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质疑”

2021-08-17 13:55曲有强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归有光陈平借书

曲有强

怀疑是读书的开始,从书本上学习跟从大自然学习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对一篇文章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期望一本书能给你一些你原本没有的知识。

《项脊轩志》中有言“借书满架”,按照常规的翻译“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有同学质疑,“这借别人的书都不还吗?”这样的怀疑就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我们可以推断首先不能是借来的,虽然归有光有可能跟别人借书,但借个一两本正常,借了都不还都放书架上,不合逻辑;而是从其描述上来看,归有光的父辈祖辈是做过官的,也算是书香门第,尽管后来家道中落,“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但家中藏书应该不少。那么“借”的理解就存疑了。这时候再引导学生文言文翻译不通的时候,考虑到文言现象,就很容易推断出此字通假为“藉”,“纵横堆积”。

比如读《史记》,为什么敢于朝廷谏争否定诸吕称王的王陵不及审时变通“迎合”上峰的陈平?遵循政治权变与坚守道德操守还有无高下之分了?

质疑,推动我们去读出深意,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当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提出疑惑,才有进一步探究的可能。才有可能探究到那个更大的命题:司马迁先生把陈平单独列为世家的意义,才能理解陈平为保全社稷的潜龙勿用与枉尺直寻。

然而更多的时候,学生的“惑”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不能拓展开去,这就需要阅读教学设计出“惑”,引领学生的思考,这也是“读深”的过程。

比如鲍照和李白都曾经写过《拟行路难》, 二人的诗有惊人的相似,李诗是受鲍诗启发而来,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二诗都是先写自己空有才华受到压抑而感到郁闷,接着都在进行自我宽解,幻想归田退隐,最后抛出自己的实际想法。

然而两首诗歌的结尾却大相径庭,李白在郁闷之后,挺直了胸膛,满腔豪言壮语,逆境突围,高歌猛进。鲍照则不然,在郁闷之后重归义愤,虽有豪气却充满无奈地低下头去。为何会有如此的差异?

这样的对比阅读设计,就不是学生能够自发提出来的“惑”,但是这个问题又没有彻底跳出学生的理解范畴,探究盛世大唐与门阀南朝的大背景影响,“知人论世”的解讀方法会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内心。

所以,我们在阅读指导中,要珍惜学生的“惑”,引导学生把“惑”按照阅读的层次进行分类,同时,要引导学生的“惑”,引导学生对“分析”层面的疑惑进行阅读探究,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加开阔的阅读视野。

猜你喜欢
归有光陈平借书
借书去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烟事
一曲读书人的励志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项脊轩志》阅读
陈平过河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与敌人“坦诚相见”
钟繇学书
上海:从书店里借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