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市场对初中生体育锻炼活动量的影响

2021-08-16 07:04何敬堂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活动量有益培训班

何敬堂

(淮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1 研究方法与变量测量

1.1 实地调研法

在研究初期,对淮南市3个体育中考培训班的教练、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进行访谈,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进行观察.俱乐部的部分管理者和教练为淮南师范学院的体育专业毕业生,这为研究顺利推进和数据的获取提供了便利条件.

1.2 文献资料法

借助CNKI、 万方、维普等文献搜素引擎,键入“体育中考”“初中体育”“体育培训”“体育行为”等主题或以上几个主题的组合进行文献检索.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量表的制定提供依据,构建论文撰写框架.

1.3 问卷调查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面向淮南市3个中考体育培训班发放问卷,问卷发放主要依托问卷星(企业版)平台进行.由于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参加体育中考培训的学生所属年级几乎全为初三学生,因此在问卷星后台管理中只对参训的初三学生进行发放,发放368份,回收有效问卷214份,有效率为58.2%.

1.4 数理统计法

借助SPSS23.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变量的转换,相关关系的测量及路径分析.使用 Preacher[1]等设计的 Bootstrap 程序插件 Process进行中介验证.

1.5 问卷和量表的制定

1.5.1 体育活动量的测量

采用梁德清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参加体育中考培训班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评定:主要对其在非疫情期间1个月内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进行调查,从强度、时间和频率进行评定.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每个方面各分为5个等级,强度与频率从1~5等级分别记1~5分,时间从1~5等级分别计0~4分,分值区间为为0~100.

1.5.2 其它变量的测量

依据既有文献及调研所得,在量表中设定中考期望、家庭支持、感知有益、同伴影响、教师影响、教练影响6个变量为影响活动量的主要因素.对这些变量进行操作性定义的依据主要如下:(1)依据现成量表进行题目的设定.如身体活动动机量表[2]、体育学习兴趣量表[3]、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影响因素量表[4]等.(2)对已有研究中的量表进行修订.在家庭支持维度,主要参考了聚焦于家庭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的部分文章和学位论文[5-7].在中考期望维度,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期望×价值模式的述评[8]对本研究有借鉴意义,期望—价值模型中的要素组成,成就动机所起到的作用为题项的设置提供了参考.在同伴支持维度,同伴支持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影响的研究[9],同伴规范对志愿投入的研究[10]等为题项设置提供了参考.在教师影响、教练影响维度,则主要根据体育培训类研究[11-13]、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进行题目的设定.

问卷、量表发放与回收后,利用SPSS23.0、AMOS23.0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量表各维度及总分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以及验证结构效度的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采用 Harman 单因子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6个,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6.8%,低于40%,说明搜集的问卷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2 结果

2.1 变量性别差异分析

表1 各变量的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各个变量在男女组别的得分方面,差异不具备显著性,这表明性别变量在路径分析中不具备控制作用.

2.2 体育中考培训班学生活动量分析

表2 活动量等级的差异检验

根据梁德清等人的研究结果,将运动负荷小于等于 19 分界定为小运动量[14].通过单样本t检验,进行体育中考培训班的活动量与小运动量的分数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具备显著性,通过均值比较后发现体育中考参训学生的锻炼活动量属于小运动量.

2.3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3 各变量与活动量等级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活动量等级与中考期望(r=0.244,p<0.01)、感知有益(r=0.289,p<0.01)、教练影响(r=0.212,p<0.01)、家庭支持(r=0.223,p<0.01)、同伴支持(r=0.150,p<0.01)相关具备显著性.活动量与教师影响、同伴支持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具备显著性.

2.4 对活动量等级预测的回归分析

表4 相关变量与活动量等级关系的回归分析

为了测量活动量等级与中考期望、感知有益、教练影响、家庭支持、同伴支持之间的关系,把活动量作为因变量,其余5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强迫式进入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首先对该模型进行共线性诊断,发现教练影响、感知有益对活动量的影响存在共线性,其VIF分别为8.301、7.680,均大于5.通过表3中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教练影响与活动量相关呈正向显著,但在回归分析中却成为活动量的负向预测量.因此对教练影响这一变量剔除来解决严重共线性问题.再次采用输入法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如表5所示.

表5 相关变量与活动量等级回归分析的矫正

感知有益对活动量等级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56,p<0.05),家庭支持对活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54,p<0.05),两者共同解释了活动量10%的变异.

2.5 中介作用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假设在家长支持影响活动量的关系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感知有益”会起到中介作用.结合Hayes[15]的 Bootstrap中介检验程序,重复抽样 5000 次,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总效果、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分析

在中介作用模型中,家庭支持→活动量等级之间的直接效果不显著,置信区间为[-.601,5.703],包含0.家庭支持→感知有益→活动量等级之间的间接效果显著,置信区间为[1.104,3.885],不包含0.这说明该中介为完全中介,感知有益在家庭支持与活动量等级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3 讨论

3.1 初三学生体育活动量的现状讨论

依据对小运动量(19分)的界定,体育中考培训班的学生活动量明显低于这一标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初三学生一般会在周六、周日选择某一时间段参与培训,每周两次的体育课基本不存在被挤占现象,部分学校还组织每天下午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解析梁德清量表的结构发现,活动量得分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您进行体育锻炼的强度怎样”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少学生选择的答案为轻微运动(1分),和小强度运动(2分),从而使得活动量得分偏低,表明了初三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强度不足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中,针对5-17岁的青少年群体,建议“每天累计至少60 min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据此标准,目前接受调查的学生群体在活动强度方面还远远不够.作为实现学生体质健康目标的主阵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运动强度的调控还需进一步强化,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需统筹,实现高效.

