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美术教学的有机整合探究

2021-08-15 00:54胡斌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第二小学
灌篮 2021年34期
关键词:跳绳美术运动

胡斌 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第二小学

体育与美术之间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丰富体育学科人文内涵,还能使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元素体验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兴趣,挖掘体育活动的审美情感因素,利用形式新颖、多样的活动组织,增进学生对体育技能和体育兴趣的学习体验。当今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综合发展正处于变革转型发展阶段,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艺术的审美元素,将综合体育实践活动根植于健康、美术与人文有机统一的沃土之上,让学生在包含律动、造型、空间等美术元素的体育互动体验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实现思想意志、文化素养、体育知识技能和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一、情境激情互动体验,营造体育审美环境

体育和美术教育的有机整合,是相互激发、相互渗透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以增强学生体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为教学目标,引导他们在趣味化的情境中能以艺术思维去审视和创新。体育活动的本质在于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技能和身心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思维置于广阔的文化、艺术、生活视野,融合竞技、娱乐、情感、艺术元素,创新体育实践课堂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让学生体验运动魅力的同时,实现运动技能、文化素养与品质意志的全面发展。

例如,跳绳有双飞跳、双腿跳、单腿跳、单人跳、双人跳、十字波浪、跳短绳、长绳等等多种多样的花样跳绳运动形式。教学跳绳运动活动时,教师可利用精美的图画向学生展示,各种花样跳绳动作的人物动态,让学生能从艺术和运动相互融合的情感体验中,去观察画面中的人物、景物、运动之间的前后关系,引导学生从整体能够了解跳绳运动的价值和动作要领。教师:“仔细观察运动图案,头、手臂、腿要怎样动?手臂向上甩绳,或一条腿弯曲,一条腿稍直,或双腿并拢向上跳绳。”启发学生在草地、蓝天、小鸟背景中,边观察、边实践、边思考、边讨论,共同讨论跳绳时需要注意掌握的头、手臂、腿、频率速度的位置变化。教师在美术与体育活动的融合教学中,要始终以发展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能力和体育兴趣为目的,为学生创设一场自由、自主、真实的“跳绳”运动环境,让学生能够结合图画,观察图中的跳绳姿势,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力,设计各种花样跳法,加深对体育技能的认识。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可融合带有情绪色彩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在生动的实践体验中自主探索、发现、交流,掌握扎实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和美术的融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趣味、新奇、多样的体验空间,组织学生在包含艺术元素的学习中发展体育精神和运动能力。

二、凝聚思想情感意志,挖掘体育审美因素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打破传统以“教”为主的体育活动模式,引导学生在融入情感、思想、意志、艺术、竞技、拼搏、健康等教育功能的学习中自由探索开发。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论中提到,生活美、自然美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融入审美元素,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要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教师可选择大面积柔软、防滑的自然环境,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一草一木,充分利用多样的自然资源,创新投掷、短跑、田径、体操、跳绳、小球类等运动的体育运动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渗透美育元素的合作、共享、拼搏中,调动身心的潜能,增进体育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这是我们的种植园地,同学们,需要相互合作经过山洞、土堡、小河等各种障碍完成绿植浇水任务。”教师要从审美、情感、技能、团队、沟通、纪律、情感、健康等多个角度入手,激发审美情感与运动认知、兴趣,支持学生在愉悦的练习体验中,通过走、跑、跳、跨,分工协作传水、运水,到达种植园地,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环保意识和体育竞技精神。

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入美术元素,要充分考虑学生运动兴趣、经验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让学生在集合自然资源、美术素材的运动环境中,能基于体育活动的挑战性、趣味性,自觉开发身心潜能,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自由协作主题竞技,参与体育审美创造

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教学方法的审美化、艺术化,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环境中,能依据自己的意愿和观点,展示自己的个性,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逐渐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体育精神、审美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教师的课内既要将美术、文化、品德、社会、生活等多种要素相互融合,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实现身心素质、体育技能、精神与审美素养的综合发展。

