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2021-08-14 11:40易子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颈部斑块内膜

易子塬

当前,基于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养成,导致心血管疾病明显多发,从而增加了患者的致死以及致残风险。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因,给人们带来生命安全威胁,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是诊断脑梗死的主要观察指标,能够凭借动脉硬化情况一定程度上了解患者身体状况[1]。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颈部血管彩超操作便捷、体系成熟,开始广泛用于动脉硬化诊断中,能够明确患者斑块情况、颈动脉狭窄程度,可以积极预防脑梗死,从而提高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2]。为了更好的了解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本文就本院动静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以及体检健康人群为例进行试验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8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成像(MRI)、CT 检查确诊]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 例作为参照组。所有参与者均知情配合参与,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病患者。参照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55.8±7.5)岁。试验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43~79 岁,平均年龄(57.5±7.2)岁;基础疾病情况:高血压20 例,糖尿病20 例,高血脂10 例;梗死面积:小面积梗死25 例,大面积梗死25 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14 分,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6±2.3)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取飞利浦公司彩超HDL5000 行颈部血管检查,探头频率7.5~10.0 MHz。辅助受检者取平卧体位,受检者头部后仰显露颈部,于受检者颈动脉根部检查了解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分叉部位以及颈内、外动脉等情况,了解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二维图像观察管壁情况,了解是否有增厚情况以及斑块情况,包括形态、大小、回声情况[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管闭塞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增厚、斑块形态以及平均斑块数、动脉内膜厚度。

1.4 诊断标准 斑块诊断标准:内膜厚度<1.0 mm 为正常;>1.0 mm 为内膜粗糙;>1.2 mm 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形态标准:相邻表面差值>0.4 mm 为重度不规则型,≤0.4 mm 为轻度不规则型,表面较平整为规则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管闭塞、内膜增厚以及斑块情况比较 试验组血管闭塞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增厚、发生率分别为12%、82%、92%,均高于参照组的0、30%、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形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管闭塞、内膜增厚以及斑块情况比较 [n(%),n]

2.2 两组平均斑块数、动脉内膜厚度比较 试验组平均斑块数(1.50±0.50)个多于参照组的(0.30±0.10)个、动脉内膜厚度(1.35±0.20)mm 高于参照组的(0.50±0.12)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平均斑块数、动脉内膜厚度比较()

表2 两组平均斑块数、动脉内膜厚度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当前,生活水平的明显提升,人们饮食方面以及生活方面的习惯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导致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从而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梗死类型,所以动脉硬化是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了解动脉硬化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判定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硬斑相对稳定情况下危险度较低。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操作便利、无创伤、灵敏度高,凭借诸多优势用于临床检查中,且临床认可度高、患者接受度高,能够明确受检者血管内径、硬化斑块等情况,通过检查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以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安全性与生存质量。吴淑霞[4]研究指出,给予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彩超诊断价值突出,在明确患者斑块等信息情况的基础上为患者临床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血管闭塞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增厚、发生率分别为12%、82%、92%,均高于参照组的0、30%、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形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斑块数(1.50±0.50)个多于参照组的(0.30±0.10)个、动脉内膜厚度(1.35±0.20)mm高于参照组的(0.50±0.12)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颈部血管彩超诊断能够有效了解受试者的斑块、动脉内膜厚度、斑块数等情况,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安全。此次试验结果和赵月晨等[5]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均采取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检查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平均斑块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类型、斑块形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率37.50%高于对照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疾病关系密切,考虑动脉硬化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特点,为了预防患者脑梗死,需进行早期有效诊断。颈部血管彩超可以了解受试者斑块数、斑块形态、动脉内膜厚度等,在明确患者危险性的基础上开展治疗,促进预后。

猜你喜欢
颈部斑块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