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养探究

2021-08-15 00:51王琳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3期
关键词:辅导员素养职业

文/王琳琳

随着当今社会和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实际工作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是当今社会高等学校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在思想上的指引者、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道德修养的示范者,在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素养,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素质,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提出的新要求入手,结合实际情况为提升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以期对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有所帮助,以此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1]。

一、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要求

目前,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发展的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发强烈,这无疑是给高校开展的人才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承担着知识生产的重要职责,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在当今社会,高校要想保障自身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序性,不仅需要高校辅导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养。其次,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高校辅导员应端正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由此可见,高校发挥自身教育职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养,进而建立起一支高素养的辅导员队伍。结合当前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高校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重视以下几部分的工作。

首先,要保障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贯穿“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这是因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相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众多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是一个高素质人才较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其富有着较为鲜明的人文关怀精神,为此,在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时,辅导员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具体表现为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新生进校时,开展价值观引领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晰自己未来的目标和方面。在校期间,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和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毕业阶段,要对不同职位的不同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方案,有效提高应聘成功率[2]。

其次,现今社会高校大学生的总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再加上“00后”大学生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获取信息更加地便利、信息获取量也有极大提升,但在信息内容的可信度方面却无法保证。大量的、缺乏验证的信息都通过互联网迅速而广泛地传输到高校大学生中,继而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动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金钱至上”等庸俗、错误的价值观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思想状态的真实写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引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就是要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政核心素养,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3]。

再次,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重视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众多高科技产品以及一些新型的传播媒介逐渐诞生,这使得人们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以及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具便利、高效的同时,也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高校辅导员应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学习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利用好互联网、移动终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便利条件,将自己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深入到学生中间,占领“网络思政”这一重要版块,让高校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多元化、即时化、高效化[4]。

最后,高校辅导员要率身垂范,严格遵守新时代对其提出的新要求。从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校辅导员应当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的节奏。当代大学生多数是“95后”“00后”,考虑事情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淡薄,与人相处、沟通能力不强,都需要高校辅导员对社会形势、环境形势、学生特点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同时,要强化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积累,做好大学生的指引者和领路人,进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应对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从而达到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的。

二、从四大方面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素养

在当前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之一便是辅导员,而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则是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使学生在日后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正确的观念去应对解决问题。为此,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自身首先要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要在“学”上下功夫。辅导员在自身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更要毫不放松地、继续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思想水平和意识水平,提高意识形态的研判能力。只有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扎实,才能在实际的辅导员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对大学生开展更高质量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

结合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辅导员在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时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才能够保障其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此,高校辅导员只有在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提升自身政治综合素养,并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够有效地保障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

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场所,其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也是十分繁琐且零碎的,为此,要想有效地提升辅导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首先,需要辅导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端正态度。要清楚地认识到,辅导员的工作是平凡的,平凡是因为辅导员的工作就是日常的零碎琐事;辅导员的工作也是伟大的,因为辅导员的工作是在学生的脑袋里“造工程”,造的是“希望工程”。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良心活”,因为辅导员的工作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只有带着真心、爱心、诚心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成长、成才。

其次,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高校辅导员需要积极向上、敢于进取。身为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辅导员应当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实际价值,并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树立自信心,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智能终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主动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掌握思想政治网络阵地,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让新媒体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工具。同时,将网络与实际相结合,将学生活动、校园宣教活动等网络化,更贴近现今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在活动中更好地完成教育引导,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

最后,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还应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不断完善自己。在校园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就是辅导员,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辅导员的综合素养以及道德品质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开展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职业素养,进而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教学工作中,辅导员自身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加相信辅导员,进而为辅导员开展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应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并遵循平等公正的教学原则,切勿以自身的喜好以及学生的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辅导员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以此为基础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文化素养

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高校辅导员要想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保障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综合素养,并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此外,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高校辅导员不应只局限于某一学科,应充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知识,同时,提高自身表达能力、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辅导员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日常就是通过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良好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说,也包括写,要能说会写。良好的表达能力可以让辅导员在传递正确思想时、面对问题学生时、进行个人说服教育时、进行教育宣讲时,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信服,也更能体现辅导员清晰的思维、工作思路及精神风范。

在做思想引领教育时,辅导员不能仅限于理论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这样势必要求辅导员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开展活动时,要善于带动学生,善于选拔和任用学生干部,制定有效的活动策划和预案,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生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高校辅导员还应学会利用这些新兴技术来开展相关工作。例如,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有图、有视频、有音乐更容易吸引学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同时兼顾学生感兴趣以及正确的思想引领内容,将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直白化,内容有趣又浅显易懂,做好正确的价值引导,为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四)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心理素养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有着复杂性、分散性等特点,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相关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其对高校辅导员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辅导员应有较强的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宽广的胸怀,这是因为,如果在相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事务琐碎而繁杂,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所以,如果辅导员不能有效地处理好学生的各种事务,对其今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心理疏导能力。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家里的宠儿,自我意识很强,不太能接受别人的想法,再加上网络飞速发展的影响,基本上都有手机依赖症。在日常的大学生活中,寝室相处、同学相处中出现矛盾和摩擦,上课不认真听讲,晚上熬夜玩游戏及白天旷课等现象比比皆是。如果辅导员不具备相应能力,当学生产生冲突时,往往不能保持镇定,在调解的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或者是在遇到学生出现学业问题时,不能进行冷静的分析,难以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

高校开展培养辅导员的职业心理素养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辅导员身体素质的提升,进而实现在提升辅导员自身职业心理素养的同时使其具有健康的身体,这样一来对提升辅导员自身的奉献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在开展心理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避免因自身情绪因素给相关工作带来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利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品质对学生开展更高质量的教学工作。

三、结语

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下,高校辅导员扮演着传达和落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角色,也是将学生与学校有效联系到一起的重要纽带。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的高低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高校要着眼于现实和长远规划,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综合素养,组建出一支高水平、高职业素养的辅导员队伍,保证高校德育工作有效实施,保证学生培养质量,保证高校科学、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辅导员素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爱的职业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