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21):191-192.

[9]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10] 成明,熊瑶.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占川河改造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究,2020(19):101-102.

[11] 王小柠.中国传统园林绘画中的“物—景—境”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21(01):24-25.

[12] 王璁.城乡接合部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89-190.

[13] 朱其文.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24):58-59.

[14] 赵坤,李永昌.乡村新民居室内环境体系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14-116.

[15] 周璐,谢雨芯,岳天琦,等.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27-28.

[16] 凌心月.清皇家园林古典艺术美研究——以颐和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21):185-186.

[17] 张彦锋,王小柠.江南园林叙事结构中的点、线、面、体[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02-103.

[18] 回钰.生态视域下的江南私家园林技艺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97-98.

[19] 黄薇,吴冬蕾.浅析园林雅俗嬗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86-87.

[20] 朱梦,姜萱,苏婧.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分析——以何园水心亭为例[J].艺术科技,2020(22):29-30.

[21] 章娜,张耀.徽派建筑的设计美学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80-81.

[22] 鲁遥,胡志强,祝遵凌.基于地下水过滤收集技术的生态驳岸设计[J].设计,2020(11):152-154.

[23] 姜琳,房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设计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4-75.

[24] 谭晓艳.徽派建筑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20):165-166.

[25] 吴彤,汤箬梅.葫芦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0-82.

[26] 陈思妤.简述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方法[J].艺术科技,2020(13):84-87.

[27] 胡单静,蒋晖.包豪斯与中国传统造物技艺之间的碰撞与融合[J].艺术科技,2020(17):74-77.

作者简介:赵亦平(1999—),男,福建莆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王小柠(1987—),女,江苏徐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外美术理论、园林艺术。

猜你喜欢
植物造景改造
浙江城市广场设计分析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调查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