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成长视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2021-08-15 00:51龙立文龙蓁蓁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育

文/龙立文 龙蓁蓁

“双创”战略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型人才也成为各行各业争抢的香饽饽。高校作为“双创”战略的前沿阵地,要持续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为国家输送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关注专业就业导向和学生职业发展,更新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全新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联合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邀请企业管理层、科研人员到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进行创业创新项目孵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制定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升高校育人质量[1]。

一、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总体规划不完善,学生创新创业认识不足

就目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来看,其与总体的育人目标存在脱轨的现象,教学活动没能与社会需要良好对接,使得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日后的工作中。虽然,高校教师一直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探索,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应,但在这一探索过程中,还没有真正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价值,于是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校企合作很好地衔接在一起。在这种衔接度不高的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渐渐地流于形式,使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上更加迷茫。再者,高校对该课程给予的重视程度并不太高,大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安排为公共课或选修课,致使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不高,也不注重平时的出勤率,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修学分的课程,很少针对该课的内容参与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创业孵化项目等内容,这样无法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价值[2]。

(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较少,学生配合度不高

创新创业课程需要充分结合实践进行,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将该课程局限在教材和教室内,更加注重对创业、管理、人才资源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创业项目上的实践安排比较少。首先,对大学生这样缺少工作经验的群体,学校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安排也存在不到位之处,导致学生在创业能力上得到提升。其次,许多学生对创新创业了解得不到位,对这一内容没有产生认识的兴趣,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创业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创业活动来说,这些都是不利因素。例如,高校虽然会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但主要是介绍著名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很少针对性讲解大学生创业难题,许多学生对创业还是一无所知,这导致很多学生不太配合创新创业教学、不愿意参与相关讲座。

(三)缺少“互联网+”复合型思维,不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00后”大学生成为当前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其在微博、抖音和微信等软件的使用上非常熟练。这些社交软件也成为他们的主要社交手段,也是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但高校很少将这些新媒体和互联网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中,而单调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又很难吸引学生,所以高校需要在互联网复合型思维上进行发展,重视学生所关注的内容,通过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来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互联网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智慧物流、办公自动化等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企业招聘的重要标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要响应这一趋势[3]。

二、学生成长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向

(一)创新创业要与人才培养对接

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接的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高校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专注学生成长的视角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学校在将两者进行对接的过程中,需要立足本校、本学科特色、专业设置等要素来开发新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在实践应用中需要结合教育实践方案设计创新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掌握专业相关就业和创业信息,帮助学生抓住就业创业机会。管理层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把创新创业和专业建设、核心课程群开发、思政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衔接起来,让“双创”教育贯穿高校育人全过程。

(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

从学生成长的视角来看,要想实现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还需要高校结合学生的专业组织相应的创业实践活动。这就需要高校在发展专业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时,一方面,以培养脚踏实地的创业者和创新者为目标,联合政府、企业打造创新创业基地,针对“00后”大学生特点、专业就业形势、企业招聘要求等来设计实践活动,借助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才能。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联系或者结合学科特点、专业教学,做到扬长避短,内涵发展,做到有基础、有载体、有运用。如举办校园创业创新大赛,做好创业计划书、市场调研等,邀请企业管理层、优秀毕业生等担任评委,还可以组织学生观摩创业孵化基地,了解当地大学生创业项目,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其中可能存在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多大兴趣,学生自身有想法,有自己的发展方向,针对这样的学生,学校要做好引导,避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打消学生热情,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专业课程所教的创新创业内容,也不能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三)要融入“互联网+”思维与创新运用

高校可以通过积极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利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新媒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教学能够走到学生中间,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当下环境里,高校需要重新审视教学方式的先进性,了解教学方式是否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高校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时,一方面,要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在微博、微信中也能获得个人发展需要的相关信息,例如,乡村振兴战略、公共政策服务等;另一方面,要推送当地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项目、科研成果转化等,满足不同学生就业创业需求。通过这些内容的推送,让学生了解个人发展需要的信息,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情况,再针对自己的个性需求做出选择,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学校要利用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融入学生生活,让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多元化、多样化,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各项活动中。

