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作用

2021-08-15 00:51张俊杰王晓隆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辅导员

文/张俊杰 王晓隆

对大学生来说,接受四年高等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找个合适的工作,甚至可以说,就业质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一所普通高校的教育质量。然而,即使是在基本方向如此明确的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距离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培养目标,依然有十分漫长的道路要走。我国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得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学生的职业心理问题频发。现实中,许多在读大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方向并不明确,在没有意识到就业压力和就业危机感时,并未对未来的就业问题进行规划,毕业之后,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可能会给这些大学生“当头一棒”。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是重要的引导者,在辅导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辅导员要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内卷”程度不断加速,对辅导员完成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辅导员的“导”和“就业指导”的“导”本质上应该是相通的,也就是从思想到行动层面给予的立体化帮扶作用。相关调查显示:70% 的辅导员表示自己手里琐事五花八门,根本顾不上认认真真帮助学生谋划就业问题;个别有心谋划的辅导员表示自身就业经历不丰富,甚至与学生专业差距非常大,能力上也不足以帮忙规划合理的就业方向。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高等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甚至面临着“毕业即失业”。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不少公司、工厂关闭导致失业率上升,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就业形势较往年会更加严峻。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中坚力量,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准专业定位和就业方向并做出一定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高校毕业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接班人,他们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担,也是社会新鲜血液的源泉,他们就业后将会带给社会和经济新一轮发展。我们常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占据就业大军中的大幅比重的恰恰为高校毕业生,因此促进高校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有利于高校持续发展

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毕业生就业率的真实性和数据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对该校的评价,从而影响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毕业生好就业将促进高校同社会接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要想帮助毕业生好就业,势必要在高校的就业工作中将更加注重就业信息的反馈,从而了解社会求职发展变化和趋势,对学校专业所设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及时调整。从长远来看,这种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该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社会竞争力[1]。

(三)有利于毕业生实现价值

就业是学生实现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绝大多数人谋生的唯一手段。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能帮助毕业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能更快、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提升毕业生的自我认同和实现自我价值。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包括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时的心理现象,以及寻求职业或为职业目标做准备时产生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产生很大影响。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进入人生的特殊时期,这一阶段他们身上具有复杂的特性,且要适应自己的角色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除了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外,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巨大。因此,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复杂。以下,笔者从认知心理、情绪心理、社会心理来进行分析。

(一)认知心理

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的认知心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择业阶段对自身的认知、对职业及社会环境的认知,以及在了解和选择职业中对事物的推理和判断。大学生就业认知心理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对自身的认知不明确,在认知不明确时,心理变化容易产生两极分化,可能会有自负心理,也可能非常自卑。自负心理会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期望非常高,一心追求高薪水、高职位,却不愿意付出辛勤劳动。自卑心理会让就业大学生在内心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在就业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无助感,陷入了不战自败的困境。其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其就业环境的认知不清楚。比如,有些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将注意力和重大加分项都放在了单位的地理位置上,忽略了自身的专业特长,为了追求自身理想去了人流拥挤的“北上广深”,并没有看清自身在“北上广深”这种环境中“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如果不能对工作环境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则会使得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陷入恶性循环[2]。

(二)情绪心理

1.悲观、偏执心理

激烈的竞争环境会使部分大学生感到无能为力,呈现出不思进取、情绪低落的状态。更有部分大学生追求偏执,将就业问题归因于外在环境。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较大的约束力。

2.焦虑、依赖心理

大多数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无限憧憬,但又担心会因为各种原因被用人单位拒绝。在此情况下,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情绪亢奋,马不停蹄地奔赴在求职路上,主动出击;或过于心急,忽略实际,被幻想拉入到就业难的局面之中。

(三)社会心理

1.从众心理

大学生刚走出校园时,对就业的主观意识不明确、不强烈,因此容易受到社会中其他群体的影响,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开始随波逐流,放弃了自主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容易迷失自己,没有机会冷静地分析自己的现状,使面临的就业局面更加艰难。

2.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具有非常明显的盲目性,在脱离实际情况时,与他人进行高低比较的心理是非常可怕的,会让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脱离现实,追求不切实际。攀比的内容包括收入待遇、工作单位、工作环境等。在攀比的过程中,大学生容易失去择业就业的积极性,陷入比较的痛苦和烦恼之中,不仅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还浪费了众多就业的机会。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创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的实效性

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辅导员可以依据高校制定出的大学生就业发展计划,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构建出能够将社会实践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实践计划,将学生的寒暑假充分地利用起来,依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设计专门的实践计划,同时在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时,需要经过家长与学生的同意。学生的实践工作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步入竞争激烈的工作前有一个心理准备。此外,辅导员还可以将企业中的管理人员邀请到校园中模拟人才招聘的现场,让学生进行应聘演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就业与创业的软肋,帮助他们提高交际能力。

