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寒假体育锻炼的健康促进方案

2021-08-15 00:54张文盛天津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34期
关键词:寒假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张文盛 天津体育学院

一、绪论

(一)健康促进的含义

健康促进的本质就是针对各类风险因素,在社区内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并使相关的社会机制得到优化,进而达到维持并增进人民健康生活的目标。1986年在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健康促进大会宣言中对“健康促进”概念进行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该定义体现出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身健康的主动行为,使身体和精神两方面达到最优的状态。

(二)研究背景

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一系列关于体育方面的重大政策,指出了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体育事业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目前正值寒假来临之际,受季节、天气、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多重影响,因此大学生在寒假期间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造成多数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其健康问题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津市某高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四)研究问题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充沛旺盛的精力,这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便是位居高位的皇帝,饱读诗书的学者也很难感受到人生的幸福,生活也会变得黯然失色、光辉淡漠。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在祖国经济文化日益繁荣强盛的同时,自己所受到的同类压力会越来越大。而拥有健康的体魄就可以成为应对挑战与压力的重要资本。如若没有健康,大学生体质下降,诱发各种疾病从而危害身体;没有健康,大学生会渐渐远离体育运动,丧失了运动休闲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为:如何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寒假锻炼时长和参与主动性。

(五)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寒假体育锻炼的多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寒假期间参与体育锻炼的不足,从而提高他们在寒假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主动性等方面的意识;而且一定程度上改善家长和政府对学生参与寒假体育锻炼的消极态度,从而对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与实施新的健康政策法规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对学生放假回家时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为老师在寒假期间制定“每周三练”“周周锻炼30小时”等体育锻炼任务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健康第一”语境下,对大学生寒假体育锻炼进行深入研究,使大学生保持强健体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寒假体育锻炼现状

(一)大学生缺乏寒假锻炼的原因

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缺乏同伴是影响大学生寒假锻炼的两大因素。由于室外运动项目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在春节前后,阴雨天气较为频繁,极大地影响了锻炼的频次和效果。其次,由于寒假期间是阖家团圆的重要日子,带有一定的特殊性质,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缺乏运动伙伴、缺少运动场地、缩短锻炼时间等问题。此外保持体形和强身健体是促进寒假锻炼的两大主要动力,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与释放压力、宣泄情绪也占一定比重。

(二)大学生寒假体育锻炼现状

1.锻炼时间方面

根据调查,由于受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在家里复习专业课、英语四、六级以及为考研做准备。因而他们的体育锻炼时间几乎全部被学习所占据,无暇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部分同学因为想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丰富自己的假期时光,会去参加工作和兼职。因此除去日常的工作时间,同学们会在家中度过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从而放弃或者拒绝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活动;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进行每周至少三次的体育锻炼,以维持自己的身体状态。

2.锻炼内容方面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的体育锻炼内容调查中,超过80%的大学生倾向于户外运动,且偏向于强度较低的运动项目。同时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寒假回家后又无法结交到与自己年龄相仿、运动兴趣相投的同龄人。因此参与的体育运动大多为单人项目,这极大地降低了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削弱了体育锻炼的乐趣。为此大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并且积极地参与到他人所组成的运动队伍中,提升对户外活动的热情。

3.锻炼意识方面

在对大学生寒假锻炼必要性的认识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认为运动对提高身体素质的效果并不显著,同时又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意识。调查中大学生锻炼意识总体偏弱,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科技产品的更新迭代,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休闲娱乐的多样化麻木了他们的神经,更加使大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而,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逐步降低,导致目前高校学生缺乏寒假锻炼的状况十分严峻。

三、大学生寒假体育锻炼促进方案

在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主观和客观因素对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几乎等同。首先,大学生应从主观上对运动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寒假体育锻炼。其次,家庭、社会、学校等外部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以激发学生在寒假期间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一)学校层面

学校作为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主要阵地,采取何种形式检测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这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其中学校组织以集体锻炼的运动形式受大学生认可度最高,而返校后进行体能检测等强制性规定普遍遭受大学生的排斥和不满。因此高校一方面应以人性化角度为出发点,利用大学生假期时间较为充裕,课余负担相对较轻为契机。倡导同学自行组队锻炼,降低硬性规定,满足大学生自主意愿。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平台丰富体育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增添体育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适当教授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华传统体育,其具有舒缓压力、平心静气、增强体质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在寒假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家庭层面

家庭体育是由家庭成员自主、自愿、自发在家内外组织或参与的娱乐身心、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且家庭体育是一种有益于学校体育的扩展和补充。但我国家庭体育在国民体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存在家庭体育认知程度较低、参与意识淡薄,亲子家庭活动匮乏等制约因素。大多数家庭的父母常常因工作繁忙、闲暇时间较少等客观原因而疏忽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同时子女也因娱乐休闲方式的丰富而无暇顾及与父母进行家庭层面的体育活动。但新冠肺炎防控常态化使得家长与子女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家庭体育活动,并定期组织一些适合家庭全体成员参与的活动。如登山远足、家务锻炼等活动不仅能够使家庭成员的心情放松,有利于彼此的沟通交流,而且锻炼的同时也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三)社区层面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社区可以发挥自身应有的号召力与凝聚力,将寒假期间的体育锻炼作为彼此连结的纽带从而使大多数家庭参与进来。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可以形成一种积极的体育锻炼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带给锻炼者舒适的情感感受,进而使得人们主动投身于体育锻炼中。在社区组织体育活动时,把群众参与度较高的活动作为主要运动项目,并定期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如全民马拉松、登山比赛、5V5篮球比赛等,培养大学生寒假期间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将社区活动与时下流行元素有机结合,选择氛围较为活跃的体育运动项目来提高大学生参与的兴趣,而合作类的项目也是受大学生欢迎度较高的活动之一,在促进大学生锻炼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自身层面

目前正是防疫抗疫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放假回家后普遍对于学校组织和开展的疫情预防等相关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持被动参与的消极态度,没有认识到拥有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因此大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借助新媒体等网络技术学习疫情防控以及重大传染疾病的健康知识,提高自身健康知识的储备量和健康意识,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各不相同,如胖瘦偏差、肌肉力量、柔韧素质、心肺功能水平不等、耐力区别等。大学生应根据自身体质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体育项目、锻炼时长、体育活动的负荷,达到锻炼效果最优化、成效最大化、健康最适化。因此需要结合自身身体素质来制定针对性、持久性较强的寒假运动规划。

四、总结

本文以天津市某高校学生为研究主体,窥一斑而知全豹,对当代大学生寒假体育锻炼健康促进的计划方案作出思考。分析出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阻碍,如部分即将毕业学生的锻炼时间不充裕;大学生受到锻炼内容的限制;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同时从学校、家庭、社区、自身四个方面提出解决该健康促进工作实施问题的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在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快捷、方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拒绝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急速下降;沟通能力下降,人际交往关系淡化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关注其身心健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更是建成体育强国的核心因素。而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可能通过一两项活动或短时间的体育锻炼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与大学生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猜你喜欢
寒假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寒假留学攻略
寒假快乐频道
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