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K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价值研究

2021-08-14 11:40白琳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免疫组化分级病理

白琳琳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居于三者之首,该病的发生机制仍未探明,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因而必须积极提升其诊疗水平,进而改善患者预后。DEK 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生物学标志物,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是尚未探明[1]。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15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0 例乳腺癌患者,对比分析了DEK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1 月~2016 年1 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0 例乳腺癌患者,术中进行肿瘤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病理取样,获得60 份乳腺癌组织和60 份癌旁组织样本作为研究样本。60 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6~68 岁,平均年龄(57.12±11.02)岁。纳入标准: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完整;随访治疗完整;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中及术后45 d 内未死亡者;术后失访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组织样本取样不合格者等。本课题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实验方法 患者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患者各组织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DEK 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EK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EK 蛋白表达情况,经Image J 软件分析相对表达量。

1.3 观察指标

1.3.1 随访监测 对60 例患者进行随访,以死亡为随访终点,观察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统计患者术后2 年生存率和术后5 年生存率。

1.3.2 临床资料分析 比较患者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EK 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结果、DEK mRNA表达水平。同时,统计不同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预后患者的DEK 蛋白高表达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DEK 蛋白表达量比较 乳腺癌组织DEK 蛋白相对表达量为(4.92±1.02),高于癌旁组织的(1.56±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81,P<0.05)。

2.2 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比较 乳腺癌组织DEK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8.33%(48/60),肿瘤细胞胞浆位置高表达,外观棕黄;癌旁组织DEK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33%(5/60),表达较弱或不表达。乳腺癌组织DEK 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4,P<0.05)。

2.3 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DEK mRNA 表达水平比较 乳腺癌组织DEK mRNA 平均表达量为(4.85±1.07)高于癌旁组织的(1.14±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001,P<0.05)。

2.4 不同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患者DEK 蛋白高表达率比较 肿瘤大小T2、T3和T4患者DEK 蛋白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T1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T2、T3和T4患者DEK 蛋白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Ⅱ级和Ⅲ级患者DEK 蛋白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Ⅰ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Ⅱ级和Ⅲ级患者DEK 蛋白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患者DEK 蛋白高表达率比较(n,%)

2.5 不同预后患者DEK 蛋白表达率比较 60 例患者2 年生存率为70.00%(42/60),死亡患者乳腺癌组织DEK 蛋白高表达率为94.44%(17/18),显著高于未死亡患者的71.43%(3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P<0.05)。60 例患者5 年生存率为60.00%(36/60),死亡患者乳腺癌组织DEK 蛋白高表达率为95.83%(23/24),显著高于未死亡患者的69.44%(2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7,P<0.05)。

60 例患者随访5 年显示,复发或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共28 例,其乳腺癌组织DEK 蛋白高表达率为89.29%(25/28),显著高于无复发和转移患者的65.63%(21/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3,P<0.05)。

3 讨论

随着乳腺癌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部分生物标志物在鉴别诊断乳腺癌、预测乳腺癌术后远处转移、预后生存情况中的临床参考作用逐渐被发现,其中DEK是较为典型的生物标志物,其蛋白分子高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生存情况等存在密切联系,但是缺乏定量、定性分析数据支持,尚有待深入分析[2-4]。

乳腺癌患者DEK 蛋白表达情况相关研究显示,免疫组化法检测可见乳腺癌组织高表达情况,而正常的癌旁组织则表达较少,但是具体数值尚不明确[5,6]。本次研究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DEK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8.33%,癌旁组织DEK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33%,进一步总结可见乳腺癌患者存在肿瘤细胞胞浆位置高表达,外观棕黄,癌旁组织表达较弱或不表达。同时,本次研究对DEK mRNA 和DEK 蛋白表达量的具体定量分析也证实了上述结论,乳腺癌组织DEK蛋白相对表达量为(4.92±1.0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56±0.58),且乳腺癌组织DEK mRNA 平均表达量为(4.85±1.07)高于癌旁组织的(1.14±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乳腺癌肿瘤组织存在DEK 蛋白高表达情况,与癌旁组织差异显著,提示DEK 蛋白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同时,有研究指出,不同肿瘤大小与病理分级的乳腺癌肿瘤组织,DEK 蛋白高表达率存在较大差异,但无明确结果[7]。本次研究发现肿瘤大小T2、T3和T4患者DEK 蛋白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T1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Ⅱ级和Ⅲ级患者DEK 蛋白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Ⅰ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肿瘤大小T1和病理分级Ⅰ级患者DEK 蛋白表达率较低,肿瘤大小T2、T3和T4和病理分级Ⅱ级和Ⅲ级患者DEK 蛋白高表达率均较高,应密切监测其预后。此外,本次研究随访还发现,DEK 蛋白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联系,60 例患者2 年生存率为70.00%(42/60),死亡患者乳腺癌组织DEK 蛋白高表达率94.44%,显著高于未死亡患者的71.43%,5 年生存率为60.00%(36/60),死亡患者乳腺癌组织DEK 蛋白高表达率为95.83%仍显著高于未死亡患者的69.44%,且随访5 年显示,复发或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共28 例,其乳腺癌组织DEK 蛋白高表达率为89.29%显著高于无复发和转移患者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EK 蛋白高表达者预后较差,术后复发、远处转移风险较高,生存时间较短,死亡率高,不良预后占比较高。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存在肿瘤组织DEK 蛋白高表达情况,而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预后情况存在一定联系,DEK 基因具有潜在的鉴别、诊断与预后评估价值。

猜你喜欢
免疫组化分级病理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