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企业家科学家创新合力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

2021-08-19 05:59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企业家科学家科技

本刊编辑部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科学家企业家以及全体社会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科技创新来说,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我们有大批科学家、院士,有世界级规模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队伍,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优化组合,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要有一批帅才型科学家,发挥有效整合科研资源作用。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对“卡脖子”技术的集中攻关和拓展战略性前沿产业,迫切需要科学家和企业家携手共进,直面痛点难点,加快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精准结合,掌握科技创新主导权和核心产业发展主动权,确保国家“双循环”战略顺利实。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企业家和科学家是创新型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微观主体。目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要充分调动发挥好科学家企业家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

搭建企业家与科学家合作载体。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等,突出资源整合和服务功能,构建面向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平台;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不断拉近企业家与科学家的距离;组织举办企业家科学家协同创新论坛,推进彼此的经验交流与项目合作。同时,积极发挥专业中介的催化作用,在企业家科学家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消除信息壁垒,提高合作效率。

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激活企业家科学家组合能量。明晰企业家和科学家共同奋斗目标,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组合优势,构建“知识创造财富,财富创造新知识”的正向循环,形成完整互促的双链螺旋上升,不断给产业发展带来强大的创新动能。尤其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集聚顶端研发人才、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力度,运用生态化创新、开放式创新和“揭榜式”竞争策略,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激活企业家科学家组合能量,不断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推动产业创新实现质的飞跃。

注重企业家和科学家联动,形成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的体制机制。以推动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谋划科技人才发展布局,以产生国际一流原创性成果为导向,改革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机制,保障资源投入能够流向最有创意的人,给连续做出高质量工作的人才以持续支持。直面基础研究的短板,需要鼓励科学家大胆探索和合理质疑,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合作,加强薄弱环节攻关,掌握自主核心技术专利。扩大科学家研发自主权,拓展研究团队自由合作空间,构建适当的鼓励激励制度,为高质量基础研究提供保障。借鉴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人才机构有益经验,吸收科研一线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工程师参与到国家项目的建议、评价和管理中来。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建设,打造基础研究特区、科学家人才特区、打造国家人才发展高地、人才制度创新高地。

(本刊记者周烨摄影)

构建有利于发挥企业家精神的创新生态环境,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未来的区域竞争更多表现为产业生态体系竞争,其中不可或缺的是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竞争,核心是优秀企业家的竞争。要在创新链产业链精准结合上有所突破,就要把企业家和科学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项目制为基础,突出基础研究的前瞻性和原创性,更加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实现高质量的产业化。重点构建行业领军创新型企业主导,相关领域重点大学、科研院所有效参与的产业创新联合体,项目公司市场化运作,系统布局产业创新链,确保战略领域技术自主可控。财政资金投向上重点支持行业领军企业主导的产业研发体系全球化布局,强化行业领军创新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复兴可期。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更充满光明和希望,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凝聚企业家科学家创新合力,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不断推动中国号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一定如期实现。

猜你喜欢
企业家科学家科技
假如我是科学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