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学情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案例开发和实践

2021-08-15 00:54张雪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一中学
灌篮 2021年34期
关键词:学情课外阅读高中语文

张雪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一中学

在结合真实学情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从提出的不同教学问题,让学生对于语文教学课堂的实际环节进行合理的探究。在反复思考与讨论的时候,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印象就能够变得更加深刻。在强调学以致用教学理念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从而合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技能,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从不同教学环节的参与中得到一定的增强。故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转变课堂中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运用,从而有效地探究不同类型的教学主题,最终实现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一、结合教学实际融合题材,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技能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案例开发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一些学生的阅读技能比较薄弱,这是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单一地讲解当前课程内容的知识,而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来融合相应的题材。这样的课堂非常容易使学生感到烦躁无趣,学生的语文阅读技能自然就无法得到有效地提升。因此,通过融合不同的教学题材,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技能能够从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中得到有效地提升。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技能,教师也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阅读的方式方法,融合相应的教学题材,这样学生在进行阅读题目解答的时候,才可以有充足的自信心,并且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合理探究。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就要结合书本中新的文章内容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素材。同时,教师需要从中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技能,从字词结构的解读运用中,夯实学生的文章的写作基础,并且让学生进行文章体系的合理划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也需要从一些教学问题的思考中,让学生融合不同的学习题材,进行教学任务的分析和运用。学生在从知识内容进行划分的时候,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的技能,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经验中,进行文章结构的合理划分,再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与运用。

二、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强调语文知识的学以致用

在结合真实学情进行案例研发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学以致用,这样学生的学习负担才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而且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也能够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合理化的加深,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从不同类型的教学题目解答中,明确自己的语文学习目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时,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在课堂中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发展与进步。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短歌行》这一章节内容时,学生在进行知识内容分析的时候,教师就需要从不同的教学角度中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在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的前提下,学生在进行诗词歌赋朗读的时候,才能够有更多地属于自己的思考。如此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对于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以致用,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态感受,才可以从不同的学习方向中得到一定的发展。当然,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解的时候,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注重课堂教学实践性的前提下,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能够从不同的教学角度中得到一定的提高与发展。

三、积极组织课外阅读,强化学生人文素养

在结合真实学情进行案例研发和实践的过程中,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为不足,这样最容易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容易有所缺失。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将课外阅读量的重视程度进行一定的提升,避免学生仅仅关注日常语文课堂的教学实际,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整体素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活动参与的时候,要寻找机会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并且让学生对文章的审美能力也可以有所提高。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才能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引领下,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因而学生对待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也会出现更强的积极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上去了,对于语文学科本身也会产生新的看法,从而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登高》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登高望远中所体会到的人生感悟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课外阅读的资料,了解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情况,从而以一种更加全面的视角去理解这一片诗歌的内容。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抛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积极地进行探究和思考,这样一来,学生从自己学习任务的完成中,能够强化自身的学习思维,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从不同的教学角度中得到转变与发展。

四、基于具体学情,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上,一直是教师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但由于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使一些中学语文教师偏离了教育教学的轨道,过于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一味采用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下降,也给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观念和思想的束缚,抓住新课改的核心和实质,结合实际学情,探索科学、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推动语文课堂的创新与提升,切实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也可以突破教学资源的时空局限,扩大课堂教学的范围和容量。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意识,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学习,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在课堂上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收集与语文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种网络素材和资源,并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有效地拓展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延伸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以《赤壁赋》为例,笔者在讲授《赤壁赋》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苏轼对散文创作和审美情趣的追求,因此,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文辞的妙处,笔者结合信息技术进行了教学。在课上,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熟读,初步感觉到生动的故事内容,然后,笔者再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图片,以此来达到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目的。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结合,学生们逐渐提高了对古文的认识,突破了古代文学的障碍,从而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资源相结合。

五、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和状态,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知识的本质内涵和内在规律。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第一,教师可以从教科书中重难点的知识内容中,提炼出启发性、开放性的教学问题,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近期发展;第二,教师应把握时机和具体学情,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发散思维,展开思考、分析和探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比如,在讲授《雷雨》一文的时候,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戏剧的特点,把握文中人物的形象。课下,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独立分析课文,理清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随着课程的推进,教师再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通过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后,同学们立刻开始围绕问题进行分析,阅读周朴园、鲁侍萍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变化。通过善用探究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六、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结合真实学情进行案例研发和实践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很多学生的探究活动都是个人进行的,没有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这样学生容易丧失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小组讨论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畅通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渠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以往统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转变,积极组织和开展分组讨论教学。第一,教师应根据科学的标准和原则,把学生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第二,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互动和讨论,实现思想碰撞和交流,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拿来主义》这一节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主张的内涵,体会其中的讽刺意味。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作者开展了小组讨论活动,本次活动开始前,作者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人,然后作者根据课文内容设定具体的讨论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相关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在结合真实学情进行案例研发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将不同的授课方式进行有效地结合,对于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进行合理化的突出,通过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优化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学情课外阅读高中语文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早自习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