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霉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观察

2021-08-14 11:40吴海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强力甘草酸痤疮

吴海娟

玫瑰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影响面部,20~50 岁女性发病率较高,同时可发于老人与小孩,具有反复性的特点,根据病程变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肥大增生型、眼型[1]。临床治疗玫瑰痤疮一般以药物治疗和皮肤护理为主,治疗后期可以进行激光治疗,经过系统、规范治疗可明显好转或基本控制,该疾病能够治愈[2]。强力霉素是一种四环类抗生素,是治疗炎症性疾病的高效药物,抗菌作用良好[3]。复方甘草酸苷普遍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和斑秃等,具有良好的抗炎症、免疫调节以及抑制病毒增殖和病毒灭活作用,将其与强力霉素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出更好的抗炎效果,促进玫瑰痤疮的治愈,快速改善症状,预防复发[4]。本研究通过对选取的112 例Ⅰ型及Ⅱ型玫瑰痤疮患者分别给予单纯用药治疗和联合用药治疗,探究强力霉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12 例Ⅰ型及Ⅱ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 例,女100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6 例,女50 例;年龄18~55 岁,平均年龄(37.45±6.49)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54±0.8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6 例,女50 例;年龄18~55 岁,平均年龄(38.05±6.69)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3.48±0.8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过病理检查和症状观察后确诊为玫瑰痤疮,分型为玫瑰痤疮Ⅰ、Ⅱ型;②患者年龄≥18 岁,且<56 岁,男女不限;③患者知情并同意参加研究,自愿接受相关治疗方案;排除标准:①近2 周内接受了系统及局部治疗;②合并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疾病患者;③肝肾功能异常患者;④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患者;⑤精神病患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⑦治疗药物过敏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单纯使用强力霉素治疗。强力霉素即盐酸多西环素(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5005,规格:0.1 g×100 s),用法用量为:首日用药0.1 g,每12 小时用药1 次,继以0.1~0.2 g/次,1 次/d,或0.05~0.1 g/次,每12 小时1 次,或遵医嘱。连续用药6 周,复查1 次/周。

1.2.2 观察组 联合应用强力霉素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其中强力霉素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复方甘草酸苷选用复方甘草酸苷片(Akiyama Jozai Co.,Ltd.,注册证号H20171325,规格:25 mg/片)口服,50 mg/次,3 次/d。连续用药6 周,复查1 次/周。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皮损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用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外用温和保湿润肤剂。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患者皮肤瘙痒、灼热以及发干等症状消失,没有发生丘疹脓疱皮损,近3 个月未复发;②显效:患者皮肤症状明显缓解,皮损愈合面积>60%,未见复发;③有效:患者皮肤症状轻微缓解,皮损面积减少30%~60%;④无效:患者皮肤症状未缓解或者加重,皮损愈合面积<30%或者增加。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潮红及红斑、腹部不适、恶心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14 例、显效18 例、有效20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92.86%,痊愈率为25.00%;对照组患者痊愈4 例、显效15 例、有效20 例、无效17 例,总有效率为69.64%,痊愈率为7.14%。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1 例面部皮肤潮红及红斑加重、2 例腹部不适、4 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7/56);对照组患者发生4 例面部皮肤潮红及红斑加重、2 例腹部不适、3 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7%(9/56)。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玫瑰痤疮是一种临床高发病,主要累及患者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周边单位,典型疾病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及肥大增生、阵发性潮红、丘疹脓疱等,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5,6]。该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具体病因不明确,可能与患者遗传因素、神经血管功能因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因素以及皮肤屏障遭受破坏有关,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7]。另外,玫瑰痤疮皮肤主要位于患者面部,不仅症状明显难忍,而且影响外表美观,患者身心压力均比较大,病情迁延反复,彻底治愈具有一定难度[8]。现如今,临床上治疗玫瑰痤疮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化学剥脱治疗、光电治疗等,药物治疗是临床一线治疗选择,对于多数患者发病后表现出来的丘疹脓疱、加重的固定性红斑、轻度水肿等可起到比较理想的缓解作用[9,10]。常用的药物包括强力霉素和复方甘草酸苷等,可单独用药,也可联合用药,效果尚可,但有一定差异[11]。强力霉素抗菌作用良好,在用药后可被患者快速吸收,对炎症因子形成有效抑制,在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同时还可降低活性氧水平,并对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舒张进行抑制,另外可对中性粒细胞趋化性进行抑制,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毛细血管扩张[12,13]。复方甘草酸苷可对人体类固醇激素代谢酶、羟甾醇脱氢酶形成抑制,对类固醇的代谢进行减缓,产生类激素样作用,获得比较好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14]。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后获得的抗炎、免疫调节以及减少炎症反应作用均得到明显增强,对于患者皮损愈合的促进和症状缓解起到积极作用,治疗效果突出[15-19]。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00%、92.86%,均高于对照组的7.14%、69.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用药治疗效果好于单独用药。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用药方案均有很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强力霉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痤疮效果突出,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强力甘草酸痤疮
通江县:砥砺奋进 强力构建“温暖人社”
70年扶贫开发 脱贫攻坚持续强力推进
基于西门子840Dsl系统的数控强力刮齿加工软件开发
“强力后勤”入职记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