(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就业创业的自信心

毕业生在进行就业或创业时,经常会因为自己的阅历不足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比如,选择的工作是否与专业对口、就业或创业的前景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家庭对自身就业的期望,以及就业或创业地区的选择问题等,这都是能够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因素。当大学生毕业后出现这种问题,总是会询问自己的家长或是其他人,但通常情况下家长或其他人给出的建议都是没有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从而可能会对学生就业创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辅导员能依据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人情况给他们提供相对专业的就业创业建议与选择,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辅导员既要做学生的指路人,更要成为他们的朋友。经过长期的接触,师生之间能够建立出信任感,从而能够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四、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主要路径

(一)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根据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认为就业问题应到毕业时再考虑,有的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可以继续考研深造。但就业创业以及考研的问题,不是在毕业后能一时解决的问题,可能需要学生付出几年的努力。如果学生在校园时期没有为自己的就业定下明确的目标,毕业后面对的就只会是迷茫和失措。辅导员必须要转变学生的这一思想,让学生在校园时期就开始为自己未来的发展之路进行计划。

(二)开展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就业创业指导策略

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不是只通过高校辅导员的指导就能解决的,其中也涉及到家庭的因素。依据当前的情况,许多的学生家长在面对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选择上,经常会提到一些不合常理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家长将自己的就业创业经验强加到了学生的身上,并没有站到学生的角度、依据学生的想法与兴趣爱好进行考虑,甚至有些时候会导致学生失去就业创业的良好机会。因此,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辅导员应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为家长分析就业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家长明白如今社会市场发展的趋向以及学生的个人情况,构建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就业创业指导策略,以便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创业选择。

(三)帮助学生做好自身定位,全方位了解自己

辅导员对学生来讲亦师亦友,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与辅导员的接触最为密切,因此,对辅导员的信任累计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辅导员是开展学生就业工作的不二人选。在进行就业工作引导时,辅导员应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接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沟通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就业惶恐心理;对于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要予以引导和鼓励,保证学生毕业后可以有良好的就业心态。

(四)调动各类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不仅要全身心投入,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同时还要对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心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在就业教育指导过程中对学生施加多方面的就业心理教育合力,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质量。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心理疏通。构建学校为学生服务、社会为学校提供支持、学生毕业后可以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体系。要全方位开展大学生择业心理指导活动和咨询活动,以此来帮助大学生从客观的角度提高对自己的认知,以积极、自信、向上的心态来面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五、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角色定位的几点思考

(一)逐步提升就业指导工作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笔者通过与华南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的15名辅导员访谈结果显示:80%的辅导员都是大学一毕业就进入高校工作,自身存在工作经验不足、就业履历薄弱的现实瓶颈。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生四年,但有些辅导员只是在毕业班就业季时才接手就业工作,很难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想要稳步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就要想办法先稳定工作队伍。专职队伍的稳定性越牢固,队伍素质能力才越能逐步提升,形成人才推动工作、工作培养人才的良性循环。保障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稳定,需要在入口关就开始注重分流,比如在招聘人员时就要对就业指导岗位设置就业年限、工作履历等特定条件。队伍运行过程中至少要保证人员梯队的合理,建议至少保证2人一组AB岗,且承担就业指导工作时间跨度为至少待完一轮毕业生(即大一到大四)。队伍稳定是大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业指导工作很难实现专业化,也无法取得应有的效能。

(二)持续巩固从入学到毕业一体化帮扶的就业指导机制

1.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导之以正确的理念。辅导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就业理念的工作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

2.科学部署、贯通全程,导之以系统的规划。辅导员帮助学生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时段在大一年级。普通学生入校初期,对自己选的专业多半都是迷糊的,想当然地以为数学就是算题、法学就是打官司,这种毫无头绪的认知方式,就像无头苍蝇要飞窗,碰得鼻青脸肿也无法实现目的。因此,在指导新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按照SWOT分析法的基本标准,让学生学会思考“我是怎样的”“我擅长的是什么”“我喜欢怎样的工作”等问题,理性、客观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分析才得出的。对大一年级的辅导员来说,及时更新的心理学知识和非常耐心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完成好这个阶段就业工作的基础。

3.因生施策、精准帮扶,导之以有效的方法。辅导员集中、系统地指导就业方法是在大三、大四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想要上好就业指导课程,仅凭书上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辅导员应在课程中重点设置实践模拟环节,并主动联络就业经历丰富的行业精英为学生答疑解惑,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为走上就业岗位开好头、做好铺垫。一些基础就业流程不应占用太多宝贵的毕业季时间,帮助学生在面试招聘时磨砺自己,才是真正知行合一、让学生获益的主要途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只要秉承着“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信念,辅导员就一定能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急流勇进、一往无前,在帮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上持续下苦功夫、硬功夫,小步稳走、步履矫健地完成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光荣使命。

六、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是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辅导员应与时俱进、有的放矢,用政策去把关、用爱心去搭桥、用高质量服务拉动人才市场、用高度责任感开展每项指导活动。此外,在进行指导工作时,辅导员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学生职业价值的取向等因素,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创业选择,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顺利走上职业发展之途。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辅导员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