(四)“政、企、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对高校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他们更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机会。这就要求高校要积极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把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创业岗位相互融合。企业要向高校说明实际需要的人才,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岗位;高校要将自己的优质资源展示给企业,使企业看到自己的教学实力,这样两者能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共同打造“双导师”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合理培养创新型人才。另外,政府需要积极配合和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在硬件设施上提供便利,三方合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引进一些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对接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优质项目,满足当地创新人才需求,为社会发展储备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三、基于学生成长视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要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和专业骨干教师研讨,增加沟通传播、经营管理、创业意识培养和投资风险等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就业创业服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影视剧、讲解职场沟通技巧,帮助学生了解职场礼仪社交礼仪文化等情况,让大学生可以尽快熟悉职场环境,为社会实践和正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还可以讲解创业投资风险,讲解如何筹措资金、推销创业项目,讲解经济法规,介绍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避免大学生掉入投资“陷阱”。

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应对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比如,财力上的问题以及项目进项遇到的阻碍等,这就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大学生缺少创业实战经验,一旦在创业或就业过程中受挫,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因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学时,也要注重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的艰难,不要盲目地投入到创业计划中。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教师要开展创业心理专题培训,为学生讲解情绪控制方法以及解压技巧,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听取教师和创业前辈的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创业心理障碍。

(二)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模式,转变学生认识

目前,创新创业教学在课堂氛围上比较低迷,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不能对这一课程的实际意义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当下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改革,使互联网能够帮助创新创业教学顺利开展。高校要积极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培训,系统性讲解“互联网+教育”模式,把线上教学、新媒体和慕课等信息化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例如,学校可以在慕课平台上购买名校创新创业教育视频课程,借鉴他们先进教育理念,激励本校教师积极学习线上教学模式,根据本校各个专业特点来制作教学课件,打造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素材库。教师可以根据创业心理、创业风险、创业资金和创业过程等来设计线上教学方案,先用微课导入优秀企业家创业故事,激起学生学习创业技能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博、抖音等宣传“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学生积极前往农村创业就业,这也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渠道。同时,这对家在农村的大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好的就业方向,他们能够在回到家乡后有较好的发展,解决当下农村大学生在城市发展的困境。教师可以利用抖音和微信群定期向学生推送校园招聘信息、创业孵化项目和大学生创业讲座等信息,学生可以在线留言表达自己的创业就业困惑,教师要及时回复学生留言和咨询,针对学生集中反馈的问题召开讲座,解决本校学生的就业创业难题。

(三)创办教育实践基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实践基地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避免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认识,空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组织能力。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实践活动还存在差异性,不是进行社会组织就能完成的,更需要将学生引入实际的创业项目中,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某一项目从诞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这就要求高校联合政府、企业创办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一方面,要积极创建、引进创业创新孵化项目;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创业创新实践考核,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业、自主科研的新平台。通过实践基地,使学生了解企业项目的研发、投资、科研、生产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全过程,学校也能在实践基地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科研团队,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高校、政府和企业可以集合资金、人力建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企业利用先进设备、技术人员,把新技术、新理念教授给学生,高校则要选派各个专业领头人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政府积极引进优质项目,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项目落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机遇。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学生听取企业技术人员新技术培训,配合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完成实践,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新技术、新理念。

(四)完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评价体系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高校要立足创新创业教育特点,打造全新的教学评价模式,为更好地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服务,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安排更具有目标性,学校可以建立信息化评价系统,聚焦学生创新创业理念、校内外表现、创业项目执行力、创业心理等进行全过程评价,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通过完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创新创业课程更好地开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对学生进行评价,将校内外双创实践结合起来,更加客观地指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力。信息化评价系统记录了学生每一次创新创业课堂表现、作业分数、校外实训表现、企业技术人员点评意见以及学生创业项目书,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动态化数据对学生进行评价。此外,学校还要积极组织创新创业校园大赛、社会大赛,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创业项目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竞赛环节,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四、结语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是高校的重要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劳动中,那么学习就没有什么成效可言。所以,高校要将学生的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帮助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需要立足当前大学生就业和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打造全新的创新创业格局,联合政府、企业打造全新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转变大学生就业、择业和人生观,使他们在人生发展上拥有更多的可选择性方向,能够早日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重担。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