例如,教学短跑、跳高、跳远等运动时,教师可以“攻方”与“守方”,组织学生在融合音乐、艺术、视觉、听觉、触觉等丰富多样的运动元素中自主制作工具,了解运动规则,创造性的参与“踩高跷”“接力赛”“穿越障碍”等多样新奇的主题活动。教师:“攻方”站立两侧,相互传送沙包形成交叉火力网,“守方”采取闪躲、跑、跳等综合技能穿越火力网。教师充分结合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组织学生自主绘制、讨论战术,让学生在绘画、讲解、创新、视听、观赏的盛宴中,掌握健康保健常识,以及助跑、起跳、攀、爬、跑、跳各种动作要领,摆臂要协调正确,前脚蹬地要协调有力。教师在活动中要始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运动为依托、以感悟为目的,引领学生让学生在交叉跑、跳、跨等综合性运动中锻炼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灵敏、协调体育综合运动能力。

教师在融合审美思想的教育理念中,要突出学习的趣味性、科学性、自主性,组织学生在丰富新颖的精彩活动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增强艺术情感认知。体育与美术是审美创造与真实体验的表征,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艺术与体育相融合的实践中,自己去发现、归纳,发展速度、耐力,加深运动技能认识,提高审美与体育综合素质。

四、运用游戏化模式,提升小学体育艺术价值

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应用美术教学,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当学生以强烈的兴趣为导向时,他们会更积极地参与体育课,与教师积极合作,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游戏教学中融合美术教学往往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互助、尊重、耐心的良好品格,也形成了坚强勇敢的良好品格,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例如,在教授“足球”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其与游戏“炸碉堡”相结合。上课前,将四个纸箱画成四个“小碉堡”,碉堡门口画上站岗的敌人,提前放到了游戏场地。为了增加游戏的乐趣,在四个“小碉堡”的3-5米处插上12张不同姿势逃跑的“敌人”。让学生将足球当作炮弹,去炸敌人碉堡。炸完碉堡后,再用“炮弹”去炸逃跑的敌人。随着足球训练进入这个阶段,当学生进入游戏场地时就立刻被游戏场景所吸引,积极地投入到足球训练中,真正做到了情景融合。要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离不开美术的帮助。

教师在体育游戏化教学模式中提升艺术价值的过程中,要积极与实际相联系,良好场景的引入,可以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充足的素材,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在体育教学与美术教学的有机整合中,运用游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美术素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在体育教学中结合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美育素养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受限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有效对学生的美育素养进行培养,因此教师要有效结合美术教育,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学生美育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队列和体操队形上要让所有学生按照统一口令和一定的队形,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在体育课中,要注重体操和节奏的练习,要求大家全力以赴,力求动作和速度的统一,有节奏地进行各种动作,如抬举、摆动和伸展运动等。学生正确而优美的坐、站、走姿势,可以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提高体质,培养学生的速度、准确性、服从组织和集体行动中的纪律性等良好品质,提升美育素养。

体育教育中的美育主要表现在人体的形象上。从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看,人体之美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社会价值的美。体育运动赋予人体“健康、力量、美丽”,使人体在基本形态和规律性上表现出垂直、对称、舒展、丰满、力量、活力和魅力的美妙特征。

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融合多姿多彩的审美意境,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去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与文化、运动之美,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与环境、周围事物的互动的体验过程,教师在创设融合美术元素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中,既要考虑学生的现实发展需要,又要鼓励学生从已有的认识经验角度,深入的观察、探索、思考,让学生在浸润美术元素的体育运动中,顽强拼搏、锻炼与创造,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情感思想,提高身体素质,逐渐实现社会交往、艺术思维和体育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跳绳美术运动
跳绳的起源
美术篇
不正经运动范
NO.10 跳绳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宝宝鸭跳绳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