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姿态最美丽

2021-08-19 02:14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塞罕坝北斗村民

人物故事

用北斗照亮人生坐标

2021年2月1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在《感动中国》颁奖现场,谢军说:“虽然现在北斗全球组网完成,但我们还未实现北斗大众化、普及化应用和服务这个更高的目標,未来我们还要持之以恒地奋斗。”

在别人提出要求、国家给出任务却不知道该怎么做、遇到难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时,谢军说:“实在不行就熬,熬那么几天总能想出来办法。”谢军口中的“熬几天”,有时是持续一个月每天近16个小时工作,有时是3年多坚持不懈的攻关改进。十几年的时间里,谢军带领北斗团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突破了高稳定长寿命时间基准技术、上行注入抗强干扰技术、高精度测距技术和阵面天线技术等难题,首次实现百万门以上国产ASIC电路在轨应用……

如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各领域大显身手。在北京,安装了北斗终端的物流车每天将商品准确送达千家万户;在京津冀,北斗智能装备助力京张高铁高效、精准地运行;在茫茫大洋,北斗设备可以让船员随时报告位置,一旦遇险及时求救……

“北斗好用、用好北斗”一直是谢军的心愿。

谢军说,面向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研究已经开始,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更加广泛、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素材解读

谢军把所有的执着和热情都献给了北斗事业,他表示,新时代北斗精神就是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

面对未来,他说:“北斗人,没有止步;北斗人,仍在进击。”

双手开凿致富路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重庆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的名字,正被越来越多的国人熟知。他与下庄村民流血流汗、无畏艰苦的“悬崖筑路”事迹感动了国人。

“我们这里像个井底,所以习惯往上看。”毛相林说,“老辈人传下顺口溜: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过去,被困井底的下庄人唯一通往外界的“路”是陡峭的山体和108道“之字拐”,去趟县城,走小道要手脚并用,危险不说,一来一回得3天。

1997年,毛相林动了修路的念头。他和村民磨嘴皮、算细账:“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我们修不完还有儿子,总有能修完的一天”……他终于说服了村民。

毛相林带着村民,用最原始的方法,寸土寸石向前掘进。腰系长绳吊在空中钻炮眼,用简单的工具农具开凿岩石……然而,两个月内,接连有两位村民在修路过程中不幸遇难。还要不要继续?一位遇难村民的父亲毅然站出来表态:“继续修!我儿子死得光荣,咱只要下定决心,就一定能摆脱贫困!”

毛相林带着大家擦干眼泪,继续走向山上的工地。历时7年,下庄人用双手,硬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路。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当初2米宽的石子路,如今已变成了标准的山区公路。从下庄到巫山县城,车程只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路通之后,毛相林又带领村民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村里先后发展起柑橘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绝壁天路”已成为村民的致富路。

素材解读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毛相林带领乡亲,艰苦奋斗,终于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下庄这条“绝壁天路”,正在和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无缝对接……

时代精神

吾辈当自强

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重点剧目,43集连续剧《觉醒年代》引发了人们的观剧热潮。

该剧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革命故事为线索,以《新青年》问世为开端,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

许多观众对毛泽东在剧中的一幕幕镜头念念不忘。他初登场,是在瓢泼大雨中抱着刚出版的《新青年》逆街奔走,街上一沟污浊的雨水被他一脚踏开。有网友感慨:“他自风雨和苦难中而来,蹚过民不聊生的世道,理想如光般耀眼。”他在雨中慷慨陈词,“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因怕影响室友休息,他在路灯下读书,偶遇陈延年兄弟,剧外的年轻人称他们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担当”。当青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挑灯夜读《共产党宣言》,与李大钊探讨“真理与道德之差异”,两人又在一天一地的书籍里扛起木梯时,观众看出了镜头的弦外之音——他们即将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梯。

导演表示:“我们今天生活在和谐安定的社会中,要知道背后是什么样的人一代又一代的付出。我们有责任将先辈们的热血与理想,堂堂正正并满怀深情地表达出来。”

素材解读

出色的镜头语言,细致鲜活的人物群像,以及对各种“历史名场面”的完美还原……《觉醒年代》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了革命先驱追求真理的赤子之心,让当代年轻人心中热血沸腾。剧中呈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青春担当”,能让年轻观众看见历史,看见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也看见了自己人生路上奋斗的坐标和向导。

塞罕坝的生态奇迹

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聚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这里被称为“千里松林”;清朝时,这里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末,国势衰微,内忧外患,为了补充国库,“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这个昔日“美丽的高岭”变成了林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自此,塞罕坝开始了持续至今的生态修复工程。

严寒、大风、闭塞、物资短缺等问题不断地考验着塞罕坝人,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的青春在此定格。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创造了生态奇迹。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林地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森林每增加1立方米的林木蓄积量,就平均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2017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2017年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完成各类造林5.6万亩,平均造林保存率95%以上,每年产出的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总价值达145.83亿元,带动周边区域年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202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当我们今天看到塞罕坝的参天大树、万顷林海时,当年那一幕幕战天斗地的景象又怎能不浮现于眼前?它们与今天的千山一碧交织汇聚,构成了塞罕坝风景的丰富意蕴。

素材解读

塞罕坝的美,既属于天工造物的神奇力量,也体现着人类对生态文明认知的新高度,更是几代人如精卫填海般矢志奋斗的精神写照。从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而承受惨痛代价,再到矢志不渝地修复自然从而收获巨大效益,这是塞罕坝的故事,更是对我们今天建设美丽中国的启迪。我们决不能走无节制向自然索取的老路,而是要保护生态、敬畏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到达人类诗意栖居的未来。

文题训练

请结合以上素材,以“奋斗的姿态最美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猜你喜欢
塞罕坝北斗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塞罕坝的树
“北斗定位仪”和“北斗系统”是一回事吗
北斗导航卫星助我去旅行
非暴力
一步之遥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北斗港”再发两星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