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健康的数据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08-15 00:54刘雪峰郑州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34期
关键词:肺活量均值体育锻炼

刘雪峰 郑州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我国自进入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在国家治理政策上也开始倾向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治国的策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社会供求关系发生变革,生产力也开始从人工化转为智能化,双手解放下的人们的生活日渐安逸,身体素质普遍下滑,而青少年随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竞争压力也几乎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和家长追求升学率,比较注重学生智育德育的教育,而对体育教育比较匮乏,所以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能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同时因为高校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作息规律因素导致体质下降,当代青年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各项身体素质及身心发展非常重要,大学生的身心是否健康、身体素质是否优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竞争终究也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年的健康问题。

一、相关概念解析

体质是人类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方面经过长期行为下所形成的稳定的、相对固定的外在特性,所呈现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状态、生理功能下的适应能力都可呈现,包括先天性的和后天形成的,因此,人的体质受到环境、锻炼、教育、生活方式和遗传的影响。

二、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变化情况

(一)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在人在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测试时不限定时间,肺活量的大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约3500~4000毫升,成年女子约2500~3000毫升。肺活量的数值体现了人的心肺机能的好坏,数值大的人代表肺活量好,身体的机体供氧能力更强。高校大学生入学后男生大一时的肺活量均值为3516.3ml,女生大一时的肺活量均值为2819.9ml,男生大二时的肺活量均值为3948.8ml,女生大二时的肺活量均值为3277.4ml,男生大三时的肺活量均值为3882.0ml,女生大三时的肺活量均值为3202.0ml。由此可见,经过两年的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大二时男生女生的肺活量均值到达了峰值,而大三时由于体育课的结束,又有所下降,但是三年之间肺活量均值总体有所上升。

(二)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主要测试人在静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达到的最大活动幅度,它反映了机体关节、韧带和肌肉的柔韧与弹性,它是中国大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机体关节、韧带的发展水平,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改善韧带、肌肉的伸展性。一个人的坐位体前屈越好体现了其关节可活动的幅度越大、灵活性越强,韧带的伸展性也越强。大学生体测坐位体前屈的评分标准为:大一、大二男生:21.3cm以上优秀,17.7cm以上良好,3.7cm以下不及格。女生:22.2cm以上优秀,19.0cm以上良好,6.0cm以下不及格。大三、大四男生:21.5cm以上优秀,18.2cm以上良好,4.2cm以下不及格。女生:22.4cm以上优秀,19.5cm以上良好,6.5cm以下不及格。据调查所知男生大一时的坐位体前屈均值为14.2cm,女生大一时的坐位体前屈均值为17.1cm,男生大二时的坐位体前屈均值为13.6cm,女生大二时的坐位体前屈均值为18.4cm,男生大三时的坐位体前屈均值为13.0cm,女生大三时的坐位体前屈均值为20.1cm。由此可知,女大学生的柔韧性是要比男大学生好的,但是,经过体育锻炼和多种后天因素也是可以有所改变的。相对于坐位体前屈的评分标准来说,大学生的坐位体前屈均值基本上处于良好和及格状态的。

(三)仰卧起坐/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锻炼上身肌肉的运动,引体向上要求有一定的握力和上肢力量,它是以按动作规格完成的次数来计算成绩的,做得多则成绩好,它是一种力量耐力项目。国家评分标准男生大一大二时5个—9个不及格,10个—14及格,15个—16个良好,17个—19个优秀。大三时6个—10个不及格,11个—15个及格,16个—17个良好,18个—20个优秀。

一分钟仰卧起坐是反映学生腰腹部肌肉耐力水平的常用指标,其成绩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程度有关。国家评分标准女生大一、大二时16个-24个不及格,26个-44个及格,46个-49个良好,52个-56个优秀。大三时17个-25个不及格,27个-45个及格,47个-50个良好,53个—57个优秀。据调查得知男生大一时的引体向上均值为5.2个,大二时的均值为6.8个,大三时的均值为5.7个。大一至大二呈增长趋势,大二至大三呈下降趋势,整体成绩不太理想,上肢力量严重缺乏。女生大一时仰卧起坐均值为25.5个,大二时的均值为25.8个,大三时的均值为27.1个。女生仰卧起坐的整体成绩在及格范围内。

(四)50米跑

50米跑(50m跑),是一个能体现快速跑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体育项目。它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移动速度、反应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是评价学生速度素质的常用指标,其成绩与体育锻炼程度有关。国家50米跑评分标准,男生大一大二时50米跑成绩10.1s—9.3s不及格,9.1s—7.3s及格。7.1s—7.0s良好,6.9s—6.7s优秀。大三时10.0s—9.2s不及格,9.0s—7.2s及格,7.0s—6.9s良好,6.8s—6.6s优秀。国家50米跑评分标准,女生大一大二时50米跑成绩11.3s—10.5s不及格,10.3s—8.5s及格,8.3s—8.0s良好,7.7—7.5s优秀。大三时11.2s—10.4s不 及 格,10.2s—8.4s及 格,8.2s—7.9s良 好,7.6s—7.4s优秀。据调查得知男生大一时50米跑的均值为7.92秒,大二时的均值为8.09秒,30的卷子为8.14秒。女生大一时50米跑的均值9.94秒,大二时的均值为10.21秒,大三时的均值为10.17秒。由以上数据可知,男、生在大一大二时50米跑的成绩都在及格范围内,但大时50m跑的均值有所下降。50m跑项目,是一个爆发力的项目,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三停止体育课以后,学生的爆发力有所下降。

