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唯物史观科学把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刻意蕴

2021-08-17 01:26武淑珺
支部建设 2021年16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

○ 武淑珺

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时间节点来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空间节点来看,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关键的时空交汇点上,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总结百年党史中的宝贵历史经验,科学研究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深刻探析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终极目标,进而精准把握历史的主动性,找准前行的方向。党中央的这项重大决策,对于继承红色传统,汲取历史中的智慧,鉴往知今,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坚持唯物史观的历史逻辑、内在逻辑和现实路径

历史是不能随意选择的客观存在,只有深刻地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实。我党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历史的客观性,也就是说历史是社会存在在人们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我们尊重历史的重要性,深刻认识怎样对待历史怎样认识历史,关系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从1921年到2021年,在100年的历程中,我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默默无闻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创造了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世界奇迹。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不断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使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风雨飘摇的悲惨境遇一步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清楚地看到当今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否定中国历史、歪曲中共历史的行为和现象,很多都是受国外反华势力煽动,因此提出了“四个自信”,用自信的力量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注入了强大力量。坚定“四个自信”,就是要激励中国人民昂扬向上,正确看待历史,从历史中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认识到历史、现实、未来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洞悉到人类社会发展更替的一般规律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准确判断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历史发展主动,才能正确指导未来的路。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简单地、机械地进行历史的评判,用一个历史时期去否定另一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对待党的历史,我们要运用唯物史观,全面、系统、辩证地认识、研究和把握。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一样,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思考和武断地下结论,更不能用今天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成果,对过去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生搬硬套,这就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

“人民是历史发展的源泉”,“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问题,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一核心观点正是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客观分析和深刻指明了人民群众与伟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虽然说可能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或者某个时间节点,一些领袖人物或者英雄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但是,从漫漫历史长河来看,无论是伟人还是英雄,都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伟人或者英雄的丰功伟绩也都依赖于人民群众的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一直以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群众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多次强调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二、以唯物史观视野准确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眸历史、着眼当下、展望未来

准确把握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坐标。只有科学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准确判断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才能准确定位我们的发展阶段,才能科学谋划未来的发展目标。当前,我们的时代坐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我们的发展坐标,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才能更好地实现新的目标任务。从历史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通过深入研究现实的人和人类历史,创造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时代作出了这样一个科学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判断,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认识当今中国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变革。从现实的维度来看,当今世界,中国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放眼世界,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区动荡持续发酵,新冠疫情影响深远……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形势瞬息万变,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成就显著,从经济总量来看,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创造了两大世界奇迹,第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创造了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忽视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当前我们依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既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也要冷静面对前进中的风险与挑战。面对现实,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丧失信心勇气,更不能妄自尊大,存有懒惰懈怠思想。我们应该清醒认识面临的问题,准确把握世情和国情,客观看待发展差距,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冷静应对各方面严峻挑战,在风险挑战中大步向前,迈向未来。

科学谋划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展望未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我们描绘出中国未来发展的壮丽画卷。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目前我国的发展,既有了不起的辉煌成就,更要面临风险与挑战,我们要运用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认真学习并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我国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各项要求。要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坚持改革创新,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迈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程中,更要坚持唯物史观,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全面开拓创新,积极锐意进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三、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历史细节浩如烟海,历史脉络盘根错节,怎么样才能在历史的纷繁复杂中保持定力,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分析和研究,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的历史思维,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核心线索。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能把握历史的核心和本质,就会淹没在历史的汪洋大海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历史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和回顾历史。我党的百年历史也需要我们全面梳理和研究,重点研究哪个历史时期我们取得了成功和胜利,具有怎样的历史必然性和规律性,有哪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哪些历史时期我们经受了惨痛的教训;深刻分析失败的原因,进而指导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少走弯路。对于我党的历史,无论研究宣传还是总结学习,都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线,抓住党的历史发展的本质。坚持实事求是,旗帜鲜明指出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取得了世界为之震撼的辉煌成就,以及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只有把握了我们党的历史中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史,真正通过学党史,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可以得出答案,这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的,这是历史的选择。同样也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寻找、探索,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选择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历经千辛万苦,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鉴往知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实证明,越是在历史转折点,越需要回顾历史,吸取经验,增强信心。学习党史,就是要从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规律,吸取失败的教训,进一步坚定信仰和信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党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百年历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智慧,形成了无数宝贵的精神力量、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党历经苦难,淬炼出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血脉,更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当前,我们进入 “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进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阶段,我们更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传承红色基因、优秀文化和精神力量,凝聚起砥砺前行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