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cy 及CRP 的影响

2021-08-14 11:40邝素雅张钟少蒋上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脑组织

邝素雅 张钟少 蒋上润

脑梗死具有病残率高、恢复慢、发病急骤、预后差、病发率高等特点,属于心脑血管常见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1]。随着对脑梗死的深入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可因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性软化、坏死,若脑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干预不及时,可对脑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为了减少后遗症,挽救患者生命安全,还需加强临床治疗[2]。脑电生物属于新型的治疗方案,可通过评估复杂、特殊的生物电信号,实施相应频率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减轻对脑组织的创伤性和损伤性,减少后遗症发生[3]。而为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次在治疗脑梗死患者时,运用了不同治疗方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1 例脑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无智力障碍、言语障碍现象,意识均清楚;②患者经磁共振成像(MRI)、头颅CT 检查,确诊为脑梗死;③患者病程<4 个月;④患者各项资料齐全,均自愿加入本次实验。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过敏体质患者;③意识障碍患者;④合并严重内科并发症患者。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 例)及对照组(40 例)。观察组平均年龄(70.84±4.71)岁,平均病程(2.49±1.13)个月;男17 例,女24 例;梗死位置:1 例脑干,5 例小脑,35 例基底节区。对照组平均年龄(70.59±4.85)岁,平均病程(2.23±1.57)个月;男23 例,女17 例;梗死位置:1 例脑干,4 例小脑,35 例基底节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1 次/d,口服100 mg/次;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1 次/d,口服20 mg/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本次使用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选择上海CVFT-011M,首先在患者双侧耳突或四肢外侧贴电极片,上导线,选择强度及频率,治疗30 min/次,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定标准 对比两组CRP、Hcy 水平、治疗效果及NCSE、MoCA、NIHSS 评分。

1.3.1 NCSE 评分[4]包括计算力、执行功能、抽象思维、记忆、语言等评估内容,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好。

1.3.2 MoCA 评分[5]最高分30 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越好。

1.3.3 NIHSS 评分[6]最高分42 分,评估内容包括构音障碍、语言、感觉、肢体共济失调、上下肢运动、面瘫、视野、凝视、意识等,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3.4 治疗效果[7]显效:患者能够独自完成生活自理,肌力水平恢复正常,各项症状、体征均消失;有效:患者生活基本自理,各项症状和体征均呈恢复趋势,存在轻微的后遗症;无效: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CRP、Hcy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6.53±1.28)mg/L、Hcy(7.19±1.52)μmol/L 低于对照组的(10.21±1.76)mg/L、(12.38±1.7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

表1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2 两组各项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MoCA、NCSE、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oCA 评分(28.31±1.51)分、NCSE 评分(32.31±2.57)分高于对照组的(26.22±1.32)、(26.63±2.16) 分,NIHSS 评 分(6.59±1.44) 分低于对照组的(11.37±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各项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脑梗死在发病期间,可因为脑动脉血管内膜损伤,在血管内形成血栓,引起凝血因子被激活,导致脑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对脑功能造成直接性损害,为了获取满意康复效果,还需尽早实施治疗。早期常运用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虽可改善一定症状,但整体效果不佳。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有效激发脑内固有的神经传导通路,改善患者脑循环,增加局部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对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产生一定保护作用,减轻脑组织损伤性,是目前新推广的一项康复技术,用于脑梗死患者中,能够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运动觉、感觉刺激,促使拮抗肌和主动肌之间产生协调性,从而促使大脑同侧的支配理论,重建神经环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潜在性突出,改善肢体的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促使大脑的可朔性和神经再生性,恢复原本神经功能[8,9]。分析本次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RP、Hcy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oCA评分、NCSE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脑电生物反馈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缓解当前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效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阻止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从而改善缺血后脑组织的病理性损伤,恢复脑组织原本功能性。

总之,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给缓解血管内皮损伤,改善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性,用于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可发挥较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组织。

猜你喜欢
脑电生物反馈脑组织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的临床中的应用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