三、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锻炼时间

“生命在于运动”,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运动量来维持身体的健康,但是运动也需要一个度,运动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国务院规定在校生每天要进行一小时的锻炼,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5.9%的每次锻炼时间都在30分钟以下,运动时间过短。32.4%的学生运动时间在30—60以内,60分钟以上的只占了31.7%,由此看来只有31.7%的学生达到了运动强度。大学生在运动时达不到足够的运动强度也是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2.锻炼频率

量变引起质变,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规律。因此,要重视数量的积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体体质的提高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和几次的锻炼频率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效果。从大学生的生活特性和年龄特点来看,每周锻炼应在3次以上达到有效锻炼,从而提高体质健康。只有28.7%的大学生能坚持在1周3次进行锻炼,仍有12.4%的学生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超过50%的学生锻炼,但并没有达到有效的锻炼频率。因此大学生的锻炼频率让人感到担忧。

3.锻炼目的

锻炼目的指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所要达到的预期心理期望,锻炼目的是获得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据调查得出想通过体育锻炼减肥保持身材的占29.1%,想通过体育强身健体的学生占27.3%,想通过体育锻炼,通过体育考试的学生占14%,想通过体育锻炼娱乐身心的学生占15.6%,想通过体育锻炼,学会一项体育项目的占7.1%,其他占6.9%。由此可以看出,想通过体育锻炼通过体育考试的同学也占了比较重的一部分,学生只为应付考试通过体测而参加体育锻炼是一种不正确的动机。学校和社会要对该种现象做出及时的调整,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4.课余生活安排

课余生活是大学生的重要时间规划,其在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的大学生课余生活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大部分学生都被逛街、游戏或看书所占据,也成为大学生度过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另外,随着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的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也是当前大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所以课余生活的运动化也是当前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征。

5.锻炼方式

当代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对于体育运动方式的选择也呈现出不同方式。据调查数据得知选择跑步的人数占总数的34.9%;选择球类的人数占总数的14.7%;而选择瑜伽的人数占总数的53.1%;参与健身操的人数占总数的19.9%;跳绳的人数占总数的34.7%;其中只有10.5%的女生选择进行一些力量训练,此外,还有8.2%的女生选择除此以外的运动。从数据来看,大学生比较喜欢参与运动强度较小的、简单的、放松的而又不用身体对抗的运动。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下降,意志力不坚定,怕吃苦、怕累导致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性下降。而这些简单的、方便的、有较高娱乐性的运动项目更容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6.睡眠时间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要达到7-8小时。而目前在校大学生每天睡8小时以上的占31.3%。6-8小时的占54.9%。6小时以下的占13.8%。每天睡眠时间短,会使人的抵抗力下降,出现免疫力下降。如果长时间的睡眠不够,也会出现内分泌紊乱的现象,无法保证身体的健康。因此,睡眠不足也是危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原因之一。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1.场地设施

体育场设施是指用于体育比赛、训练、教学以及群众健身活动的各种场地、场馆、建筑物及固定设施等。校园体育设施建设不仅能为传播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器材支持,给学生营造健康积极的锻炼氛围提供基础,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其能随时体验参与体育锻炼的愉悦。除此之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参与锻炼意识,有效地推动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46.2%的同学对体育场地测试满意,17.8%的同学对体育场地设施很满意、14.4%的同学对体育场地设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虽然满意的同学占了大多数,但仍有21.6%多的同学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满意。因此学校应不断完善和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2.体育课运动强度

在运动强度,每节体育课必须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倡导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应该以活动和比赛为主。有45.3%的同学对体育课的强度满意,16%的同学对体育课的强度很满意,18.9%的同学是无所谓的态度,19.8%的同学表示不满意。因此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改善现状,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内部因素

大学生参加锻炼的人数呈现数量较少,很多人在锻炼的时候都想找个伙伴更加有动力地锻炼,同时增加锻炼的氛围,一部分同学觉得体育锻炼太累,体力跟不上的本质原因是缺乏体育锻炼而身体素质不好。因此,学校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让更多的学生加入体育锻炼中。而家长担心体育锻炼会影响孩子学习,表现出对教育观的不正确认识,认为孩子身体好,不用锻炼是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家长的不正确观念也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原因之一。

四、结论

当代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各项身体素质及身心发展非常重要,大学生的身心是否健康,身体素质是否优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竞争终究也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因此,面对当下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应发动多方力量综合支持,高校应组织各种课外体育活动。想让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课外活动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在傍晚大量的空闲时间,可以在学校里组织各种活动,比如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等,这些都能调动大学生参与,也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应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出于追求学校声誉以及提升体育教师教学业绩的目的,各高校对于竞技体育是非常重视的,运动队训练比赛开展得热火朝天。但是,单纯的竞技性比赛,其受惠面比较狭窄,大部分的学生都被排除在外。体育原本是群体性活动,应该最大范围地吸引学生参与到锻炼中来,才能实现体育教育的根本宗旨。其次,高校应尽量满足学生对于体育场地设施的要求,保障其体育锻炼的机会。学生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学会合理锻炼,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坚持长期锻炼。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饮食要合理搭配,尽量杜绝垃圾食品。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拥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中,也要发挥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形成家校社相互配合,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猜你喜欢
肺活量均值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轻松测量肺活量
应用均值定理“四”注意
如何使“等号”成立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