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复发率分析

2021-08-14 11:40黄国兆李强李海正陈妙巧黄铭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内镜

黄国兆 李强 李海正 陈妙巧 黄铭玉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类型,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黑便、腹痛、呕血等,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在失血过多时会出现血压降低以及休克等不良反应,分析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为胃酸,目前临床对于此类疾病一般以营养支持、补液、心电监护、电解质紊乱纠正等措施为基础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是止血效果并不理想[1]。为此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88 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展开对照研究,探讨在临床治疗期间应用内镜下止血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入院就诊的88 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4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女16 例;年龄28~69 岁,平均年龄(46.98±7.34)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1 例,胃溃疡17 例,复合溃疡6 例。观察组中,男27 例,女17 例;年龄26~71 岁,平均年龄(46.57±8.15)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0 例,胃溃疡15 例,复合溃疡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纳入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被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评估患者溃疡直径0.3~2.0 cm,入院时存在黑便、上腹疼痛、烧心、呕血等症状;患者、直系亲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意识障碍者;具有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病变患者;存在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引发破裂出血的患者;参与其他研究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在研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以后均给予持续心电监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液等基础性对症治疗措施,对患者血液、脉搏等生命指标进行监测,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

1.2.1 对照组 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药物止血方式,静脉注射埃索美拉唑,用药剂量为80 mg,随后将用药剂量控制为8 mg/h 持续静脉滴注,维持72 h。然后将用药剂量调整为40 mg,每间隔12 h 静脉滴注1 次。患者出院以后选择埃索美拉唑口服治疗,用药剂量为2 次/d,20 mg/次,胃溃疡患者用药时间为6~8 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用药时间为4~6 周[2]。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内镜下止血夹实施治疗,给予气管插管麻醉措施,在胃内放置内镜,抽吸胃内液体以及血液,应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明确溃疡出血点以及溃疡部位,根据溃疡情况实施止血操作。然后将事先安装好的金属钛夹与出血部位两端对齐以后将血流阻断,从活检孔道位置注水,保证钛夹合适[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时间、输血量以及住院时间。②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如皮疹、腹痛、呕吐、恶心等,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出血复发情况。③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痊愈表示患者溃疡完全恢复,在出血症状缓解后实施规范治疗6~8 周,行胃镜检查,结果为患者出血症状已经达到所要求指征标准;有效表示为患者溃疡面积明显缩小,缩小面积>50%,在治疗6~8 周以后胃镜检查结果为无活动性出血,出血停止达到标准;无效表示患者溃疡面积缩小<50%,规范治疗后胃镜检查结果表示依然存在活动性出血[4]。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n(%)]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生原因在于生活节奏较快、饮食不规律,是因侵袭因素增强的同时出现防御功能减弱的共同结果,其中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侵袭因素。此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也会引起消化性溃疡,因药物作用对胃部黏膜屏障产生影响,导致黏膜的防御以及修复功能受损,进而引起胃溃疡。近年来患者数量在不断上升,未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增加了出血以及休克的风险性,对患者生命安全危害较大[5]。

此次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7%、出血复发率2.27%均低于对照组的18.18%、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内镜下应用止血夹能够针对溃疡部位实施针对性止血,不会复发,患者溃疡部位在应用止血夹夹闭以后能够形成炎性肉芽,金属钛夹在放置2 周以后可以自行经过消化道排出体外脱落,有利于避免患者展开后续手术治疗。在应用内镜下止血夹的同时采用埃索美拉唑等药物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安全性较高,能够规避相关不良反应,应用期间可以有效控制胃酸分泌情况,促使血小板充分发挥凝血功能,对促进局部止血具有积极意义[6]。内镜下使用止血夹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非静脉曲张性活动性出血、肉眼可见血管残端出血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但是针对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弥漫性出血、恶性溃疡周围组织硬脆以及动脉出血等情况并不建议采用此治疗措施[7]。分析止血夹止血作用机制,其作用原理和外科血管缝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属于物理机械措施的一种,在应用止血夹以后会产生机械力,对于出血血管以及周围组织共同夹闭,从而起到阻断血流的效果,充分发挥止血作用,在操作期间要求止血夹能够准确夹住出血血管残端,进行出血血管来源的阻断。在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内镜下止血夹需要确保操作视野清晰,这样才能准确的夹住出血血管,于手术操作期间需要进行反复冲洗,止血操作中如果发现止血部位或者血管需要将止血夹向外扩张,将血管包裹住,要求其含有正常黏膜,在止血夹释放以后需要观察夹子状态,呈现为直立状态下无法活动即表示牢固[8]。

综上所述,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中,内镜下止血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降低患者再出血的风险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消化性溃疡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都是“溃疡”惹的祸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