3.2 家庭支持对学生活动量等级的直接影响

Birchwood在其研究中,通过有力证据证明了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进行体育锻炼的第一要素[16].Eccles和她的同事构建的期望—价值模型表明父母会在特定成就情境下影响到孩子的参与行为(Eccles et al.1983),这一模型支持了部分家长在中考成就驱动下,对孩子进行中考培训所做出的行为选择.国内不少有关青少年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将其纳入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家长对体育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青少年体育锻炼意愿[17],父母在体育锻炼方面的信念也与孩子的行为高度相关.

在体育中考成绩分值提升后,家长对孩子体育锻炼的看重程度也进一步提升,在对湖北、河南两省初二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家长重视体育课的程度高达 75.4%,高于体育教师及学生本人的重视程度[18].在与参与培训的学生沟通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则是受到家庭体育氛围的熏陶,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进而参与体育培训,也有不少初三学生是在父母的“逼迫”下来到培训班的,并非自身意愿.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共同参与非常重要,这会直接影响到参与的效果[19].具体到本研究对象,参训学生在训练前后多为母亲接送,且母亲主要扮演观看角色,属于间接参与.因此,在平时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家长的直接参与、深度参与对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量等级尤为重要.

3.3 感知有益在家庭支持与活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

在感知有益作为中介变量介入后,家庭支持→感知有益→活动量等级这一完全中介模型得以构建.阳家鹏[20]在父母支持促进青少年体力活动的研究中发现锻炼动机在父母支持体力活动的路径中具备中介作用,其中的锻炼动机和本研究在感知有益维度中的题项有相通之处,因此可以认为其研究结果同样支持了本研究.

对于感知有益这一变量的设置包含学习成绩、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三个题项.这说明初三学生在家庭支持的基础上,对于学业和健康所形成的认知影响到了他们的体育参与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父母及家人的运动期望价值信念,影响到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信念,从而改变了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21],由此可以认为有益感知在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行为的杠杆[22],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强化初中生对体育锻炼带来的有益认知是值得家长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3.4 对体育培训班功能的认知

在全国城市范围内,体育加试成绩已纳入中考总成绩,但在不同省份和城市有所差异,分值也有所不同.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均在安徽省,2018年的体育成绩分值为60分,2019年将定为70分,分值增幅为10.随着体育分值所占中考总成绩比例的提升,学校、家庭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强.部分学校为了补齐体育成绩的短板,体育课程已经出现“中考项目训练化”.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这一现象也引起体育工作者和学界的反思,认为这样的上课方式会压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18].与之相反的,培训班则无需顾虑于此,通过这种模式化训练来提升学生体育成绩,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具备吸引力,围绕学生体育成绩的提升,家庭、学校、市场三方的利益等级达到了某种动态平衡.

本研究显示,教师影响与活动量等级得分之间的相关不具显著性(p=0.095>0.05),结合学生在“运动强度”上分数偏低,说明接受培训的学生及家庭在体育成绩方面的诉求或者得高分的诉求已经从学校体育转移到了市场培训,且在培训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和家长对此也比较满意.但不容忽视的是,体育中考培训在提升学生活动量等级方面并没有产生积极的效果,体育活动量等级又与学生体质健康息息相关.

在本研究的相关性分析中,教练影响与活动量等级之间的相关具备显著性(r=0.689,p<0.001),但在纳入回归方程后,教练影响并不能作为学生活动量等级的预测.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体育中考培训班围绕中考体育的测试项目及得分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得分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重点培训.学生在技巧类项目获得满分之后,出于对成绩的满足,往往会把锻炼活动的重心转移至学业或生活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也稀释了学生每月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从而在另一个方面解释了学生活动量等级偏低的现象.

4 结 语

在中考竞争激烈的今天,体育中考培训的出现迎合了学生家长对体育分数的诉求,且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对学生体育成绩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分化了学校体育的部分功能,学校体育在体育课程强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针对性方面应该有所改变,做到体育成绩和活动量双提高.在家、校、市场影响参训学生的活动量等级的研究中,家庭支持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学生家长应该引领学生形成对体育锻炼功能的积极感知,能够深度参与到孩子的体育锻炼活动之中,为体育健康强国助力.本研究选取体育中考培训班的学生进行调研,在样本量方面还有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造成了部分变量与活动量相关,在回归中却不能成为预测变量的原因.以上研究结果作为小样本的研究也有其借鉴意义,能够透析到参加培训班初三学生的体育锻炼机理,期望得出的结果能够为初三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活动量有益培训班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北京地区泌乳母牛活动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做有趣有益的游戏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培训班组图
小学语文课堂无效教学例谈
静坐有益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画画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